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明達

(唐太宗之女)

鎖定
晉陽公主(生卒年不詳),字明達,乳名兕子,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太宗文德皇后之女。皇后去世後由唐太宗帶在身邊親自撫養,是唐太宗最為疼愛的女兒之一,幼年即享公主實封 [1]  [4] 
公主為人聰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李世民因故發怒,她都能明曉父親心理,慢慢勸解,對大臣等起到了很好的庇護作用。 [2] 
由於自幼由李世民親自帶大,公主學了一手好書法,尤其是飛白。她所寫的飛白書和她父親的相比,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3] 
晉陽公主十二歲時因病去世,唐太宗悲痛萬分。晉陽公主入葬後,下令用公主湯沐邑所獲餘錢在公主墓旁營建佛寺為女兒追福。 [4] 
晉陽公主是中國古代史上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親自撫養的公主。 [1]  [11] 
別    名
兕子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長安
出生日期
生年不詳
逝世日期
卒年不詳
主要成就
庇護大臣等人
主要作品
擅長飛白書法
本    名
李明達
父    親
唐太宗李世民
母    親
長孫皇后
哥    哥
李承乾李泰、唐高宗李治
姐    妹
李麗質城陽公主新城公主
封    號
晉陽
性    別

李明達人物生平

李明達名字含義

晉陽公主字明達,幼字兕子。明達一詞,是佛教常用詞彙,明指三明,達指三達。在阿羅漢叫做三明,在佛則叫做三達。象徵智慧,對世事了悟通達。 [5]  太宗為公主取字“明達”許是公主聰慧伶俐,另一方面也是父親對女兒的寄望。
“兕”在古文中被認為是與犀牛並列的另一種動物。《山海經》曰:“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6]  具體説來,兕就是小獨角犀,十分兇猛壯碩。唐太宗夫婦為女兒取“兕”為小名,必是出自父母愛女之心,希冀愛女能夠遠離一切不測和疾病,像兕一樣頑強,健康成長。

李明達封號晉陽

晉陽對初唐而言有着特殊意義,《舊唐書·地理志》記載:北京太原府……領晉陽、太原、榆次、太谷、祁、陽直、壽陽、盂、樂平、交城、石艾、文水、遼山、平城、烏河、榆社十六縣。” [7]  可知晉陽乃是李唐龍興之地,高祖李淵亦言:“朕起義晉陽,遂登皇極。” [8-9]  唐太宗親歷隋亂,起兵太原,晉陽對於他而言自然也有着特別的意義, [10]  將女兒封號晉陽,可見對愛女的重視。

李明達文皇親養

晉陽公主李明達
晉陽公主李明達(4張)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夫妻恩愛,伉儷情深,對於皇后所出子女唐太宗自然也是愛屋及烏,各類偏愛事蹟不勝枚舉
貞觀十年(636年),晉陽公主“始孩”之時,長孫皇后離世了,痛失愛妻的唐太宗悲慟之下決定親自撫養妻子留下的一雙幼小兒女。 [11]  [12-13]  正因為唐太宗這一空前之舉,史書上留下了令人矚目的一抹温情:“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 [14-16] 
晉陽公主也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親自撫養的公主。 [1]  [11] 

李明達遊地思母

長孫皇后去世之時,晉陽公主還在始孩,因年幼還不明白母親去世是怎麼回事,雖然有父親和兄長的朝夕相伴,但時間長了,晉陽還是漸漸感覺到自己的生活與眾不同,父親固然疼愛她,但也無法代替母親的愛,年僅五歲的晉陽開始思念起了母親。唐太宗外出巡幸都會帶上晉陽,每次經過皇后生前所遊之地,便會告訴女兒,公主聞之,總是不勝哀泣。 [17-18] 

李明達臨摹父書

晉陽公主從小長在唐太宗跟前,父女感情非常深厚,互動也十分温情。太宗是書法愛好者,自己也寫得一手好字。耳濡目染之下,晉陽公主對書法也很愛好,尤其是父親最擅長的飛白。晉陽公主常常臨摹父親的飛白體,久而久之寫字時便有了太宗的風格。將太宗和晉陽公主的字出示大臣,大家都無法辨別 [3]  [19-21] 

李明達文德之影

唐太宗李世民與晉陽公主李明達 唐太宗李世民與晉陽公主李明達
晉陽公主性情温婉機智,聰慧伶俐,因此即便還是個孩子,就已能做到“未嘗見喜愠色”。唐太宗脾氣剛烈,一直在他身邊長大的晉陽公主對父親極為了解,大臣有時會觸怒太宗,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晉陽公主便和她母親一樣,總是慢慢地消掉父親的怒氣,再為挨訓的人徐徐辯解。在女兒的勸慰之下,太宗的怒氣也消彌無蹤。因此,“省中”大臣們多蒙公主的恩惠,十分喜愛她。 [2]  [22-24] 
長孫皇后去世時晉陽公主“尚不識”, [25]  保護大臣,勸解父親的方式卻如出一轍,或許也是上天對太宗痛失愛妻的一種補償。

李明達兄妹情深

晉陽公主與晉王李治自幼被唐太宗帶在身邊撫養,朝夕相處,兄妹倆感情自然深厚。隨着年歲漸長,李治慢慢長大,有時外出離開立政殿,每次晉陽都要送到虔化門,然後依依不捨的哭泣道別。 [26-27] 
貞觀十六年(642年),李治十四歲已是成人之年,儘管因為太宗的溺愛,一直不曾出宮居住, [28-30]  但此時也要開始上朝參政了。以為穿上朝服的哥哥就如以往穿朝服的皇太子哥哥和魏王哥哥一樣,較長時間離開自己,不能與自己和父皇同住在立政殿了,晉陽公主捨不得放開哥哥的衣角,哽咽着對父親説道:“哥哥現在也要和大臣們一樣站班,不能再留在我們身邊了嗎?”唐太宗看到一雙兒女如此惜別,頓時忍不住涕淚滿面。 [31-32] 

李明達未笄而逝

如無意外,公主的一生,原本應是這般,在父親的疼愛兄長的呵護下成長,待到亭亭玉立再成就一段良緣。然而世事無常,身在富貴寵愛之中的晉陽公主,卻在金釵年華,未及良人到來便病歿了。或許這就是詩歌所言:“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33] 

李明達文皇思女

李明達日數十哀

晉陽公主 晉陽公主
失去了最心愛的女兒,唐太宗悲痛異常,連續一個多月都不能正常進食,每日要哭上幾十回,哀傷無法抑制,身體急速消瘦,文武大臣見狀非常擔憂,紛紛進諫勸慰皇帝節哀。唐太宗對來勸勉的人嘆道:“你們説的那些道理,其實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再怎樣的悲傷都與事無補,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控制不住這種悲傷啊。” [34]  如此失態的舉止和言語,太宗深切念女之情昭然可見。
北宋的莊綽在《雞肋編》評價説,太宗見長孫順德因喪女而生病,認為他無剛氣,因而不以為然,而到了自己身上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完全忘了當初的“無剛氣”之語!“豈不以兒女牽愛乎”一語道破,道理一直都懂,卻永遠學不會,此時的唐太宗不是那個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千古一帝,而是痛失心愛女兒的普通父親而已。 [35] 

李明達建寺祈福

為了紀念夭折的愛女,唐太宗下詔給有關官員,命令他們用晉陽公主封邑所得的餘錢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以此為公主的往生祈禱。 [4]  據史書記載,初唐公主封邑上的實封只能在出嫁時才能得到,但從此處可知晉陽公主一早就有了實封。白居易雲“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賜湯沐者,亦如公主之號,以寵重之”,説的就是晉陽公主這樣的公主。 [36-37] 

李明達人物評價

縱觀晉陽公主一生,雖然幼年喪母,但卻有父親的撫養,兄長的愛護,成長之路受盡尊寵。而晉陽公主自身又是温柔伶俐的性格,不曾因皇帝父親的驕寵而任性妄為,觀其思念亡母,臨摹飛白,解圍大臣,可知其才行智慧。 [38-39]  公主如若長成,必會是一耀眼的皇室明珠。雖然天不假年,但晉陽公主如此順遂幸運的人生,出眾的品行智慧,也可稍稍彌補了早逝的遺憾。 [40] 

李明達人際關係

親屬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母
唐高祖李淵
唐朝開國皇帝 [52] 
出身扶風竇氏,唐高祖原配皇后。 [42] 
外祖父母
右驍衞將軍,唐贈司空上柱國、齊獻公。 [41]  [49-50] 
渤海高氏
北齊清河王高嶽孫女,高勱之女,申國文獻公高士廉之妹,趙國公長孫無忌與文德皇后生母。 [41] 
父母
唐朝第二位皇帝。 [51] 
文德皇后長孫氏
出身河南長孫氏,唐太宗原配皇后。 [42] 
同母哥哥
唐太宗長孫皇后長子,追贈荊州大都督、恆山郡王,諡號為“愍”,遷葬於昭陵 [43]  [53-54] 
唐太宗長孫皇后次子,濮王,追贈太尉雍州牧,諡號為“恭”。 [44]  [55-57] 
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長孫皇后第三子,唐朝第三位皇帝。 [45] 
同母姐妹
嫁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 [46]  [59-60] 
初嫁杜如晦之子杜荷,後改嫁薛瓘 [47]  [58] 
初嫁長孫詮,後改嫁韋正矩 [48] 
參考資料
  • 1.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
  • 2.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未嘗見喜愠色。帝有所怒責,必伺顏徐徐辯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譽愛。
  • 3.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主臨帝飛白書,下不能辨。
  • 4.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因詔有司簿主湯沐餘貲,營佛祠墓側。
  • 5.    《佛學常見詞彙》:(明達)明是指三明,達是指三達。在阿羅漢叫做三明,在佛則叫做三達。明是明瞭的意思,達是通達的意思。
  • 6.    佚名.山海經 .湖南:嶽麓書社 ,2006:275-276
  • 7.    《舊唐書·志第十九·地理二》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4-12-13]
  • 8.    《赦晉潞等州詔》:朕發跡太原,陳師汾澮,氐定皇室,廓清函夏。惟彼晉魏,事等豐宛。近者妖寇憑陵,侵斥郊境,害虐良善,擁逼吏民。大軍東討,義存拯難,芟夷醜類,實在弔民。凡厥渠魁,已就殲殄,脅從之輩,情有可原,宜許自新,義深盪滌。其晉州、潞州、隰州、幷州等四總管內,自武德三年四月二十二日以前,被劉武周、宋金剛等所詿誤者,罪無輕重,皆赦除之。各令復業,一無所問。州縣城堡,有固守忠節抗禦兇徒者,具錄聞奏,別加襃賞。
  • 9.    《襃勳臣詔》:朕起義晉陽,遂登皇極,經綸天下,實仗羣材。尚書令秦王世民、尚書右僕射裴寂等,或合契元謀,或同心運始,並蹈義輕生,捐家殉節,艱辛備履,金石不移。論此忠勤,特宜優異。官爵之榮,抑惟舊典。勳賢之議,宜有別恩。其罪非叛逆,可聽恕一死。其太原元謀勳效者,宜以名聞。
  • 10.    《冊府元龜◎帝王部·宴享》:十七年六月甲午,幷州父老百餘人詣闕,奏稱“陛下肇開帝業,發跡太原;皇太子疏爵晉藩,作牧並部。臣等不勝慶幸,今來奉賀”。帝賜宴及物以遣之。
  • 11.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帝諸子,唯晉王及主最少,故親畜之。
  • 12.    《諫魏王泰物料逾東宮疏》:臣遂良言:...... 然晉王,陛下親自撫養,至於成立,上聖深慈,偏所鍾愛。
  • 13.    《冊府元龜·帝王部·誡勵》:太子曰:“念臣七歲偏孤,蒙陛下手加鞠養,自朝及夕,未嘗違離。明旦辭違, 隕心泣血,今日頓鍾於臣。”因悲不自支。帝亦為之灑淚。
  • 14.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
  • 15.    《冊府元龜·帝王部·誡勵》:十九年帝徵遼,留皇太子在定州,將發,皇太子對帝悲,啼者已數日,帝謂曰:“承乾兇悖,爾非次而得立,自為嫡長,常在吾膝前,與嬰兒孺子奚異哉!
  • 16.    《舊唐書·劉洎傳》:太宗嘗怒苑西守監穆裕,命於朝堂斬之,皇太子遽進諫。太宗謂司徒長孫無忌曰 :“夫人久相與處,自然染習。自朕臨御天下,虛心正直,即有魏徵朝夕進諫。自徵雲亡,劉洎、岑文本、馬周、褚遂良等繼之。皇太子幼在朕膝前,每見朕心悦諫,昔者因染以成性,固有今日之諫耳。”
  • 17.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後崩,時主始孩,不之識;及五歲, 經後所遊地,哀不自勝。
  • 18.    《白孔六貼·卷二十五·親孝》:晉陽公主,文徳皇后所生,後崩,主始孩,不之識,及五歲,經後所遊地,哀不自勝。
  • 19.    《(清)厲鶚-玉台書史·一卷》:晉陽公主,太宗女。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善書,臨帝飛白書,人不能辨。
  • 20.    《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卷十九》:晉陽公主(太宗女)字明達幼字兕子文徳皇后所生主臨帝飛白書下不能辨。
  • 21.    《(宋)朱長文·墨池編·卷三》:晉陽公主,字明達,文徳皇后所生,善臨帝飛白書,下莫能辨,年十二而薨。
  • 22.    《隨園隨筆·卷九·官職類》:省者,禁署也。《漢·晤帝紀》帝姊長公主養省中。蔡邕曰:“本為禁中,避元后父名,故曰省中。”師古曰:“省,察也,言入此中者當察視也。”《唐書·百官志》曰官司之別曰“省”、曰“台”,今稱省會者,借用也。唐以中書、門下、尚書為三省。
  • 23.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五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五》:時御史中丞宇文融奏括户口,議者或以為不便,敕百僚省中集議。
  • 24.    《唐語林·卷五·補遺》:貞元末,有郎官四人,自行軍司馬賜紫而登郎署,省中謔為“四君子”。
  • 25.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後崩,時主始孩,不之識。
  • 26.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王每出合,主送至虔化門;泣而別。
  • 27.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晉王或暫出閣,公主必送出虔化門,涕淚而別。
  • 28.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三》:初,太宗愛晉王,不使出閣;豫王亦以武后少子不出閣,及自皇嗣為相王,始出閣。
  • 29.    《舊唐書·卷一百七·列傳第五十七》:初,貞觀中,高宗為晉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後崩後累年,太宗憐之,不令出閣,至立為太子。高宗朝,睿宗為豫王,雖成長,亦以則天最小子,不令出閣。及至聖歷初,封為相王,始出閣。
  • 30.    《冊府元龜·帝王部·慈愛》:唐太宗貞觀中,高宗為晉王。以文德皇后最小子,後終後累年,帝憐之,不令出合。至是立為太子。
  • 31.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貞觀)十六年七月三日,敕晉王宜班於朝列......至是公主言於太宗曰:“兄今與百僚同列,將不得在內耶 ?” 言訖,哽噎不自勝。上為之流涕。
  • 32.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王勝衣,班於朝,主泣曰:“兄今與羣臣同列,不得在內乎 ?”帝亦為流涕。
  • 33.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薨年十二。
  • 34.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薨年十二。帝閲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羣臣進勉,帝曰:“朕渠不知悲愛無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
  • 35.    《(北宋)莊綽-雞肋編》:長孫順德喪息女,感疾甚,唐太宗薄之,謂房玄齡曰:“順德無剛氣,以兒女牽愛至大病,何足恤!”太宗兒女三十五人,晉陽公主薨,年十二,帝閲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太子承乾廢,欲立晉王,又謂長孫無忌曰:“公勸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無為宗社憂,奈何?”豈不以兒女牽愛乎?若引佩刀欲堅羣臣之心,謂之權術可也,而日數十哀,當忘“無剛氣”之語矣。
  • 36.    《第十二妹等四人各封長公主制》敕:古者帝子下嫁,必使王公主焉;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賜湯沐者,亦如公主之號,以寵重之。第十二妹等,先皇帝之子也,比朕之子,宜加等焉。故當幼年,各封善地,鹹命為長公主,未及釐降,先開邑封,所以慰太后慈念之心,表先帝肅雍之訓,亦欲使吾孝理之道,敦睦之風,自骨肉間,以及天下。
  • 37.    《舊唐書》:太平公主者,高宗少女也.....永淳已前朝制,親王食實封八百户,有至一千户;公主出降三百户,公主加五十户。
  • 38.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晉陽公主字明達,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嘗見喜愠色。帝有所怒責,必伺顏徐徐辯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譽愛。後崩,時主始孩,不之識;及五歲, 經後所遊地,哀不自勝。帝諸子,唯晉王及主最少,故親畜之。王每出合,主送至虔化門;泣而別。王勝衣,班於朝,主泣曰:“兄今與羣臣同列,不得在內乎 ?”帝亦為流涕。主臨帝飛白書,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閲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羣臣進勉,帝曰:“朕渠不知悲愛無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 因詔有司簿主湯沐餘貲,營佛祠墓側。
  • 39.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貞觀)十六年七月三日,敕晉王宜班於朝列。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晉王或暫出閣,公主必送出虔化門,涕淚而別。至是公主言於太宗曰: “兄今與百僚同列,將不得在內耶 ?” 言訖,哽噎不自勝。上為之流涕。
  • 40.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太宗二十一女......(第十九女)晉陽,早薨。
  • 41.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洛陽人,隋右驍衞將軍晟之女也。晟妻,隋揚州刺史高敬德女,生後。
  • 42.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25]
  • 43.    《冊府元龜◎儲宮部·褒寵》:唐廢太子承乾,太宗長子。貞觀十六年詔曰:“儲貳不會,自古常式。近代以來,多為節限,求之故實,深非事宜,自今皇太子出用庫物,所司勿為限制。”皇太子承乾抗表謝,詔答曰:“汝家之冢嫡,國之儲兩,故有斯命,以彰有殊。入學齒胄,則君臣之義也,同之府庫,實父子一體也。是以君子富而不驕,謙而受益,奢則不孫,以約失之者鮮矣。勉思守道,無煩致謝。”
  • 44.    《貞觀政要·卷二·直諫》:貞觀十年,越王,長孫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聰敏絕倫,太宗特所寵異。
  • 45.    《舊唐書·卷一百七·列傳第五十七》:初,貞觀中,高宗為晉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後崩後累年,太宗憐之,不令出閣,至立為太子。
  • 46.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貞觀五年。長樂公主出降。太宗以皇后所生。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
  • 47.    《唐上都青龍寺法朗傳》:龍朔二年,城陽公主有疾沈篤,尚藥供治,無所不至。公主乃高宗大帝同母妹也,友愛殊厚,降杜如晦子荷。
  • 48.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新城公主,晉陽母弟也。下嫁長孫詮,詮以罪徙巂州。更嫁韋正矩,為奉冕大夫,遇主不以禮。俄而主暴薨,高宗詔三司雜治,正矩不能辯,伏誅。以皇后禮葬昭陵旁。
  • 49.    《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六》: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趫捷過人......後除淮陽太守,未赴任,復為右驍衞將軍......貞觀中,追贈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諡曰獻。少子無忌嗣。
  • 50.    《舊唐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一》:太宗即位,立為皇后。贈後父晟司空、齊獻公。
  • 51.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19]
  • 52.    《舊唐書·卷六十四·列傳第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19]
  • 53.    《舊唐書·卷九十九·列傳第四十九》:開元二十七年,兼幽州大都督府長史,知節度事。適之以祖得罪見廢,父又遭則天所黜,葬禮有闕,上疏請歸葬昭陵之闕內。於是下詔追贈承乾為恆山愍王,象為越州都督、郇國公,伯父厥及亡兄數人並有褒贈。數喪同至京師,葬禮甚盛,仍刊石於墳所。
  • 54.    《舊唐書·卷九十九·列傳第四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10-19]
  • 55.    《舊唐書·卷七十六·列傳第二十六》:永徽三年,薨於鄖鄉,年三十有五。贈太尉、雍州牧,諡曰恭。
  • 56.    《冊府元龜◎宗室部·封建》:濮王泰,太宗第四子。武德三年;封宜都郡王;四年,進封衞王;貞觀二年,改封越王;十年,徙封魏王;十七年,降封東萊郡王;尋改封為順陽王;二十一年,進封濮王。
  • 57.    《大唐贈太尉雍州牧故濮恭王墓誌銘》:以永徽三年十二月十六日,薨於鄖鄉第,春秋卅三。爰申追遠之口,詔式披哀榮之典,贈太尉、雍州牧,班劍卌人,羽葆鼓吹,賻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賜東園秘器,葬事官給,務從優厚,諡曰恭王,禮也。
  • 58.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城陽公主,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誅,又嫁薛瓘。
  • 59.    《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長樂公主,下嫁長孫衝。
  • 60.    《文忠集·卷一百六十》 :淳熙五年正月九日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六年,長樂公主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愛之。勅有司資送倍於永嘉長公主。魏徵諫曰:“昔漢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豈得與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陽。今資送公主倍於長主,得無異於明帝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後嘆曰:“妾聞陛下稱重魏徴,不知其故。今觀其引禮義,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與陛下結髪為夫婦,曲成恩禮,毎言必先候顏色,不敢輕犯威。嚴況以人臣之疎逺,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從也。”因請遣中使齎錢四百、緡絹四百疋以賜徴。且語之曰:“聞公正直,乃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此心,勿轉移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