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晚春卧疾寄張八子容

鎖定
《晚春卧疾寄張八子容》是唐代孟浩然所作的一首詩。
作品名稱
晚春卧疾寄張八子容
作    者
孟浩然
創作年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晚春卧疾寄張八子容作品原文

南陌春將晚(1),北窗猶卧病。林園久不遊,草木一何盛。
狹逕花障迷,閒庭竹掃淨。翠羽戲蘭苕(2),赬鱗動荷柄(3)。
念我平生好,江鄉遠從政(4)。雲山阻夢思,衾枕勞歌詠。
歌詠復何為,同心恨別離(5)。世途皆自媚(6),流俗寡相知。
賈誼才空逸,安仁鬢欲絲(7)。遙情每東注(8),奔晷復西馳(9)。
常恐填溝壑,無由振羽儀(10)。窮通若有命,欲向論中推(11)。 [1] 

晚春卧疾寄張八子容作品註釋

(1)南陌:南郊。
(2)翠羽:翡翠鳥。蘭苕:蘭莖。
(3)頳鱗:赤色的魚。
(4)江鄉:水鄉。張子容時為樂城尉,樂城在海邊,所以説“江鄉”。從政:治理政事。指做官。
(5)同心:指知心友人。
(6)自媚:各自為愛。
(7)安仁:晉代潘岳的字。絲:色白,比喻頭髮之白。
(8)遙情:遙遠思念之情。東注:樂城在東南方,所以説“東注”。
(9)奔晷復西馳:這句的意思是指時光流逝。
(10)無由:無從。振羽儀:指顯達。
(11)論:指劉芳《窮通論》。推:推究。 [1] 

晚春卧疾寄張八子容作品賞析

此詩是孟浩然早年之作,詩人當時在家閒居,其同鄉好友張子容被貶為樂城尉。詩歌描寫暮春時節詩人久病卧牀之後起來遊園所見的景象,當他看到春意闌珊,花朵自開自落,草木任意生長,大自然呈現的適性之美時,便感傷他與友人命運坎坷,繼而諷刺仕途,寄懷知己,表現出對渺茫前途的感傷和歸依命運的無奈喟嘆。詩中既有生活的閒適和孤寂,又有困頓不得志的古人例證,既有色彩斑斕的春天景色,也有離別苦吟的愁苦情思,寓意頗深。 [1] 

晚春卧疾寄張八子容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詩人。本名不詳(一説名浩),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四十歲時遊歷長安,參加進士科考落榜。他在太學賦詩的時候,名動公卿,滿座為之傾倒。後因寫詩引起唐玄宗不悦而被放歸襄陽,於是漫遊吳越一帶,遊覽名山勝水。734年(開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韓朝宗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準備向朝廷舉薦他,但他不慕名利,到期竟然失約不赴,終究還是沒有成就功名。孟浩然生活在盛唐時期,早年曾有遠大的抱負,但在政治上困頓失意,終生過着隱士的生活。他潔身自好,不樂於趨附權貴,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當時和後世所傾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