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卡黴素

鎖定
普卡黴素 又稱光神黴素,金黴酸;光輝黴素。由鏈黴菌Streptarrryces tanushiensis或S . 684號菌株培養液中提取的抗生素。鮮黃色結晶。易溶十水、丙酮 ,醇、氯仿,微溶於苯及乙醚。對光不穩定,水溶液在冰箱中保存穩定。本品對多種動物腫瘤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機理是與1DNA結合,抑制RNA的合成,作用於細胞增殖各期。普卡黴素在臨牀主要用於治療睾丸胚胎癌和各種惡性腫瘤引起的高血鈣症,也可用於腦膠質瘤和淋巴瘤等。主要毒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出血、肝、腎功能損害等。
中文名
普卡黴素
外文名
mithramycin
CAS號
18378-89-7
分子式
C52H76O24
分子量
1085.15000

普卡黴素化合物簡介

普卡黴素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普卡黴素
中文別名:光輝黴素;光神黴素;金黴酸;普卡酶素;
英文名稱:mithramycin
英文別名:Mithramycin A,(1S)-5-Deoxy-1-C-[(2S,3S)-7-[[2,6-dideoxy-3-O-(2,6-dideoxy-β-D-arabino-hexopyranosyl)-D-arabino-hexopyranosyl]oxy]-3-[(O-2,6-dideoxy-3-C-methyl-β-D-ribo-hexopyranosyl-(1.fwdarw.3)-O-2,6-dideoxy--D-lyxo-hexopyranosyl-(1.fwdarw.3)-2,6-dideo;Aureolic acid;Mithramycin A From Streptomyces Argillaceus;MITHRAMYCIN;aurelicacid;
CAS號:18378-89-7
分子式:C52H76O24
結構式:
分子量:1085.15000
精確質量:1084.47000
PSA:358.20000 [1] 

普卡黴素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黃色粉末
密度:1.48 g/cm
熔點:180-183ºC
沸點:1169.8ºC at 760 mmHg
閃點:327.4ºC
折射率:1.639
蒸汽壓:0mmHg at 25°C [1] 

普卡黴素安全信息

包裝等級:III
危險類別:6.1(b)
危險品運輸編碼:UN 3249
WGK Germany:3
危險類別碼:R22
安全説明:45-38-36/37/39-28A-22
RTECS號:PZ2800000
危險品標誌:Xn [1] 

普卡黴素相關藥品説明書信息概況表

普卡黴素藥理學

普卡黴素對革蘭陽性細菌有強大抗菌作用,對HeLa細胞有明顯細胞毒作用,對P388白血病、Lewis肺癌、Ca755腺癌、S180及W-256等均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它可抑制DNA及RNA的合成,主要是後者;本品與DNA形成穩定的複合物,干擾DNA的模板作用,從而選擇性地抑制RNA合成。它亦可抑制DNA聚合酶,從而干擾DNA合成。它對增殖期細胞各週期均有作用。
本品與多種天然來源的抗腫瘤藥物具交叉抗藥性,出現多藥抗藥性現象,對本品耐藥的細胞株P-糖蛋白往往過度表達。
本品還有降低血鈣及尿鈣的能力,主要由於它可抑制破骨細胞對骨組織的消溶作用。 [2] 

普卡黴素藥動學

有關本品藥代動力學資料很少。有報道給小鼠腹腔注射本品的標記物,肝、腎組織中濃度較高,肝中的枯否細胞以及腎小管細胞中濃度尤高,腦組織中濃度較低,但用藥後4 h,腦脊液中濃度與血中濃度相似;在小鼠血中本品消除較快,特別是用藥的頭2 h內。本品排泄較快,於用藥後4 h內從尿及糞中排泄67%,在體內的代謝情況不明。有關本品在人體內的情況,僅從1例腦膠質瘤病人接受氚標記光神黴素注射後得到一些數據。靜脈注射本品後3 h血中濃度下降85%,2 h內從尿排泄27%,本品口服無效。 [2] 

普卡黴素臨牀應用

本品對睾丸胚胎瘤、肺轉移性或擴散性睾丸胚胎瘤、腦瘤(星形細胞膠質瘤及轉移性腦瘤)、惡性淋巴瘤及惡性黑色素瘤等均有一定療效,它對惡性腫瘤所引起的高血鈣症有明顯療效,使血鈣下降;它對非腫瘤所引起的高血鈣亦有療效,使用較小劑量即可奏效,但療效因人而異,且療效僅能持續數天。本品亦可用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變。 [2] 

普卡黴素不良反應

本品毒副作用大,噁心、嘔吐是常見的不良反應,亦可產生腹瀉、口炎、皮疹及發熱等。在部分病人本品可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不安、乏力、怠倦、頭痛;約有3%病人可出現嚴重的面部潮紅。肝、腎毒性的發生率較高,表現為SGPT、血中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升高,並出現低血鈣、低血磷及低血鉀。
白細胞下降並不多見,但常引起血小板下降,有時很嚴重,伴有鼻出血、皮下血腫,有時發展到全身性出血,以致難以控制的胃腸道出血而致死。這一嚴重的毒副作用與劑量有關,本品所引起的出血主要由於血小板減少、血小板功能不良、纖溶活力增加、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以及凝血因子Ⅱ、V、Ⅶ及x的減少。 [2] 

普卡黴素劑量及用法

成人:2~6 mg/d或1 5~25 ug/kg;
兒童:50~100,ug/kg,每天或隔天1次,10~30次為一療程。用質量濃度為50 g/L.葡萄糖水稀釋至20 ml作緩慢靜脈注射;或用質量濃度為50 g/L。葡萄糖水250~500 ml稀釋作靜脈滴注。本品不宜用生理鹽水稀釋。 [2] 

普卡黴素注意事項

1.胃腸道反應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
2.骨髓抑制:主要使血小板及白細胞下降。
3.肝、腎功能損害較突出,故在治療期間應經常查肝、腎功能。
4.其他可有凝血障礙,導致咯血、鼻衄、少數病人有口腔炎、皮膚色素沉着、藥疹等。
5.少數病人有發熱、面部水腫、痤瘡樣皮疹、嗜睡、無力、頭痛和抑鬱。
6.有凝血機理不正常和血小板減少的病人禁用本品。
7.對肝、腎功能不良的病人,用藥應十分謹慎。 [2] 

普卡黴素劑型與規格

針劑:每支2mg、4mg、6mg。 [2] 
參考資料
  • 1.    普卡黴素  .摩貝化合物百科[引用日期2017-03-01]
  • 2.    張覃沐主編,抗腫瘤藥物的藥理與臨牀應用,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