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光寺

(太原普光寺)

鎖定
普光寺,位於太原市西緝虎營15號,市級區管文物保護單位,隸屬於太原雙塔博物館管理。
創建於東漢建安年間的普光寺。是太原市乃至山西省、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寺院,舊時就享有“普光第一地”的美譽。 [4-5] 
普光寺,共擁有大殿、過殿、廂房13間,佔地面積4800餘平方米,隸屬於太原雙塔博物館管理, [5]  作為太原市佛教文化之源,1800多年來,有眾多的高僧、名士在這裏頻繁活動,由此對中外文化交流及中華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其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極高。
中文名
普光寺
地理位置
太原市西緝虎營15號
所處時代
東漢建安 [5] 
佔地面積
約 4800 m² [5] 
保護級別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普光寺歷史沿革

普光寺建造年代

太原普光寺 太原普光寺
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志》記載,該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196年-220年),距今約1800年,唐初被命名為普照寺,為避武則天(武曌)諱改為普光寺。普光寺是中國歷史上中印文化交流和傳統友誼的象徵,是中國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歷史見證。 [2] 
大殿前立一通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所刻石碑,名為《重修普光寺碑》,此碑是2014年6月修復距普光寺僅僅幾百米遠的圓通寺時,在其大殿東山牆牆基之下發現的。碑上刻有“普光寺,晉城之古剎也,肇自漢,建安年創,至唐而名其寺,因金相上有普照王字……迦葉書偈於此寺中,偈石尚存,此寺為求迦葉傳衣缽之所……元時大寶法王嘗棲於此……影堂前乃圓通殿,建造巍然,是為古觀音法會……嘉靖初,寺中有焚香道人……”共500餘字,從中可以得知,普光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普光寺原來叫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碑文或可與《陽曲縣志》中關於普光寺的記載相印證:“普光寺在七府營,漢建安年間建,唐初賜名普照,後避天后諱改今名。”縣誌中所説的“天后”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因為武則天名武曌(zhào),為避她的諱,便改普照寺為普光寺。曾有文化愛好者撰文説,普光寺不僅僅歷史悠久,更有不少得道高僧在此講經傳道,其中最為知名的是印度高僧板特達(梵語“學者”之意)。他立志學習玄奘,東行中國,特別嚮往瞻禮五台山,研習中國文化。明洪武二年(1369),他終於來到五台山,實現了終生夙願。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朱元璋為其精神所感,特迎請他至明都(今南京),於奉天門召見,賜號“善世禪師”。在其晚年,晉王又請他來太原普光寺作住持,並封其為“大國師”。 [5] 

普光寺年久失修

新中國成立後,寺院由陽曲縣學校佔用,後交由西緝虎營小學使用。上世紀60年代,該校曾佔用普光寺後殿部分房屋供老師們辦公用,後來學校建起新教學樓,老師們才搬了出來。 [4] 
2009年,普光寺列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

普光寺修繕修復

2013年5月,太原市政府啓動了《太原府城歷史建築、歷史民居保護修繕工程》同時決定修繕(復)普光寺, [5]  同年9月修繕工程開工,項目規劃佔地面積5112.2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923.3平方米,工程內容包括土建安裝、彩塑、壁畫、彩繪、監控等工程,經過近7年的修繕, [1]  普光寺重現往日恢宏。 [2] 
2020年初,普光寺交由太原市雙塔博物館管理。 [2] 
2020年04月2日,距今1800年的山西創建最古老的寺院普光寺修繕工程已竣工驗收,該工程耗時近7年,對研究汾河流域的佛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普光寺重新開放

2020年5月26日,始建於東漢時期、距今1800年的山西省城最古老的寺院普光寺因舉辦抗擊疫情圖片實物展,向市民敞開大門,其中過殿、達摩殿、伽藍殿、鐘鼓樓等部分開放。 [3] 

普光寺主要景點

普光寺為三進院落,軸線對稱佈置,依次為山門(天王殿)、普光殿、普光明殿、藏經閣。兩側依次為鐘鼓樓、伽藍殿、祖師殿、東西廊房、文殊殿、普賢殿、東西迴廊、齋堂、影堂、東西方丈室。一進院的普光殿保持了明代官式形制,簡潔莊重。在原址上修復的大殿主體木構樑架,均為原有材質,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殿內屋頂隆起,梁椽枋檁錯落有致;樑架上繪有彩色飛龍、墨色雲紋,清晰可見;大殿正中塑有一尊菩薩,兩名童子分立兩旁;四周牆壁上繪有彩色描金觀音像。殿前抱廈斗拱交錯,龍頭昂揚,古色古香;闌額兩側有凹雕香爐,精美異常。 [5] 
普光寺全景圖 普光寺全景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