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晚報

(一種綜合性城市報紙)

鎖定
晚報是指傍晚出版的綜合性城市報紙。如:《羊城晚報》、《北京晚報》、《法制晚報》等。
中文名
晚報
外文名
Evening Newspapers
創刊時間
每日下午兩點
拼    音
wǎn bào
注    音
ㄨㄢˇ ㄅㄠˋ
詞    義
下午出版的報紙

晚報詞語示例

曹禺日出》第三幕:“看報,看晚報!看一家子喝鴉片煙的新聞。” [1] 

晚報發展歷史

在北京有北京晚報,法制晚報;許多大城市都有以城市名命名的晚報。
世界上最早的晚報出現在17世紀歐洲。1616年德國法蘭克福城出版的法蘭克福晚報是晚報的先驅。
法制晚報 法制晚報
18世紀30年代,美國波士頓曾出現受歡迎的《晚郵報》,而費城出版的賓夕法尼亞晚郵報,以其在1776年7月6日最先刊登獨立宣言而著稱。19~20世紀,晚報普遍出版,並獲得日益廣泛的讀者。米蘭出版的《晚郵報》(意大利),在意大利同時期出版的報紙中銷路最廣。
北京晚報 北京晚報
1941年創刊的法蘭西晚報,是法國當時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日本三大報(《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均出早晚兩刊,各地印行總數均在200萬份以上。
約在1865年,《香港船頭貨價紙》改名為《中外新報》,被認為是第1份中文晚報。
20世紀30年代以後,晚報有所發展,其中出版時間長、影響大的是《大晚報》(1932年2月~1949年5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兩度出現創辦晚報的熱潮。· 第1次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初期,先後創辦《羊城晚報》、《北京晚報》、《天津晚報》等,連同1946年創刊、上海解放後繼續出版的《新民報晚刊》( 1958年改名 《新民晚報》)共有13家。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全部被迫停刊。
第2次熱潮出現在80年代初期。到1988年11月,全國已有晚報40家,其中發行量在160萬份以上的有上海《新民晚報》和廣州《羊城晚報》。

晚報特點介紹

《晚郵報》 《晚郵報》
晚報在新聞報道的內容和方式上具有明顯的特點:
① 以城市市民為主要讀者對象。除報道當天國內外重大新聞外, 還大量採集、發佈發生在市民身邊的新聞;及時發表羣眾的意見、要求;深入市民家庭,密切聯繫羣眾
② 注重報道社會新聞和文化、體育新聞;提供有關日常生活的各種知識,做讀者衣食住行的參謀;為人們的生活、休息和娛樂服務。
③ 晚報送到讀者手中已在傍晚,讀者閲讀心理與讀晨報有所不同,所以晚報注意生動活潑,短小精悍,有人情味和可讀性,重視讀者共同興趣。
④ 注意新聞時間性,體現“報晚信息早”的特色。
⑤ 強調辦好副刊

晚報與早報

早報,也叫晨報,是早上發行的,一般稿件截至於前一天下午4點之前,排版之後稿件在凌晨2點之前印出來,5點左右各報刊點可得到最新的早報,有什麼重大新聞出了新進展可以及時進行改動處理。
早報 早報
晚報一般是下午2點左右出來的,是報道從前一天上午到本天上午的事,由於時間有些事是本天的新聞,進行現場採訪和報道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一般晚報時效性比之早報差一點。

晚報前景

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報紙,為了適應現代社會信息量增加和讀者及時瞭解外界新情況的迫切需要,把每天出版的晨報—晚報體系,發展成為幾個小時即出版一期的“時報”。

晚報各地晚報

晚報法制晚報

《法制晚報》揭幕 《法制晚報》揭幕
《法制晚報》的前身是《北京法制報》,由北京青年報社斥資打造。辦一張“離你最近的報紙”是《法制晚報》的辦報理念。《法制晚報》努力創新,在做足特色上下功夫;在形式上力求創新;在內容上努力貼近讀者,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報道市民身邊的人和事,強調服務性和可讀性。

晚報重慶晚報

綜合性市民報,中共重慶市委主辦的黨報。有《記者陪你走》、《都市萬花筒》、《七色較場》、《重慶環保世紀行》、《晚報時評》、《消夜談》、《較場論劍》、《輿論援助熱線》等欄目。

晚報重慶時報

重慶時報》是由重慶市總工會主管主辦的一份綜合類都市生活日報。融新聞性可讀性、服務性、實用性於一體。奉行“奉獻最有價值的新聞和信息”的辦報理念,以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為辦報宗旨。創刊來,《重慶時報》日發行量已突破38.7萬份,據央視專項調查,日平均閲讀率32.01%,比第二名高出10.7%個百分點,雄居重慶第一。
《重慶時報》聚集了一批國內報業精英,現有員工3000餘人。
重慶時報社總部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城大道,辦公面積有4500多平方米,發行中心位於渝中區上清寺,辦公面積約2000平方米;印務中心佔地58畝,近10000平方米廠房;在全市設有72個發行站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