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晟通集團常德產業園

鎖定
晟通集團常德產業園是2001年,佔地2450畝的晟通集團常德產業園(創元鋁業)開工建設,鋁產品粗加工等高污染高能耗項目陸續上馬。
中文名
晟通集團常德產業園
佔地面積
2450 畝

晟通集團常德產業園開工建設

2001年,佔地2450畝的晟通集團常德產業園(創元鋁業)開工建設,鋁產品粗加工等高污染高能耗項目陸續上馬。

晟通集團常德產業園生產線投產

晟通集團常德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自2003年4月首條生產線投產至今,發展成鋁廠、陽極和電廠等多個子公司。2007年5月,該公司二期電解鋁擴建工程在產業園開工建設,該項目環評報告書提出的衞生防護距離最近65米,最遠的為850米。目前在此衞生防護區仍有數百名居民和部分農田。2007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鋁行業准入條件》,明確了在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以及對環境質量要求高的地區,企業周邊1000米內,為企業衞生防護距離。

晟通集團常德產業園帶來污染

產業園邊建設、邊生產、邊治污,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難以挽回的創傷,一些在此世代生息的農民背井離鄉,成為環境移民。
盤塘鎮盛產橘子和山茶油,過去每家都要收4000-5000斤的橘子,山茶油也頗為熱銷。自從廠子建成生產後,橘子大量減產,油茶只開花很少結果,棉花也都是灰色的,根本賣不出去。

晟通集團常德產業園政府作為

記者隨機詢問了廠區東側位於防護區的多名住户,他們表示面對污染願意搬遷,鎮政府也就此打過招呼,並沒有確認搬遷時間和補償方案。桃源縣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江新中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環評是2007年通過的,現在顯然不能實行當時的補償標準,但新的補償標準在重新制定中,搬遷時間還需要後延。
電解鋁生產時排放的特徵污染物——氟化物對人體的危害比二氧化硫大20倍,而且擴散距離遠,能導致農作物減產。63歲的村民全金生指着樹上的枳殼(形同橘子的一種藥材)説:“都變異了,原本和橘子似的果實,表皮形成了一個個小瘤子。”老人説,以前每到收穫季,果子能把樹枝壓彎,現在的結果量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而且全都被污染了。
桃源縣環保局副局長羅中毅告訴記者,2003年4月首條生產線投產,初期相關環保配套設施不完善,污染的確比較嚴重,對周邊種植業有影響。2005年,環保局曾協調縣農林部門,對污染區域進行污染評估,根據評估,產業園每年拿出60萬-70萬元,對周邊村民進行污染補助。同時政府也動員廠區周邊衞生防護距離內的居民進行搬遷。桃源縣環保局局長劉紅軍補充説,2004年和2005年,產業園投入4億多資金進行污染治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