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晏嬰

(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

鎖定
晏嬰(?~前500年),姬姓(一説子姓),晏氏,字仲,史稱“晏子”,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92-95]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五十餘年。他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國君主。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衞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96] 
齊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晏嬰去世,齊景公極為悲痛。 [97] 
晏嬰強調節儉,薄斂,省刑,主張君臣之間“和”而不“同”,並要求上不聾下不喑,聽取下層的意見,反對災異、巫祝和祈禳,堅持無神論立場。其政治活動和反鬼神迷信活動緊密相連。其思想和軼事典故多見於《晏子春秋》。 [98-99] 
別    名
晏子
晏平仲
平仲
所處時代
春秋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
出生日期
不詳
逝世日期
公元前 500年
主要成就
輔佐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前後50餘年
主要作品
晏子春秋
本    名
晏嬰

晏嬰人物生平

晏嬰靈公時期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生年不詳。齊靈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 [2] 
齊靈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晉國派中行獻子伐齊。齊軍戰敗,靈公跑進臨淄城。晏嬰勸阻靈公,靈公不聽。晏嬰説:“我們國君太沒有勇氣了。”晉兵合圍臨淄,齊人守內城不敢出擊,晉軍把外城內燒光後離去。 [3] 

晏嬰莊公時期

齊莊公三年(公元前551年),晉國的下卿欒盈投奔齊國。此前,齊國已於莊公二年(公元前552年)與晉國等在商任盟誓,以此禁錮欒盈, [4-5]  晏嬰遂以“失信不立”之語勸説齊莊公,莊公不納諫。事後,晏嬰私下裏跟陳文子説,君主背信,不能長久了。 [6-7] 
齊莊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齊莊公從衞國出發,將由此攻打晉國。晏嬰説:“君王依仗勇力而攻打盟主,如果不成功,這是國家的福氣。沒有德行而有功勞,憂患必然到君身上。”崔杼也勸諫説:“不可以。臣下聽説,小國鑽大國禍敗的空子而加以破壞,必然會受到災禍。君王是要考慮一下。”齊莊公沒有接受兩人的建議,執意攻晉,結果齊軍在撤退時被晉軍追擊,齊國的晏犛(又作晏氂,一説為齊國大夫 [8]  )為晉人所獲。 [9] 
齊莊公六年(公元前548年),五月,齊莊公為崔杼所殺,晏嬰聽説後,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帶着隨從前往齊都去弔唁莊公。晏嬰獨自闖入崔家,脱掉帽子,捶胸頓足,不顧一切地撲在齊莊公的屍體上,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後起身離去;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説:“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放了他,我能得到民心。” [10-11] 

晏嬰景公時期

《古聖賢像傳略》(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本)中的晏嬰 《古聖賢像傳略》(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本)中的晏嬰
齊莊公六年(公元前548年),崔杼立莊公異母弟杵臼為君,即齊景公。景公即位後,讓崔杼當右相,慶封當左相。二位國相怕國內動亂不穩,就説:“不願與我們二人盟誓者,死。”晏嬰不肯參加盟誓。慶封想殺晏嬰,崔杼説:“他是忠臣,放過他。” [12-13] 
齊景公三年(公元前545年),慶封的勢力被從齊國清除,景公封給晏嬰邶殿和它沿邊上六十個城邑,晏子不接受。子尾因此而十分佩服晏嬰的品德。 [14] 
齊景公四年(公元前544年),吳季札出國聘問在齊國聘問時,與晏嬰交歡,對他説:“您趕快交還封邑和政權。沒有封邑沒有政權,這才能免於禍難。齊國的政權,將會有所歸屬,沒有得到歸屬,禍難不會停息。”所以晏子通過陳桓子交還了政權和封邑,因此而免於欒氏、高氏發動的禍難。 [15-16] 
齊景公九年(公元前539年),齊景公派晏嬰向晉國請求嫁女去做繼室,晏嬰私下對晉大夫叔向説:“齊國政權最終將歸田氏。田氏雖無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於民,人民擁戴。” [17]  叔向説:“晉國處於末世了。平公向百姓徵收重税修建池台樓閣卻不務政事,政務落在私家門下,難道可以持久嗎?”晏子表示同意。 [18-19] 
在晏子出使晉國之前,齊景公提出要翻新晏子的住宅,被晏子拒絕了。 [20]  等到晏子前往晉國,景公便更新他的住宅。他回國時,已經完成了。晏子拜謝以後,就拆毀了它,重新修建鄰居的房屋,都像原來的一樣,隨即讓原來的住户返回來住,説:“俗話講:‘不選擇房子,只選擇鄰居。’這幾位已先佔卜選擇過鄰居了。違背占卜不吉利。君子不觸犯非禮的事,小人不觸犯不吉利的事,這是古代的制度。我敢違背它嗎”晏子終於恢復他的舊宅。起初景公不允許,晏子託陳桓子去請求,才准許了。 [21] 
齊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37年),鄭國的子皮去到齊國,晏子屢次進見他。陳桓子(即田桓子)問他原因,晏子回答説:“(子皮)能任用好人(指子產),是百姓的主人。” [22] 
齊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36年),齊景公攻打北燕,打算送姬載回去。晏子説:“送不回去。燕國有了國君了,老百姓沒有二心。我們國君貪財,左右的人阿諛奉承,興辦大事不憑信義,沒有成功的可能。” [23] 
齊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32年),齊國爆發四族之亂(欒、高、陳或田、鮑) [91]  。四個家族召請晏子,他哪也不去。他的部下説:“助陳氏、鮑氏嗎?”晏子説:“有什麼好處呢?”部下又説:“幫助子旗、子良晏子説:“難道勝過幫助陳氏、鮑氏嗎?”“那麼回去吧?”晏子説:“國君被攻打,回哪裏去?”齊景公召見晏子然後才進宮去。景公卜問派王黑用靈姑旗幟領兵作戰,是吉兆。請求將旗杆砍斷三尺然後使用它。五月的一天,在稷地交戰,子旗、子良戰敗,又在莊地被打敗。國都的人追趕他們,又在鹿門打敗他們。子旗、子良逃亡前來魯國。陳氏、鮑氏瓜分了他們的家產。晏子對陳桓子説:“一定要把他們的家產交給國君。謙讓,是德行的主要內容,謙讓就叫美德。凡是有血氣的人,都有爭奪之心,所以利益不可以強取,想着道義勝過爭奪利益。道義,是利益的根本,積蓄利益過多就會產生禍害。暫且讓它不要積蓄吧,可以慢慢增長。”陳桓子把子旗、子良的家產全部交給齊景公,而請求告老隱退到莒地。 [24] 
齊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31年),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多次想要羞辱晏子,都被晏子化解,楚王感到慚愧,厚禮把晏子送回齊國。 [25] 
齊景公二十年(公元前528年),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侍齊王,居功自傲,晏子二桃殺三士,用計讓三人自殺,三人死後,晉、楚二國趁亂來襲,於是晏子就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説:“穰苴雖説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歸服、順從;武略能使敵人畏懼。希望君王能試試他。”於是齊景公召見了穰苴,跟他共同議論軍國大事,齊景公非常高興,立即任命他做了將軍。 [26] 
齊景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22年),景公在魯國郊外打獵,接着進入魯國都,同晏嬰一起諮詢魯國的禮制。 [27] 
齊景公生了疥瘡,接着又患了瘧疾,一年都沒好,晏子藉此機會勸諫齊景公,讓官吏放寬政令,撤除關卡,廢除禁令,減輕賦税,免去債務。 [28] 
齊景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6年),齊景公因為天空出現彗星而擔憂,因此晏子趁機進諫讓景公減輕税負徭役。 [29] 
同年,孔子逃亡到齊國,晏嬰勸説齊景公不要給予孔子封地。 [30] 

晏嬰人物去世

齊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晏子去世,兒子晏圉繼位。 [31] 
晏子去世時,齊景公極為悲痛,甚至作出了不合禮數的行為悼念晏嬰。 [32]  [37] 

晏嬰主要影響

晏嬰語言藝術

東周人物繡像篇·晏嬰 東周人物繡像篇·晏嬰
晏嬰善諫的特點被人稱道,晏嬰在勸諫君王時往往不是直接的強諫而是委婉的曲諫或誘諫,從中顯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度智慧。他的語言也極有特色,或鋒芒畢露,或非常含蓄;或嚴肅莊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夠根據不同的環境場合採取不同的勸諫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以下分幾個方面講講晏子的講話藝術。 [33] 
直言勸諫
《晏子春秋》中,晏子對景公許多次直言勸諫,有時候話雖説得很重,令齊景公非常生氣,但效果卻極其好。
一天,齊景公外出遊玩到了公阜,想到想永生不死,晏子就用了周王來批評齊景公。不久,梁丘據乘着六馬拉的車來了,晏子又用相同和相和來批評齊景公,日色將晚,景公看到了彗星,便叫來伯常騫,讓他祭禱消除這個災星。晏子又用應該修政而不是祈禱來批評齊景公,齊景公越加氣憤,再也沒有遊覽的興致了。 [34] 
善於比喻
晏子善用比喻迂迴論證,令人折服。比喻,即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人知之,是善説者最愛使用的招數,往往使對方聽得清楚明白。
有一次景公問晏子:“治理國家有什麼憂患?”晏子把憂患比喻為社鼠,權勢者比喻為為兇狗。來讓齊景公聽從勸諫。 [35] 
機智應變
晏子在與鄰國的外交中,多次體現了其本身不卑不亢,機智靈活的講話特色。講話時莊嚴不侮辱國體,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剛於柔,又義正言辭。
最著名晏子的外交案例就是晏子使楚,楚王想用狗洞侮辱晏子,晏子卻用造訪“狗國”還是“人國”來機智應對,楚王押上了一個齊國罪犯想要羞辱晏子,晏子卻用南橘北枳的典故來反擊。 [25]  [89] 

晏嬰思想成就

個人修養
晏子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他説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律。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時於天下”必須“始於愛民”。他堅持“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此舉受到許多諸侯國的讚譽。這正是體現了人們常説的“萬人稱譽,多壽病法”的道理。 廉潔無私,心胸坦蕩。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眼下的話説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家。他説到做到,言行一致。晏子樂觀豁達,處其自然。他曾辭退了“三年而未嘗弼過”的高糾,主要嫌這個人三年都沒有指出過自己的過錯。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隨和大度。
節儉觀念
晏子認為,節儉是一個賢人的基本品質,所以,他對那些富貴驕奢,鋪張浪費的人或行為從心底裏抱有一種反感。他曾對齊景公的窮奢極欲進行了多次的批評。他自己則從節儉要求和約束自己。齊景公多次要給他調整住宅,還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堅決辭謝了。當齊景公賞賜他車馬時,他説:“君使臣臨百官之吏,臣節其衣服飲食之養,以先齊國之民,然猶恐其侈靡而不顧其行也;今輅車乘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無義,侈其衣服飲食而不顧其行者,臣無以禁之。”(《雜下》)這就是説,他要以節儉作表率,以防百姓過分追求物質享受而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和道德敗壞。
重視禮教
晏子對禮的重視。他説:“禮者,所以御民也……無禮而能治國家者,嬰未之聞也!”把禮看作是治國的根本,統治百姓的工具,可見禮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在這一點上,晏子與後來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處的。正因為如此,晏子對無禮或不合禮的行為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批評。(《內諫》)載:“景公飲酒酣,曰:‘今日願與諸大夫為樂飲,請無為禮。’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過矣!羣臣固欲君之無禮也。力多足以勝其長,勇多足以弒其君,而禮不便也。禽獸以力為政,強者犯弱,故日易主。今羣去禮,則是禽獸也。羣臣以力為政,強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將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故《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禮不可無也。’”晏子認為,禮是區別人與禽獸的標準。沒有禮,人就成了禽獸。作為一國之君,如果帶頭不講禮,國家根本就會動搖。
治國之道
”是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説,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內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 平時於天”。遇有災荒,國家不發糧救災,他就將自家的糧食分給災民救急,然後動諫君主賑災,深得百姓愛戴。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撻伐。齊景公要伐魯國,他勸景公“請禮魯以息吾怨,遺其執,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
政治品格
晏嬰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
晏嬰不死君難,棄個人小義而逐國家百姓之大“利”,以國富民強為己任,重視物質基礎、造福百姓、強大國家的行為,義於名而利於實,是司馬遷心中“義”與“利”相融合的理想境界,也是後人學習的典範。 [36] 

晏嬰歷史評價

齊景公:子大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積於百姓。今天降禍於齊,不加於寡人,而加於夫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夫! [37] 
楚靈王: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5]  [90] 
晉平公:殆哉吾過!誰曰齊君不肖!直稱之士,正在本朝也。 [38] 
魯昭公:晏子,仁人也。反亡君,安危國,而不私利焉;僇崔杼之屍,滅賊亂之徒,不獲名焉;使齊外無諸侯之憂,內無國家之患,不伐功焉;鍖然不滿,退託於族,晏子可謂仁人矣。 [39] 
孔子:①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40]  ②靈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 [41]  ③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41]  ④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42]  ⑤晏子於君為忠臣,而行為恭敏。 [43]  ⑥晏子可謂能遠害矣.不以己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 [44] 
弦章:“昔者晏子辭黨以正君,故過失不掩之。今諸臣諛以幹利,吾若受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慾。” [45] 
曾子:“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國無道,君子恥盈禮焉。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 [46] 
有若: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反;國君七個,遣車七乘;大夫五個,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 [47] 
孟子: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 [48] 
司馬遷:①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説,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49] 晏子儉矣,夷吾則奢;齊桓以霸,景公以治。 [50] 
公孫弘:晏嬰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絲,齊國亦治。 [51] 
劉向:①晏子博聞強記,通於古今,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盡忠極諫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親附。②諫齊君,懸而至,順而刻。及使諸侯,莫能詘其辭,其博通如此。③其書六篇,皆忠諫其君。文章可觀,義理可法,皆合六經之義。 [52-53] 
劉晝:北郭刎頸以申晏嬰,所以致命而不辭者,為國薦士,滅身無悔,忠之至也,德之難也。 [54] 
司馬貞夷吾成霸,平仲稱賢。粟乃實廩,豆不掩肩。轉禍為福,危言獲全。孔賴左衽,史忻執鞭。成禮而去,人望存焉。 [55] 
呂蒙正:晏子身短五尺,使名相;諸葛力無縛雞,出作蜀漢軍師。 [56] 
蘇軾:賢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 [57] 
王夫之:管仲、晏嬰,功書並作。 [58] 

晏嬰軼事典故

晏嬰折衝樽俎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範昭出使齊國。齊景公以盛宴款待範昭。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範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説:“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頭告訴左右侍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範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為主公再換一個。”依照當時的禮節,在酒席之上,君臣應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範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違反了這個禮節,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範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試探對方的反應如何,但還是被晏嬰識破了。
範昭回國後,向晉平公報告説:“現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試探了一下齊國君臣的反應,結果讓晏嬰識破了。”範昭認為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當前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敵人放棄進攻的打算,即當下“折衝樽俎”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晏嬰的事蹟。孔子稱讚晏嬰的外交表現説:“不出樽俎之間,而折衝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寫照。 [59] 

晏嬰晏子使楚

出使狗國
晏子出使到楚國,楚王知道晏子的身材矮小,就命令人在大門旁邊開了個小洞,請晏子從小洞進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戲弄他,嚴詞加以拒絕。他説,“到了‘狗國’,才走狗洞,我現在是出使楚國,不應該走狗洞。”招待晏子的官員只好請晏子從大門進去。 [25] 
挨肩接踵、揮汗如雨
晏子進去拜見楚王。楚王故意問:“齊國沒有人可派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説:“齊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人們把袖子舉起來,可以遮住太陽;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怎麼説齊國沒有人呢?”楚王接着問:“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派你出訪呢?”晏子答:“我們齊國派使節出訪很有講究:對那些精明能幹的的人,就派遣他們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國家;對那些愚蠢無能的使臣,就派他們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國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無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國來了。”晏子的話使本打算要戲弄他的楚國君臣們面面相覷,半天説不出話來。 [25] 
南橘北枳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大臣説:“晏嬰是齊國的最能言善辯的人,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説:“在他來的時候,大王請允許我們綁着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做什麼的?’我則回答:‘他是齊國人。’大王接着再問:‘他犯了什麼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竊罪。’”楚王覺得是個妙計。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差吏綁着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着的人是做什麼的人?”公差回答説:“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着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擅於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道:“我聽説淮南柑橘,又大又甜;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葉子相似,果實味道卻完全不同,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於偷東西嗎?”楚王笑着説:“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25]  [90] 

晏嬰二桃殺三士

漢墓畫像石及壁畫中的“二桃殺三士”
漢墓畫像石及壁畫中的“二桃殺三士”(11張)
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侍齊王,皆勇猛異常,但居功自傲,不講禮儀。晏子視為禍患,建議景公殺之。景公擔心武力無法制服,於是晏子讓齊景公賞賜二桃,讓他們論功而食。公孫接以曾搏擊野豬和幼虎拿得一桃,田開疆曾引兵退敵亦拿一桃,古冶子陪景公渡河,曾斬黿除怪,自恃功高,拔劍而起。田開疆和公孫接説:“論勇論功,都比不上你,拿桃不讓,是貪心,不敢自殺,是沒勇氣,因而都退還了桃子自殺。古冶子認為自己獨生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不死無勇,也自殺了。
三士既死,景公以士禮安葬。
晏子以二桃殺三士,消除了政治隱患,其智慧非同尋常。現存三士冢 [60] 

晏嬰紀國金壼

齊景公到紀國故地遊玩,得到一個金壺,打開來看,裏面有硃砂文書,寫道“無食反魚,勿乘駑馬。”景公説:“説得好啊!按照這話的意思,吃魚不吃另一面,是因為討厭魚的腥味;騎馬不騎劣馬,是嫌它不能跑遠路。”
晏子説:“不是這樣,臣覺得這八個字裏麪包含的是治國的道理:吃魚不要翻過來,是説不要把民力用盡吧!不要乘坐駑馬車,是説不要把小人安在身邊吧!”
景公問:“紀國有這樣的文書,為什麼還會滅亡呢?”晏子答道:“它的滅亡自有原因。我聽説,君子有了至理名言,就把它懸掛在大門上。可是紀國有這樣的良言,卻把它當成水灌進壺裏,它不滅亡還有什麼好結果呢?” [61] 

晏嬰智論生死

齊景公往牛山遊覽,向北登臨齊國都城時,突然哭道:“人生怎麼像奔騰咆哮的流水,離開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據聽了,也哭泣起來了。晏子卻在發笑。齊景公怒問他為何發笑。 晏子回答:“如果自古人都不死,那麼太公、丁公將永遠保有齊國,桓公、襄公、文公、武公等都將輔佐他們,您將戴着斗笠穿着粗衣,手持大鋤小耙彎腰屈膝地行走在田地間,哪兒還有閒工夫憂慮死亡的事情!而您偏偏獨自因為這事流淚傷情,這是不符合仁義道德的。不仁道的國君我看到一個, 諂諛的近臣我見到兩個,這就是我私自發笑的原因啊!”
齊景公聽了十分慚愧,舉起酒杯來自己罰自己的酒,又罰艾孔和梁丘據兩人各一杯酒。 [62] 

晏嬰死馬殺人

一次,齊景公一匹心愛的馬突然死了,齊景公大怒,就下令把養馬的人抓來肢解。這時晏子在場,左右武士正想動手,晏嬰上來制止,對齊景公説:“殺人總得有個方法,請問堯舜肢解人的時候,從身體的什麼部分開始?”堯舜是傳説中的仁君,不會因為一匹馬而殺人,自然也沒有殺人肢解之法,齊景公知道晏嬰的意思,就説: “那就不肢解罷,把他交給獄官處死算了。”晏嬰又對齊景公説:“這個人的確該死,但是他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請讓我説説他的罪狀,讓他知道,然後死個明白,您説好嗎?”齊景公説:“好啊,那你就説吧!”晏嬰就開始數説他的罪狀:“你犯了三條大罪:國君讓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馬又是國君最喜愛的,這是二大死罪;因為你養死了馬而使國君殺人,百姓聽説之後一定會怨他,諸侯聽説之後一定輕視我國。你養死了國君之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鄰國輕視我們,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監獄,你知罪嗎?”齊景公喟然而嘆説:“請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傷了我的仁愛之名。” [63] 

晏嬰景公葬妾

齊景公的愛妾嬰子死了,齊景公守喪,三天不吃飯,坐在那裏不離開,左右羣臣多次勸説,不聽。晏嬰進來説:“外面來了一個術士和一個醫生都説:‘聽説嬰子病死了,他們願來救人。’”齊景公聽了大喜,馬上就起來了,説:“她的病可以治好嗎?”晏嬰説:“這是客人説的,他一定是良醫,請他試試吧。但是他們來救人時得請君離開這裏,好好地去洗浴吃飯,他們還要在這裏求鬼降神。”齊景公聽了很高興,就説:“好吧,我馬上離開。”趁齊景公離開去沐浴吃飯之際,晏嬰下令讓棺人馬上把死人入殮,入殮之後,他又對齊景公説:“醫生治不了她的病,我們已經把她入殮,不敢不告訴您。”齊景公聽了很不高興,知道晏嬰在這件事上騙了他,就説:“您以醫生看病為由讓我離開,然後把死人入殮又不告訴我。我這個當國君的,已經有名無實了。”晏嬰説:“您難道不知道死人不能復生嗎?我聽説,君王臣從叫作順,君僻臣從叫作逆。今日君不順而行逆,對賢人禮遇很薄,對嬖妾卻悲之甚哀。人死屍朽還想讓她復生,哀傷害性,已經有失為君之道了。諸侯賓客聽説您這樣都不願意出使我國,本朝大臣看到您這樣也羞於當官。按照您的這種行為作事,不能引導好人民;順從您的慾望,也不能保住國家。您這樣是不對的。”齊景公説:“我不明白這些,請告訴我怎麼做吧。”晏嬰説:“國家的士大夫,諸侯四鄰的賓客,都在外面等着見您,您要哭而節哀。” [64] 
齊景公因為死了愛妾而悲傷過度,失去了應該把持的理智,在這種場合,用正常的辦法來勸他顯然不行,因此充滿智慧的晏子又採用了另一種“騙”的方法,先謊説醫生可以使死人復生,哄騙齊景公離開,把死人入殮,然後去勸説他。這種方式雖然不夠“誠實”,但是在當時那種環境下卻不失為一個最佳的方法,從這件事中最能看出晏子隨機應變的能力。

晏嬰燭鄒養鳥

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責養這隻鳥。可是幾天後,那隻鳥飛跑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説:“是不是先讓我宣佈燭鄒的罪狀,然後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齊景公答應了。 晏子板着臉,嚴厲地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説:“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所以現在要殺死你。”説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説:“請您動手吧。”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乾咳了一聲,説:“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説:“若不是您的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65] 

晏嬰華而不實

齊景公對晏子説:“東海里邊,有古銅色水流。在這紅色水域裏邊,有棗樹,只開花,不結果,什麼原因?” 晏子回答: “從前,秦繆公乘龍船巡視天下,用黃布包裹着蒸棗。龍舟泛遊到東海,秦繆公拋棄裹棗的黃布,使那黃布染紅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銅色。又因棗被蒸過,所以種植後只開花,不結果。” 景公不滿意地説:“我裝着問,你為什麼對我胡謅?” 晏子説:“我聽説,對於假裝提問的人,也可以虛假地回答他。” [66] 

晏嬰景公嫁女

齊景公有個寵愛的女兒,他想把她嫁給晏子。景公於是到晏子家宴飲,飲酒酣暢時,景公看見了晏子的妻子,問:“這是您的夫人嗎?”晏子答道:“對,她是。”“嘿!又老又醜。寡人有個女兒又年輕又漂亮,請讓她充實先生您的內室。”
晏子離開坐席回答道:“如今她確實是又老又醜,可是我與她共同生活的時間很長了,過去她又年輕又漂亮。況且人本來就是以少壯託付於年老的,以漂亮託付於醜陋的。她曾經託付於我,而我也接受了她的託付。雖然君王有所恩賜,但能因此讓我背棄她的託付嗎?”晏子拜了兩拜謝絕了。 [67] 

晏嬰與孔子悖

孔子三十五歲那年,去了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之後通過高昭子見到了齊景公。齊景公問孔子如何為政,孔子説,“國君要像國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景公説:“講得好啊!如果真的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縱然有糧食,我怎麼能吃得到呢!”改日齊景公又向孔子詢問為政,孔子説:“為政在於節約財物。”景公很高興,將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賜給孔子。晏嬰進言説:“這些儒者能言善辯不能用法度來規範;高傲自大自以為是,不能任用他們來教育百姓;崇尚喪禮盡情致哀,破費財產厚葬死人,不可將這形成習俗;四處遊説乞求借貸,不可以此治理國家。自從聖君賢相相繼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後,禮樂殘缺有很長時間了。如今孔子盛裝打扮,繁瑣地規定尊卑上下的禮儀、舉手投足的節度,連續幾代不能窮盡其中的學問,從幼到老不能學完他的禮樂。國君打算用這一套來改造齊國的習俗,恐怕不是引導小民的好辦法。”此後齊景公雖然恭敬地接見孔子,但不再問有關禮的事。有一天,齊景公挽留孔子説:“按照季氏上卿的規格來待你,我不能做到。”於是就用介於魯國季氏和孟氏之間的規格來接待孔子。齊國大夫企圖謀害孔子,孔子聽説此事。齊景公説:“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在這種情況下當機立斷,離開了齊國,返回魯國。 [30] 

晏嬰掛羊頭賣狗肉

齊靈公喜歡婦女着男裝,結果不僅宮中,連國中女子都穿男裝。靈公派官吏禁止宮外女子的效仿行為,説:“婦女穿男子衣服的,撕裂她的衣服,割斷她的衣帶。”被撕裂衣服割斷帶子的人比比皆是,還是不能禁止。晏子進見,靈公問道:“我派官吏禁止婦女着男裝,毀壞他們的衣帶的事到處都有,還不能禁止的原因是什麼?”晏子回答説:“君王讓宮內的人穿,而對宮外的人禁止,就像在門上掛着牛頭而在門內賣馬肉一樣呀。君王何不讓宮內的人不那樣穿,那麼宮外的人也沒有誰敢了。”靈公説:“好。”讓宮內的人不再穿着男裝。過了一個月,國內沒有人敢那樣穿了。 [68] 
後來懸牛首賣馬肉在流傳中逐漸變成了掛羊頭賣狗肉

晏嬰人際關係

家世
晏嬰家世有萊人、齊公族等説,而童書業考釋《齊侯鍾銘》後則認為晏嬰是宋穆公的後代,為子姓
晏子的曾祖父在齊桓公時始封於晏城,其後以晏為氏。《管子·小匡》記載有“晏尚”, [69]  《管子·大匡》又記載有“晏子”, [70]  房玄齡註釋,此處的晏子就是晏平仲的先祖,只是不知其名。一説後者為晏嬰曾祖父。 [1] 
父親
晏弱:又稱晏桓子,齊國大夫。
兄弟
晏萊:為晏嬰之弟,是其父晏弱討滅萊國之後所生。 [1] 
兒子
晏圉: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政治人物。 [71]  齊晏孺子即位後,因田乞與鮑牧作亂,晏圉與高張、弦施逃到魯國 [72-73]  田乞等擁立齊悼公,齊國的晏氏滅亡。

晏嬰主要作品

晏子春秋》是記載晏嬰言行的一部歷史典籍,漢司馬遷、王充認為是晏嬰所撰,《隋書》、《唐書》之《經籍志》亦題作者為晏嬰。後世就作者及成書年代多有岐説,現當代學界有淳于越説、齊國史官及稷下學者等人説 [74] 淳于髡 [75]  、多人多地參與説 [76]  等等,但大都認為成書於西漢以前 [77]  (後經劉向校訂)。書中記載了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大量事例, [78]  但也不盡可信。 [79] 

晏嬰後世紀念

後世關於晏嬰的墓葬,存在不同説法。一説,“晏嬰墓”在齊國故城宮城北門外(今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墓高約11米,南北50米,東西43米。墓前立有明萬曆二十六年五朋石碑一幢,刻有“齊相晏平仲之墓”和清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三年重修碑兩方。1981年圍墓修築圍牆。1982年秋,鐫刻清道光七年《古聖賢像傳略》所刊晏平仲像與晏氏傳略石碑。不過,該遺址經勘探證實並非墓葬,或為漢代人所修紀念物。 [80] 
在山東高密有“晏子冢”,該墓於《山東通志》中有載, [81]  今墓位於晏王廟村西北50米處,系2015年6月重新修建落成的新墓。 [82] 
河南省滑縣焦虎鄉晏口村東北半公里處也有一處“晏子墓”。 [83] 

晏嬰史料索引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84]  昭公三年、五年、六年、十年; [85] 
《史記》之《管晏列傳》, [49]  《齊太公世家》。 [86] 

晏嬰藝術形象

晏嬰文學形象

餘邵魚所著小説《春秋列國志傳》中,第六十五回演繹晏子使楚的故事。 [87] 
馮夢龍所著小説《東周列國志》中,晏子事蹟基本與史實相符,見該書第六十六、六十九、七十一回。 [88] 

晏嬰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東方小故事之車伕去驕》:楊寶河飾演晏子;
1996年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石小滿飾演晏子;
2008年電視劇《兵聖》:午馬飾演晏子;
2011年電視劇《孔子春秋》:黃若萌飾演晏嬰。
參考資料
  • 1.    王緒霞. 《晏子春秋》成書考論[D]. 西北師範大學, 2006.
  • 2.    《左傳·襄公十七年》:齊晏桓子卒。晏嬰粗縗斬,苴絰、帶、杖,菅屨,食鬻,居倚廬,寢苫,枕草。
  • 3.    《史記 齊太公世家第二》:二十七年,晉使中行獻子伐齊。齊師敗,靈公走入臨菑。晏嬰止靈公,靈公弗從。曰:「君亦無勇矣!」晉兵遂圍臨菑,臨菑城守不敢出,晉焚郭中而去。
  • 4.    《春秋經·襄公二十一年》: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夏,公至自晉。秋,晉欒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曹伯來朝。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衞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於商任。
  • 5.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會於商任,錮欒氏也。齊侯、衞侯不敬。叔向曰:“二君者必不免。會朝,禮之經也;禮,政之輿也;政,身之守也;怠禮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亂也。”
  • 6.    《史記 齊太公世家》:莊公三年,晉大夫欒盈奔齊,莊公厚客待之。晏嬰、田文子諫,公弗聽。
  • 7.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秋,欒盈自楚適齊。晏平仲言於齊侯曰:“商任之會,受命於晉。今納欒氏,將安用之?小所以事大,信也。失信不立,君其圖之。”弗聽。退告陳文子曰:“君人執信,臣人執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君自棄也,弗能久矣!”
  • 8.    《春秋左傳正義·卷三十五·襄二十三年》:趙勝,趙旃之子。東陽,晉之山東,魏郡廣平以北。晏氂,齊大夫。
  • 9.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秋,齊侯伐衞。先驅,谷榮御王孫揮,召揚為右。申驅,成秩御莒恆,申鮮虞之傅摯為右。曹開御戎,晏父戎為右。貳廣,上之登御邢公,盧蒲癸為右。啓,牢成御襄罷師,狼蘧疏為右。胠,商子車御侯朝,桓跳為右。大殿,商子游御夏之禦寇,崔如為右,燭庸之越駟乘。自衞將遂伐晉。晏平仲曰:“君恃勇力以伐盟主,若不濟,國之福也。不德而有功,憂必及君。”崔杼諫曰:“不可。臣聞之,小國間大國之敗而毀焉,必受其咎。君其圖之!”弗聽。齊侯遂伐晉,取朝歌,為二隊,入孟門,登大行,張武軍於熒庭,戍郫邵,封少水,以報平陰之役,乃還。趙勝帥東陽之師以追之,獲晏犛。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於雍榆,禮也。
  • 10.    《史記 齊太公世家》:六年,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之。莊公通之,數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賜人。待者曰:「不可。」崔杼怒,因其伐晉,欲與晉合謀襲齊而不得間。莊公嘗笞宦者賈舉,賈舉復侍,為崔杼間公以報怨。五月,莒子朝齊,齊以甲戌饗之。崔杼稱病不視事。乙亥,公問崔杼病,遂從崔杼妻。崔杼妻入室,與崔杼自閉户不出,公擁柱而歌。宦者賈舉遮公從官而入,閉門,崔杼之徒持兵從中起。公登台而請解,不許;請盟,不許;請自殺於廟,不許。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近於公宮。陪臣爭趣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牆,射中公股,公反墜,遂弒之。晏嬰立崔杼門外,曰:「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門開而入,枕公屍而哭,三踴而出。人謂崔杼:「必殺之。」崔杼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 11.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啓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盧蒲癸奔晉,王何奔莒。
  • 12.    《史記 齊太公世家》:丁丑,崔杼立莊公異母弟杵臼,是為景公。景公母,魯叔孫宣伯女也。景公立,以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二相恐亂起,乃與國人盟曰:「不與崔慶者死!」晏子仰天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從!」不肯盟。慶封欲殺晏子,崔杼曰:「忠臣也,舍之。」齊太史書曰「崔杼弒莊公」,崔杼殺之。其弟復書,崔杼復殺之。少弟復書,崔杼乃舍之。
  • 13.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叔孫宣伯之在齊也,叔孫還納其女於靈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慶封為左相。盟國人於大宮,曰:“所不與崔、慶者。”晏子仰天嘆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與大夫及莒子盟。
  • 14.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崔氏之亂,喪羣公子。故鉏在魯,叔孫還在燕,賈在句瀆之丘。及慶氏亡,皆召之,具其器用而反其邑焉。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富,人之 所欲也,何獨弗欲?”對曰:“慶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無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惡富也,恐失富 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利過則為敗。吾不敢貪多,所謂幅也。”與北郭佐 邑六十,受之。與子雅邑,辭多受少。與子尾邑,受而稍致之。公以為忠,故有寵。
  • 15.    《史記 吳太伯世家第一》:去魯,遂使齊。説晏平仲曰:「子速納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免於難。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於欒高之難。
  • 16.    《左傳》:其出聘也,通嗣君也。故遂聘於齊,説晏平仲,謂之曰:“子速納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免於難。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獲所歸,難未歇也。”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於欒、高之難。
  • 17.    《史記 齊太公世家》:景公使晏嬰之晉,與叔向私語曰:「齊政卒歸田氏。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
  • 18.    《史記 晉世家》:十九年,齊使晏嬰如晉,與叔鄉語。叔鄉曰:「晉,季世也。公厚賦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門,其可久乎!」晏子然之。
  • 19.    《左傳》: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曰:“寡君使嬰曰:‘寡人願事君,朝夕不倦,將奉質幣,以無失時,則國家多難,是以不獲。不腆先君之適,以備內官,焜耀寡人之 望,則又無祿,早世殞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顧齊國,辱收寡人,徼福於大公、丁公,照臨敝邑,鎮撫其社稷,則猶有先君之適及遺姑姊妹若而人。 君若不棄敝邑,而辱使董振擇之,以備嬪嬙,寡人之望也。’” 韓宣子使叔向對曰:“寡君之願也。寡君不能獨任其社稷之事,未有伉儷。在縗絰之中,是以未敢 請。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顧敝邑,撫有晉國,賜之內主,豈唯寡君,舉羣臣實受其貺。其自唐叔以下,實寵嘉之。” 既成昏,晏子受禮。叔向從之宴,相與語。叔向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公棄其民,而歸於陳氏。齊舊四量,豆、 區、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鍾。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魚鹽蜃蛤,弗加於 海。民參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國之諸市,屨賤踴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欲無獲民,將焉闢 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齊矣。” 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庶民罷敝,而宮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聞公命,如逃寇仇。 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降在皂隸。政在家門,民無所依,君日不悛,以樂慆憂。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 況日不悛,其能久乎? ”晏子曰:“子將若何?”叔向曰:“晉之公族盡矣。肸聞之,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則公從之。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
  • 20.    《左傳》 :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辭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於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 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裏旅?”公笑曰:“子近市,識貴賤乎?”對曰:“既利之,敢不識乎?”公曰:“何貴何賤?”於是景公繁於刑,有鬻踴者。故對曰: “踴貴屨賤。”既已告於君,故與叔向語而稱之。景公為是省於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其是之謂乎!”
  • 21.    《左傳》:及晏子如晉,公更其宅,反,則成矣。既拜,乃毀之,而為裏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反之,曰:“諺曰:‘非宅是卜,唯鄰是卜。’二三子先卜鄰矣,違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禮,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違諸乎?”卒復其舊宅。公弗許,因陳桓子以請,乃許之。
  • 22.    《左傳·昭公五年》: 鄭罕虎如齊,娶於子尾氏。晏子驟見之,陳桓子問其故,對曰:“能用善人,民之主也。”
  • 23.    《左傳》:十二月,齊侯遂伐北燕,將納簡公。晏子曰:“不入。燕有君矣,民不貳。吾君賄,左右諂諛,作大事不以信,未嘗可也。”
  • 24.    《左傳·昭公十年》:晏平仲端委立於虎門之外,四族召之,無所往。其徒曰:“助陳、鮑乎?”曰:“何善焉?”“助欒、高乎?”曰:“庸愈乎?”“然則歸乎?”曰:“君伐, 焉歸?”公召之,而後入。公卜使王黑以靈姑銔率,吉,請斷三尺焉而用之。五月庚辰,戰於稷,欒、高敗,又敗諸莊。國人追之,又敗諸鹿門。欒施、高強來奔。陳、鮑分其室。晏子謂桓子:“必致諸公!讓,德之主也,讓之謂懿德。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故利不可強,思義為愈。義,利之本也,藴利生孽。姑使無藴乎!可以滋長。”桓子盡致諸公,而請老於莒。
  • 25.    晏子春秋·第六卷·內篇雜下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1-24]
  • 26.    《史記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司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齊景公時,晉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田穰苴曰:「穰苴雖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原君試之。」景公召穰苴,與語兵事,大説之,以為將軍,將兵扞燕晉之師。
  • 27.    《史記 齊太公世家》:二十六年,獵魯郊,因入魯,與晏嬰俱問魯禮。
  • 28.    《左傳》:齊侯疥,遂痁,期而不瘳,諸侯之賓問疾者多在。梁丘據與裔款言於公曰:“吾事鬼神豐,於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為諸侯憂,是祝史之罪也。諸侯不知,其 謂我不敬。君盍誅於祝固、史嚚以辭賓?”公説,告晏子。晏子曰:“日宋之盟,屈建問範會之德於趙武。趙武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晉國,竭情無私。其祝史 祭祀,陳信不愧。其家事無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語康王,康王曰:‘神人無怨,宜夫子之光輔五君,以為諸侯主也。’”公曰:“據與款謂寡人能事鬼神,故欲 誅於祝史。子稱是語,何故?”對曰:“若有德之君,外內不廢,上下無怨,動無違事,其祝史薦信,無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饗,國受其福,祝史與焉。其所以蕃祉 老壽者,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於鬼神。其適遇淫君,外內頗邪,上下怨疾,動作辟違,從欲厭私。高台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後 人。暴虐淫從,肆行非度,無所還忌,不思謗讟,不憚鬼神,神怒民痛,無悛於心。其祝史薦信,是言罪也。其蓋失數美,是矯誣也。進退無辭,則虛以求媚。是以 鬼神不饗其國以禍之,祝史與焉。所以夭昏孤疾者,為暴君使也。其言僣嫚於鬼神。”公曰:“然則若之何?”對曰:“不可為也: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 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縣鄙之人,入從其政。逼介之關,暴徵其私。承嗣大夫,強易其賄。布常無藝,征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內寵之妾,肆奪於市;外寵之臣,僣令於鄙。私慾養求,不給則應。民人苦病,夫婦皆詛。祝有益也,詛亦有損。聊、攝以東,姑、尤以西,其為人也多 矣。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君若欲誅於祝史,修德而後可。”公説,使有司寬政,毀關,去禁,薄斂,已責。
  • 29.    《史記 齊太公世家》:三十二年,彗星見。景公坐柏寢,嘆曰:「堂堂!誰有此乎?」羣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羣臣諛甚。」景公曰:「彗星出東北,當齊分野,寡人以為憂。」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茀星將出,彗星何懼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是時景公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故晏子以此諫之。
  • 30.    《史記 孔子世家》: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鬥雞故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公乾侯。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他日又復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景公説,將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遊説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間。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後景公敬見孔子,不問其禮。異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魯。
  • 31.    《史記 齊太公世家》:四十八年,……此年,嬰晏死。
  • 32.    晏子春秋·第八卷·外篇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1-24]
  • 33.    學學晏子説話的藝術  .人民法院報[引用日期2014-08-15]
  • 34.    《晏子春秋·第一卷·內篇諫上第一》:景公出遊於公阜,北面望睹齊國曰:“嗚呼!使古而無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歿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無死,丁公、太公將有齊國,桓、襄、文、武將皆相之,君將戴笠衣褐,執銚耨以蹲行畎畝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説。無幾何而梁丘據御六馬而來,公曰:“是誰也?”晏子曰:“據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疾馳,甚者馬死,薄者馬傷,非據孰敢為之!”公曰:“據與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謂同也,所謂和者,君甘則臣酸,君淡則臣鹹。今據也甘君亦甘,所謂同也,安得為和!”公忿然作色,不説。無幾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伯常騫,使禳去之。晏子曰:“不可!此天教也。日月之氣,風雨不時,彗星之出,天為民之亂見之,故詔之妖祥,以戒不敬。今君若設文而受諫,謁聖賢人,雖不去彗,星將自亡。今君嗜酒而並於樂,政不飾而寬於小人,近讒好優,惡文而疏聖賢人,何暇在彗!茀又將見矣。”公忿然作色,不説。及晏子卒,公出,背而泣曰:“嗚呼!昔者從夫子而遊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責我,今誰責寡人哉!”
  • 35.    《晏子春秋·第三卷·內篇問上第三》:公問於晏子曰:“治國何患?” 晏子對曰:“患夫社鼠。” 公曰:“何謂也?” 對曰:“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往託焉,燻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於君上,外則賣權重於百姓,不誅之則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人有酤酒者,為器甚潔清,置表甚長,而酒酸不售,問之里人其故,里人雲:‘公狗之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國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術之士,欲幹萬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齕之,此亦國之猛狗也。左右為社鼠,用事者為猛狗,主安得無壅,國安得無患乎?”
  • 36.    司馬遷筆下管晏典範意義探微  .萬方數據[引用日期2016-05-29]
  • 37.    《晏子春秋·第八卷·外篇第八》:晏公遊於菑,聞晏子死,公乘侈輿服繁駔驅之。而因為遲,下車而趨;知不若車之遫,則又乘。 比至於國者,四下而趨,行哭而往,伏屍而號,曰:“ 子大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積於百姓。今天降禍於齊,不加於寡人,而加於夫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夫!”
  • 38.    《晏子春秋·第四卷·內篇問下第四》:晏子使於晉,晉平公問曰:“吾子之君,德行高下如何?” 晏子對以“小善”。 公曰:“否,吾非問小善,問子之君德行高下也。” 晏子蹴然曰:“諸侯之交,紹而相見,辭之有所隱也。君之命質,臣無所隱,嬰之君無稱焉。” 平公蹴然而辭送,再拜而反曰:“殆哉吾過!誰曰齊君不肖!直稱之士,正在本朝也。”
  • 39.    《晏子春秋·第四卷·內篇問下第四》:晏子使魯,見昭公,昭公説曰:“天下以子大夫語寡人者眾矣,今得見而羨乎所聞,請私而無為罪。寡人聞大國之君,蓋回曲之君也,曷為以子大夫之行,事回曲之君乎?” 晏子逡循對曰:“嬰不肖,嬰之族又不若嬰,待嬰而祀先者五百家,故嬰不敢擇君。” 晏子出,昭公語人曰:“晏子,仁人也。反亡君,安危國,而不私利焉;僇崔杼之屍,滅賊亂之徒,不獲名焉;使齊外無諸侯之憂,內無國家之患,不伐功焉;鍖然不滿,退託於族,晏子可謂仁人矣。”
  • 40.    論語·公冶長篇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8-11-22]
  • 41.    《晏子春秋·第七卷·外篇第七》: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再拜其辱.反,命門弟子曰:「救民之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 42.    (春秋)孔丘著;東籬子解譯.論語全鑑 第2版[M]: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01:70
  • 43.    王盛元通解.孔子家語通解[M]:譯林出版社,2014.01:160
  • 44.    晏子春秋·第五卷·內篇雜上第五·晏子居喪遜畣家老仲尼善之第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1-22]
  • 45.    《晏子春秋·第八卷·外篇第八》: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飲諸大夫酒。公射,出質,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章!自晏子沒後,不復聞不善之事。” 弦章對曰:“君好之,則臣服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尺蠖食黃則黃,食蒼則蒼是也。” 公曰:“善。吾不食諂人以言也。” 以魚五十乘賜弦章,章歸,魚車塞塗,撫其御之手,曰:“昔者晏子辭黨以正君,故過失不掩之。今諸臣諛以幹利,吾若受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慾。”固辭魚不受。 君子曰:“弦章之廉,晏子之遺行也。”
  • 46.    《禮記·檀弓下》:曾子曰:「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反;國君七個,遣車七乘;大夫五個,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曾子曰:「國無道,君子恥盈禮焉。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
  • 47.    《禮記·檀弓下第四》 :曾子曰:“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反,國君七個,遣車七乘,大夫五個,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
  • 48.    金濤主編.四書五經典藏本[M]:外文出版社,2012.05:111
  • 49.    史記 管晏列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6-11]
  • 50.    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1-05]
  • 51.    史記·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1-05]
  • 52.    劉向.全上古三秦漢三國六朝文 第一冊 上古至前漢[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0:600
  • 53.    全漢文卷三十七(晏子敍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1-28]
  • 54.    《劉子薦賢》:北郭刎頸以申晏嬰。所以致命而不辭者,為國薦士。滅身無悔,忠之至也,德之難也。
  • 55.    司馬貞《史記正義》:“夷吾成霸,平仲稱賢。粟乃實廩,豆不掩肩。轉禍為福,危言獲全。孔賴左衽,史忻執鞭。成禮而去,人望存焉。”
  • 56.    《破窯賦》: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羣,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卧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髮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醜之婦。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裏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飢,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週而復始焉。
  • 57.    蘇軾文集·卷三十二·和陶詩五十七首(和詠三良)  .語文備課大師網[引用日期2018-11-28]
  • 58.    郭丹主編.先秦兩漢文論全編[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2.07:700
  • 59.    《晏子春秋·第五卷·內篇雜上第五》:晉平公欲伐齊,使範昭往觀焉。景公觴之,飲酒酣,範昭曰:“請君之棄樽。”公曰:“酌寡人之樽,進之於客。”範昭已飲,晏子曰:“徹樽,更之。”樽觶具矣,範昭佯醉,不説而起舞,謂太師曰:“能為我調成周之樂乎?吾為子舞之。”太師曰:“冥臣不習。”範昭趨而出。景公謂晏子曰:“晉,大國也,使人來將觀吾政,今子怒大國之使者,將奈何?”晏子曰:“夫範昭之為人也,非陋而不知禮也,且欲試吾君臣,故絕之也。”景公謂太師曰:“子何以不為客調成周之樂乎?”太師對曰:“夫成周之樂,天子之樂也,調之,必人主舞之。今範昭人臣,欲舞天子之樂,臣故不為也。”範昭歸以報平公曰:“齊未可伐也。臣欲試其君,而晏子識之;臣欲犯其禮,而太師知之。”仲尼聞之曰:“夫不出於尊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謂也。可謂折衝矣!而太師其與焉。”
  • 60.    《晏子春秋·第二卷·內篇諫下第二》: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遊,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 61.    《晏子春秋·第五卷·內篇雜上第五》: 景公遊於紀,得金壺,乃發視之,中有丹書,曰:“食魚無反,勿乘駑馬。”公曰:“善哉!知苦言,食魚無反,則惡其鱢也;勿乘駑馬,惡其取道不遠也。”晏子對曰:“不然。食魚無反,毋盡民力乎!勿乘駑馬,則無置不肖於側乎!”公曰:“紀有書,何以亡也?”晏子對曰:“有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之閭。紀有此言,注之壺,不亡何待乎!”
  • 62.    《晏子春秋·第一卷·內篇諫上第一》:景公遊於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據皆從而泣。晏子獨笑於旁,公刷涕而顧晏子曰:“寡人今日遊悲,孔與據皆從寡人而涕泣,子之獨笑,何也?” 晏子對曰:“使賢者常守之,則太公、桓公將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則莊公、靈公將常守之矣。數君者將守之,則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處之,迭去之,至於君也,而獨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見一,諂諛之臣見二,此臣之所以獨竊笑也。
  • 63.    《晏子春秋·第一卷·內篇諫上第一》: 景公使圉人養所愛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養馬者。是時晏子侍前,左右執刀而進,晏子止而問於公曰:“堯舜支解人,從何軀始?”公矍然曰:“從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以屬獄。”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為君數之,使知其罪,然後致之獄。”公曰:“可。” 晏子數之曰:“爾罪有三:公使汝養馬而殺之,當死罪一也;又殺公之所最善馬,當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馬之故而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汝殺公馬,使怨積於百姓,兵弱於鄰國,汝當死罪三也。今以屬獄。” 公喟然嘆曰:“夫子釋之!夫子釋之!勿傷吾仁也。”
  • 64.    《晏子春秋·第二卷·內篇諫下第二》: 景公之嬖妾嬰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膚着於席不去。左右以復,而君無聽焉。 晏子入,復曰:“有術客與醫俱言曰:‘聞嬰子病死,願請治之。’”公喜,遽起,曰:“病猶可為乎?” 晏子曰:“客之道也,以為良醫也,請嘗試之。君請屏,潔沐浴飲食,間病者之宮,彼亦將有鬼神之事焉。 ”公曰:“諾。”屏而沐浴。晏子令棺人入斂,已斂,而復曰:“醫不能治病,已斂矣,不敢不以聞。”公作色不説,曰:“夫子以醫命寡人,而不使視,將斂而不以聞,吾之為君,名而已矣。” 晏子曰:“君獨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嬰聞之,君正臣從謂之順,君僻臣從謂之逆。今君不道順而行僻,從邪者邇,導害者遠,讒諛萌通,而賢良廢滅,是以諂諛繁於間,邪行交於國也。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嬖乎豎刁而滅,今君薄於賢人之禮,而厚嬖妾之哀。且古聖王畜私不傷行,斂死不失愛,送死不失哀。行傷則溺己,愛失則傷生,哀失則害性。是故聖王節之也。即畢斂,不留生事,棺槨衣衾,不以害生養,哭泣處哀,不以害生道。今朽屍以留生,廣愛以傷行,修哀以害性,君之失矣。故諸侯之賓客慚入吾國,本朝之臣慚守其職,崇君之行,不可以導民,從君之慾,不可以持國。且嬰聞之,朽而不斂,謂之僇屍,臭而不收,謂之陳胔。反明王之性,行百姓之誹,而內嬖妾於僇胔,此之為不可。” 公曰:“寡人不識,請因夫子而為之。” 晏子復曰:“國之士大夫,諸侯四鄰賓客,皆在外,君其哭而節之。” 仲尼聞之曰:“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廢,君子之非,賢於小人之是也。其晏子之謂歟!”
  • 65.    《晏子春秋·第七卷·外篇第七》: 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 66.    《晏子春秋·第八卷·外篇第八》: 景公謂晏子曰:“東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棗,華而不實,何也?”晏子對曰:“昔者秦繆公乘龍舟而理天下,以黃布裹烝棗,至東海而捐其布,破黃布,故水赤;烝棗,故華而不實。”公曰:“吾詳問子何為?”對曰:“嬰聞之,詳問者,亦詳對之也。”
  • 67.    《晏子春秋·第六卷·內篇雜下第六》:景公有愛女,請嫁於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飲酒,酣,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耶?”晏子對曰:“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惡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請以滿夫子之宮。”晏子違席而對曰:“乃此則老且惡,嬰與之居故矣,故及其少而姣也。且人固以壯託乎老,姣託乎惡,彼嘗託,而嬰受之矣。君雖有賜,可以使嬰倍其託乎?”再拜而辭。
  • 68.    《晏子春秋·第六卷·內篇雜下第六》: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對曰:“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肉於內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公曰:“善。”使內勿服,逾月,而國莫之服。
  • 69.    《管子·小匡·第二十》:桓公曰,“甲兵大足矣,吾欲從事於諸侯,可乎?”管仲對曰:“未可。治內者未具也,為外者未備也。”故使鮑叔牙為大諫,王子城父為將,弦子旗為理,甯戚為田,隰朋為行,曹孫宿處楚,商容處宋,季勞處魯,徐開封處衞,匽尚處燕,審友處晉。又遊士八千人,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糧,財幣足之,使出周遊於四方,以號召收求天下之賢士。飾玩好,使出周遊於四方,鬻之諸侯,以觀其上下之所貴好,擇其沈亂者而先政之。公曰:“外內定矣,可乎?”管子對曰:“未可。鄰國未吾親也。”公曰:“親之奈何?”管子對曰:“審吾疆場,反其侵地,正其封界;毋受其貨財,而美為皮弊,以極聘覜於諸侯,以安四鄰,則鄰國親我矣。”桓公曰:“甲兵大足矣,吾欲南伐,何主?”管子對曰:“以魯為主。反其侵地常、潛,使海於有弊,渠彌於河有陼,綱山於有牢。”桓公曰:“吾欲西伐,何主?”管子對曰:“以衞為主。反其侵地吉台、原、姑與柒裏,使海於有弊,渠彌於有陼,綱山於有牢。”桓公曰:“吾欲北伐,何主?”管子對曰:“以燕為主,反其侵地柴夫、吠狗。使海於有弊,渠彌於有陼,綱山於有牢。”四鄰大親。既反其侵地,正其封疆,地南至於岱陰,西至於濟,北至於海,東至於紀隨,地方三百六十里。三歲治定,四歲教成,五歲兵出。有教士三萬人,革車八百乘。諸侯多沈亂,不服於天子。於是乎桓公東救徐州,分吳半。存魯蔡陵陵蔡,割越地。南據宋、鄭,征伐楚,濟汝水,逾方地。望文山,使貢絲於周室。成周反胙於隆嶽,荊州諸侯莫不來服。中救晉公,禽狄王,敗胡貉,破屠何,而騎寇始服。北伐山戎,制泠支,斬孤竹,而九夷始聽。海濱諸侯,莫不來服。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於西河,方舟投柎,乘桴濟河,至於石沈。縣車柬馬,逾大行與卑耳之貉,拘秦夏,西服流沙西虞,而秦戎始從。故兵一出而大功十二。故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諸侯國,莫不賓服。與諸侯飾牲為載書,以誓要於上下薦神。然後率天下定周室,大朝諸侯於陽穀。故兵車之會六,乘車之會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壘,兵不解翳,弢無弓,服無矢,寢武事,行文道,以朝天子。
  • 70.    《管子·大匡》:管仲告鮑叔曰:“勸國家,不得成而悔,從政不治不能、野原又多而發,訟驕,凡三者,有罪元赦。”告晏子曰:“貴人子處華,下交,好飲食,行此三者,有罪無赦。士出入無常,不敬老而營富,行此三者,有罪無赦。耕者出入不應於父兄,用力不農,不事賢,行此三者,有罪無赦。”告國子曰:“工賈出入不應父兄,承事不敬,而違老治危,行此三者,有罪無赦,凡於父兄無過,州里稱之,吏進之,君用之。有善無賞,有過無罰。吏不進,廉意。於父兄無過,於州里莫稱,吏進之,君用之。善,為上賞;不善,吏有罰。”君謂國子:“凡貴賤之義,入與父俱,出與師俱,上與君俱。凡三者,遇賊不死,不知賊,則無赦。斷獄,情與義易,義與祿易,易祿可無斂,有可無赦。”
  • 71.    左傳杜預注:圉,晏嬰子
  • 72.    《左傳·哀公六年》:夏六月戊辰,陳乞、鮑牧及諸大夫,以甲入於公宮。昭子聞之,與惠子乘如公,戰於莊,敗。國人追之,國夏奔莒,遂及高張、晏圉、弦施來奔。
  • 73.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晏孺子元年春,田乞偽事高、國者,每朝,乞驂乘,言曰:“子得君,大夫皆自危,欲謀作亂。”又謂諸大夫曰:“高昭子可畏,及未發,先之。”大夫從之。六月,田乞、鮑牧乃與大夫以兵入公宮,攻高昭子。昭子聞之,與國惠子救公。公師敗,田乞之徒追之,國惠子奔莒,遂反殺高昭子。晏圉奔魯。
  • 74.    譚家健. 《晏子春秋》簡論——兼評《晏子春秋集釋·前言》[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1982(2):17-27.
  • 75.    呂斌. 淳于髡著《晏子春秋》考[J]. 齊魯學刊, 1985(1):75-78.
  • 76.    鄭良樹. 論《晏子春秋》的編寫及成書過程(上)[J]. 管子學刊, 2000(1):25-33.
  • 77.    劉文斌. 20世紀《晏子春秋》研究綜述[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 2005(1):105-110.
  • 78.    晏子春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5-11]
  • 79.    白壽彝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下冊)-第三節 晏嬰、叔向  .語文備課大師網[引用日期2018-11-05]
  • 80.    羣力. 臨淄齊國故城勘探紀要[J]. 文物, 1972(5):45-54.
  • 81.    清 ·嶽浚等 《山東通志》卷三十二 “晏嬰墓在縣 (臨淄 ) 古城 北三里 ,唐貞觀 中禁 民十五步 內不得樵採 。 一在蒙陰縣東五十里 ,一在高密縣東南三十里 ,一在平原 ”,景 印文淵 閣 《四庫全書》,台清 商 務印書館 發行 (台灣 ) ,第 541 卷第 123 頁 .
  • 82.    晏嬰故地探訪:穿越千年的“現代化”思想  .中國新聞網.2015-12-29[引用日期2016-05-17]
  • 83.    【砥礪奮進的五年】你好,晏口村  .大河網.2017-06-18[引用日期2018-11-05]
  • 84.    春秋左傳·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1-05]
  • 85.    春秋左傳·昭公(元年~三十二年)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1-05]
  • 86.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1-05]
  • 87.    第六十五回 晏平仲舌辯羣楚 魯秋胡捐金戲妻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1-22]
  • 88.    東周列國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1-05]
  • 89.    《晏子春秋·第六卷·內篇雜下第六》: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子何為使乎?”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 90.    《晏子春秋·第六卷·內篇雜下第六》: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 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 對曰:“齊人也,坐盜。 ”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曰: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91.    《左傳·昭公十年》杜預注:四族,欒、高、陳、鮑。
  • 92.    晏嬰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5-31]
  • 93.    (南宋)洪邁著;劉蓮英編譯.容齋隨筆[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19.12.第220頁
  • 94.    戰化軍,姜穎著.齊國人物誌[M].濟南:齊魯書社,2004.10.第110頁
  • 95.    第一節:廉的起源【3】--反腐倡廉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5-31]
  • 96.    吳振華主編.青少年道德修養故事大全集,清正廉潔故事集[M].桂林:灕江出版社,2013.04.第8頁
  • 97.    戰化軍,姜穎著.齊國人物誌[M].濟南:齊魯書社,2004.10.第175頁
  • 98.    晏嬰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5-31]
  • 99.    (春秋)老子著;任思源註解.道德經,4,無障礙閲讀珍藏版[M].北京:線裝書局,2018.01.第65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