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晉楚城濮之戰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

鎖定
城濮之戰是指春秋時代晉國楚國爭奪霸權的一場關鍵之戰,以晉國取勝而告終,眾多的諸侯國都捲入了這場兩強相爭。這種亂哄哄你方鬥罷我登台的局面,不禁使人想到,儘管大家都在表面上推崇周天子,實際上都是拉大旗作虎皮,打着天子 的旗號,拼命擴展自己的實力,撈取自己的好處。王權早已衰敗到徒有虛名,誰願意就可以用來謀私利。因此,權威和偶像已經坍塌了。
名    稱
晉楚城濮之戰
地    點
城濮(今河南陳留)
參戰方
晉國、楚國
結    果
晉國獲勝
簡    稱
城濮之戰

晉楚城濮之戰文章概述

城濮之戰是晉楚兩個大國為爭奪霸主地位在城濮所爆發的一場大戰,最終晉國勝利。戰爭的主要經過有:(1)宋人被楚所圍而向晉國求救;晉爭取齊、秦的支持,決心救宋,與楚交戰;(2)晉楚在交戰前夕楚國君臣不和,意見不一,晉國則拉攏曹、衞以孤立楚國,以避退三舍,佔取道義;(3)晉楚交戰,晉軍士氣旺盛,將帥用命,戰術運用得當,取得了勝利,楚軍則因子玉驕傲輕敵,導致失敗。晉軍的主要人物有:晉文公、先軫、子犯、欒貞子、胥臣、狐毛、欒枝等,楚軍的主要人物有:子玉、伯棼、宛春、鬥勃等。

晉楚城濮之戰文章原文

宋人使門尹般如晉師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則絕,告楚不許。我欲戰矣,齊、秦未可,若之何?”先軫曰:“使宋舍我而賂齊、秦,藉之告楚。我執曹君而分曹、衞之田以賜宋人。楚愛曹、衞,必不許也。喜賂怒頑,能無戰乎?”公説,執曹伯,分曹、衞之田以畀宋人。
楚子入居於申,使申叔(楚大夫)去谷(齊地),使子玉去宋,曰:“無從(進逼)晉師。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廢乎?《軍志》曰:‘允當則歸。’又曰:‘知難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敵。’此三志者,晉之謂矣。”子玉使伯棼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間執讒慝(音特,播弄是非的人)之口。”王怒,少與之師,唯西廣(廣是楚國部隊的名稱,西廣猶言右軍)、東宮(太子宮的衞隊)與若敖(楚先祖之名,此指楚國的特種部隊)之六卒(一百名士兵曰卒)實從之。
子玉使宛春告於晉師曰:“請復衞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子犯曰:“子玉無禮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軫曰:“子與之。定人之謂禮,楚一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我則無禮,何以戰乎?不許楚言,是棄宋也。救而棄之,謂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將何以戰?不如私許復曹、衞以攜(離間)之,執宛春以怒楚,既戰而後圖之。”公説,乃拘宛春於衞,且私許復曹、衞。曹、衞告絕於楚。
子玉怒,從晉師。晉師退。軍吏曰:“以君闢臣,辱也。且楚師老(士氣衰落不振為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師直(正義所在為直)為壯,曲(理虧為曲)為老。豈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三十里為一舍)闢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同“抗”)其仇,我曲楚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不可。
夏四月戊辰(四月初三日),晉侯、宋公(宋成公)、齊國(國氏)歸父、崔夭(齊貴族)、秦小子憖(秦公子)次於城濮。楚師背酅(音西,地名)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眾人)之誦,曰:“原田(高田)每每(茂盛),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欒貞子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思小惠而忘大恥,不如戰也。”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音古,吸取)其腦,是以懼。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柔服)之矣。”
子玉使鬥勃請戰,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同“凴(憑)”)軾而觀之,得臣(即子玉)與寓目焉。”晉侯使欒枝對曰:“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準備)爾車乘,敬(重視)爾君事,詰朝(明天早晨)將見。”
晉車七百乘(古時每輛戰車配備步兵七十五人,七百乗共有兵力五萬二千五百人),韅(音顯,指馬身上的皮甲、繮繩、節約之類,在背曰韅)、靷(音引,在胸曰靷)、鞅(音養,在腹曰鞅)、靽(音半,在足曰靽)。晉侯登有莘(地名,在今山東曹縣)之虛(同墟)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四月初四日),晉師陳於莘北,胥臣(晉下軍副帥)以下軍之佐當陳、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無晉矣。”子西將左,子上將右。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右師潰。狐毛設二旆(音配,大旗。古軍制,中軍主帥建二旆,此言狐毛製造中軍敗退之假象來引誘楚軍)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原軫郤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敗。
晉師三日館穀(住進敵人的軍營,吃敵人的軍糧),及癸酉(四月初八日)而還。甲午(四月二十九日),至於衡雍(鄭國地名),作王宮(作王宮以迎周王,來提高晉國的聲望和地位)於踐土(鄭國地名)。
鄉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為楚師既敗而懼,使子人九行成於晉。晉欒枝入盟鄭伯。五月丙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
丁未,獻楚俘於王:駟介百乘,徒兵千。鄭伯傅王,用平禮也。己酉,王享醴,命晉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賜之大輅之服、戎輅之服,彤弓一,彤矢百,艫 弓矢千,鉅氅一卣,虎賁三百人。曰:“王謂叔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晉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覲。
衞侯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適陳。使元喧奉叔武以受盟。 癸亥,王子虎盟諸侯於王庭,要言曰:“皆獎王室,無相害也。有 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而玄孫,無有老幼。”君子謂是盟也信,謂晉於是役也,能以德攻。
初,楚子玉自為瓊弁玉纓,未之服也。先戰,夢河神謂己曰: “畀餘,餘賜女盂諸之糜。”弗致也。大心與子西使榮黃諫,弗聽。榮季曰:“死而利國,猶或為之,況瓊玉乎!是糞土也,而可 以濟師,將何愛焉?”弗聽。出,告二子日:“非神敗令尹,令尹 其不勤民,實自敗也。”既敗,王使謂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 息之老何?”子西。孫伯曰:“得臣將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將 以為戮。’”及連谷而死。
晉侯聞之,而後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為呂臣實為令尹,民奉己而已,不在民矣。”

晉楚城濮之戰基本註釋

(1)晉侯:指晉文公重耳。宋公:宋成公,襄公之子。國歸父、崔夭:均 為齊國大夫。秦小子懿(yin):秦穆公之子。城濮:衞國地名,在今河南陳留。 (2)背:背靠着。郄(xi):城濮附近一個險要的丘陵地帶。(3)誦:不配樂曲的歌曲。 (4)原田:原野。每每:青草茂盛的樣子。 (5)舍其舊:除掉舊草的根子。新是謀:謀新,指開闢新田耕種。(6)表:外。裏:內。山:指太行山,河:黃河。 (7)漢陽:漢水北面。 (8)搏:徒手對打,格鬥。 (9)伏己:伏在晉文公身上。嘏(gu):吮吸。(10)得天:面朝天,意思是得到天助。伏其罪:面朝地像認罪。 (11)柔之:軟化他,意思是使他馴服。 (12)鬥勃:楚國大夫。 (13)戲:較量。 (14)得臣:子玉的字。寓目:觀看。 (15)大夫:指鬥勃。二三子:指楚軍將領子玉、子西等人。 (16)戒:準備好。 (17)詰朝:明天早上。 (18)靶(xian):馬背上的皮件。勒:馬胸部的皮件。鞅(yang):馬腹的皮件。鞴(ban):馬後的皮件。 (19)有莘(shen):古代國名,在今河南陳留縣東北,虛,同“墟”,舊城廢址。 (20)陳、蔡:陳、蔡兩國軍隊屬於楚軍右師。 (21)中軍:楚軍分為左、中、右三軍,中軍是最高統帥。 (22):子西:楚國左軍統 帥鬥宜申的字。(23)子上;楚國右軍統帥鬥勃的字。(24)旆(pei)裝 飾有飄帶的大旗,(25)輿曳柴:戰車後面拖着樹枝。(26)中軍公族:晉 文公統率的親兵。橫:攔腰。(27)館:駐紮,這裏指住在楚國軍營。谷:吃 糧食,指吃楚軍丟棄的軍糧。(28)衡雍:鄭國地名,在今河南原陽西。 (29)踐土:鄭國地名,在今河南原陽西南。(30)鄉(xiang):不久之前。役:指城濮之戰。(31)致其師:將鄭國軍隊交給楚軍指揮。(32)子人九:鄭 國大夫,姓子人,名九。行成:休戰講和。(33)王:指周襄王。(34)駟 介:四馬披甲。 (35)傅:主持禮節儀式。(36)用平禮:用周平王的禮節。 (37)宥:同“侑”,勸酒。(38)嚴氏、王子虎:周王室的執政大臣。內史:掌管爵祿策命的官。策命:在竹簡上寫上命令。侯伯:諸侯之長。(39)大 輅(lu)之服:與禮車相配套的服飾儀仗。戎輅之服:乘兵車時的服飾儀仗。 (40)艫(lu):黑色。(41)鉅氅(ju chang):用黑黍米和香草釀成的香酒。 卣(you):盛酒的器具。(42)虎賁(ben):勇士。(43)叔父:天子對同 姓諸侯的稱呼。這裏指晉文公重耳。(44)糾:檢舉,逖(ti):懲治。慝 (te):壞人。(45)丕:大。顯:明。休:美。(46)出入:來回。三覲:進 見了三次。(47)元喧(xuan):衞國大夫。奉:擁戴。叔武:衞成公的弟弟。 (48)要(yao)言:約言,立下誓言。(49)殛(ji):懲罰。(50)俾:使。 隊:同“墜”,滅亡。(51)克;能。祚:享有。(52)瓊弁:用美玉裝飾的 馬冠。纓:套在馬脖子上的革帶。(53)畀(bi):送給。(54)孟諸:宋國 地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糜:同“媚”,水邊草地。孟諸之糜:指宋國的土 地。(55)大心:孫伯,子玉的兒子。榮黃:榮季,楚國大夫。(56)連谷: 楚國地名。(57)毒;危害。莫餘毒;莫毒餘。(58)為呂臣:楚國大夫,在 於玉之後任楚國令尹。(59)奉己:奉養自己。不在民:不為民事着想。

晉楚城濮之戰相關譯文

宋國派門尹般到晉軍告急。晉文公説:“宋國來報告危急情況,如果丟開宋國不管,宋國將與我們絕交;如果請楚國退兵,楚國不會答應.我們要是與楚國交戰,齊秦兩國不同意,那怎麼辦呢?先軫説:“讓宋國不求我們,而把禮物送給齊、秦,通過齊、秦兩國向楚國請求退兵。同時我們扣留曹國國君,把曹國、衞國的田地分給宋國,楚國捨不得曹、衞,必定不答應齊國和秦國的請求而退兵的。齊國和秦國喜歡宋國的禮物,怒恨楚國不接受調解的頑固態度,能不參戰嗎?晉文公很高興,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國和衞國的田地分給了宋國人。
楚成王進入申城並住下來,讓申叔離開谷地,讓子玉離開宋國,説:“不要去追逐晉國軍隊!晉文公在外邊,十九年了,而結果得到了晉國。險阻艱難,都嘗過了;民情真假,都瞭解了。上天給與他年壽,同時除去了他的禍害,上天所設置的,難道能廢除嗎?《軍志》説:‘適可而止’。又説:‘知難而退’。又説:‘有德的人不能阻擋’。三條記載,適用於晉國。”子玉派遣伯棼向成王請戰,説:“不能説一定有功勞,願意以此塞住奸邪小人的嘴巴。”楚成王發怒,少給他軍隊,只有西廣、東宮和若敖的一百八十輛戰車跟去。
子玉派宛春到晉軍中報告説:“請恢復衞侯的君位,同時把土地交還曹國,我也取消對宋國的包圍。”子犯説:“子玉無理啊!給君王的,只是解除對宋國的包圍一項,而要求君王給出的,卻是復衞封曾兩項。這次打仗的機會不可失掉了。”先軫説:“君王答應他,使別人安定叫做禮,楚國一句話而安定三國,我們一句話而使他們滅亡,我們就無禮,拿什麼來作戰呢?不答應楚國的請求,這是拋棄宋國;救援了又拋棄他,將對諸侯説什麼?楚國有三項恩惠,我們有三項仇怨。怨仇已經多了,準備拿什麼作戰?不如私下裏答應恢復曹國和衞國來離間他們,逮了宛春來激怒楚國,等打起仗再説。”晉文公很高興。於是把宛春囚禁在衞國,同時私下裏允諾恢復曹、衞。曹、衞就與楚國斷交。子玉發怒,追擊晉軍。晉軍撤退。軍吏説:“以國君而躲避臣下,這是恥辱;而且楚軍已經衰疲,為什麼退走?”子犯説:“出兵作戰,有理就氣壯,無理就氣衰,哪裏在於在外邊時間的長短呢?如果沒有楚國的恩惠,我們到不了這裏。退避三舍,就是作為報答。背棄恩惠而説話不算數,要用這個來抵抗他們的敵人,我們理曲而楚國理直,加上他們的士氣一向飽滿,不能認為是衰疲。我們退走而楚軍回去,我們還要求什麼?若他們不回去,國君退走,而臣下進犯,他們就缺理了。”晉軍退走三舍。楚國騎士要停下來,子玉不同意。
夏天四月初三,晉文公、宋成公、齊國大夫國歸父、崔夭、秦 國公子小子懿帶領軍隊進駐城濮。楚軍背靠着險要的名叫郄的丘 陵紮營,晉文公對此很憂慮。他聽到士兵們唱的歌辭説:“原野上 青草多茂盛,除掉舊根播新種。”晉文公心中疑慮。狐偃説:“打 吧!打了勝仗,一定會得到諸侯擁戴。如果打不勝,晉國外有黃 河,內有太行,也必定不會受什麼損害。”晉文公説:“楚國從前 對我們的恩惠怎麼辦呢?”欒枝説:“漢水北面那些姬姓的諸侯國, 全被楚國吞併了。想着過去的小恩小惠,會忘記這個奇恥大辱,不 如同楚國打一仗。”晉大公夜裏夢見同楚成王格鬥,楚成王把他打 倒,趴在他身上吸他的腦汁,因此有些害怕。狐偃説:“這是吉利 的徵兆。我們得到天助,楚王面向地伏罪,我們會使他馴服的。”
子玉派鬥勃來挑戰,對晉文公説:“我請求同您的士兵們較量 一番,您可以扶着車前的橫木觀看,我子玉也要奉陪觀看。”晉文 公讓欒枝回答説:“我們的國君領教了。楚王的恩惠我們不敢忘記, 所以才退到這裏,對大夫子玉我們都要退讓,又怎麼敢抵擋楚君 呢?既然得不到貴國退兵的命令,那就勞您費心轉告貴國將領:準 備好你們的戰車,認真對待貴君交付的任務,咱們明天早晨戰場 上見。”
晉軍有七百輛戰車,車馬裝備齊全。晉文公登上古莘舊城 的遺址檢閲了軍容,説:“年輕的和年長的都很有禮貌,我們可以 用來作戰了。”於是晉軍砍伐當地樹木,作為補充作戰的器械。
四月初四,晉軍在莘北擺好陣勢,下軍副將胥臣領兵抵擋限陳、 蔡兩國軍隊。楚國主將子玉用若敖氏的六百兵卒為主力,説:“今 天必定將晉國消滅了!”子西統率楚國左軍,鬥勃統率楚國右軍。 晉將胥臣用虎皮把戰馬蒙上,首先攻擊陳、蔡聯軍。陳、蔡聯軍 逃奔,楚國的右軍潰敗了。晉國上軍主將狐毛樹起兩面大旗假裝 撤遲,晉國下軍主將欒枝讓戰車拖着樹枝假裝逃跑,楚軍受騙追 擊,原軫和郄溱率領晉軍中軍精鋭兵力向楚軍攔腰衝殺。狐毛和 狐偃指揮上軍從兩邊夾擊子西,楚國的左軍也潰敗了。結果楚軍 大敗。子玉及早收兵不動,所以他的中軍沒有潰敗。
晉軍在楚軍營地住了三天,吃繳獲的軍糧,到四月八日才班 師回國。四月二十九日,晉軍到達衡雍,在踐土為周襄王造了一 座行官。
在城濮之戰前的三個月,鄭文公曾到楚國去把鄭國軍隊交給 楚國指揮,現在鄭文公因為楚軍打了敗仗而感到害怕,便派子人 九去向晉國求和。晉國的欒枝去鄭國與鄭文公議盟。五月十一日, 晉文公和鄭文公在衡雍訂立了盟約。五月十二日,晉文公把楚國 的俘虜獻給周襄王,有四馬披甲的兵車一百輛,步兵一千人。鄭 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禮儀式,用從前周平王接待晉文侯的禮節來 接待晉文公。五月十四日,周襄王用甜酒款待晉文公,並勸晉文 公進酒。周襄王命令尹氏、王子虎和內史叔興父用策書任命晉文 公為諸侯首領,賞賜給他一輛大輅車和整套服飾儀仗,一輛大戎 車和整套服飾儀仗,紅色的弓一把,紅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 十把,黑色的箭一千支,黑黍米釀造的香酒一卣,勇士三百人,並 説:“周王對叔父説:‘恭敬地服從周王的命令,安撫四方諸侯,監 督懲治壞人。’”晉文公辭讓了三次,才接受了王命,説:“重耳再 拜叩首,接受併發揚周天子偉大、光明、美善的命令。”晉文公接 受策書遲出,前後三次朝見了周襄王。
衞成公聽到楚軍被晉軍打敗了,很害怕,出逃到楚國,後又 逃到陳國。衞國派元喧輔佐叔武去接受晉國與諸侯的盟約。五月 二十八日,土子虎和諸侯在周王的廳堂訂立了盟約,並立下誓辭 説:“各位諸侯都要扶助王室,不能互相殘害。如果有人違背盟誓, 聖明的神靈會懲罰他,使他的軍隊覆滅,不能再享有國家,直到 他的子孫後代,不論年長年幼,都逃不脱懲罰。”君子認為這個盟 約是誠信的,説晉國在這次戰役中是依憑德義進行的征討。
當初,楚國的子玉自己做了一套用美玉裝飾的馬冠和馬秧,還 沒有用上。交戰之前,子玉夢見河神對自己説:“把它們送給我! 我賞賜給你宋國孟諸的沼澤地。”子玉不肯送給河神。子玉的兒子 大心和楚國大夫子西讓榮黃去勸子玉,子玉不聽。榮黃説:‘人死 了能對國家有利,也要去死,何況是美玉!它們不過是糞土,如 果可以用來幫助軍隊得勝,有什麼可以吝惜的?”子玉還是不聽。 榮黃出來告訴大心和子西説:“不是河神要讓令尹打敗仗,而是令 尹不肯為民眾盡力,實在是自找失敗。”楚軍戰敗後,楚王派人對 子玉説:“如果你回楚國來,怎麼對申、息兩地的父老們交代呢?” 子西和大心對使臣説:“子玉本來想自殺,我們兩入攔住他説: “國君還要懲罰你呢。’”子玉到了連谷就自殺了。
晉文公聽到子玉自殺的消息,喜形於色他説:“今後沒有人危害我了!楚國的為呂臣當令尹,只知道保全自己,不會為老百姓着想。”

晉楚城濮之戰文章讀解

城濮之戰是春秋時代晉國和楚國爭奪霸權的一場關鍵之戰, 以晉國取勝而告終,眾多的諸侯國都捲入了這場兩強相爭。
這種亂哄哄你方鬥罷我登台的局面,不禁使人想到,儘管大 家都在表面上推崇周天子,實際上都是拉大旗作虎皮,打着天子 的旗號,拼命擴展自己的實力,撈取自己的好處。王權早已衰敗 到徒有虛名,誰願意就可以用來謀私利。因此,權威和偶像已經 坍塌了。
同時,神的權威和祖先的權威也坍塌了。在一場決定命運的 大戰之前,人們不再祭祝神靈和祖先,所謂的“夢”,不過是一種 虛偽的附會而已,恐怕連做“夢”的人也沒有把他們的“夢”當 回事,只把自己的成敗得失當回事。
莫非這種狀況真像古人説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一合?
合,必須要有一箇中心,用今天的話來説,叫凝聚力,它以 強大的力量把四方八面、形形色色的人等團結在一起,擰成一股 繩。這種凝聚力不應當只是精神上的,還應當有實力的威懾。單 純精神的力量——神靈,祖先,天子等等,在現實中不足以同利 益、私慾想抗衡,信念和現實利益衝突總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精 神力量加上制約和懲罰的措施、手段,以及實力的威懾,才可能 形成一個具有凝聚力的中心。
分,當中心的凝聚力衰退,中心之外的實力逐漸強大起來之 時,中心便會瓦解,或者有名無實,形成羣龍無首的局面,諸侯 割據,軍閥混戰,便是中心崩潰分化的結果。
分裂時間久了,強者在不斷蠶食弱者中日益強大,弱者一個 接一個被蠶食和吞併,然後再憑實力統一起來。可以設想,僅僅 憑實力建立霸權的確可以成功,事實上也有過例證,比如秦始皇, 但是這樣做很難持久,很難形成真正穩固的凝聚力。
權威不可能沒有,但不應當是形同虛設的。晉文公重耳,可 以稱雄一時,最終未能一統天下,這本身也表明他還不具有真正的權威。不過,他在一定範圍內的成功,還是表明他不愧為一代豪傑,他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
年輕時的流亡生活的磨鍊,為晉文公重耳的稱雄作了遠鋪墊。 城濮之戰的獲勝,與重耳嚴政教民,君臣上下團結一心,運用外 交手段拉攏盟國,在戰場上講究戰術和謀略等做法有直接關係。
由此我們可以見出,戰爭到了春秋時代已經變成了一門複雜 的藝術,遠古時代的打仗辦法已經大大地落後了。戰爭的環節更多,涉及的方面更廣,對智慧的要求更高,矛盾鬥爭更加錯綜複雜。有勇有謀已不足以取勝,還要善於搞外交,搞“統一戰線”, 還要善於籠絡民心,保證“後院”不會起火,還要善於把各種不 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總而言之,仗是越打越精了。
在這種情況下,做一個統治者的確不那麼容易。對他的要求, 幾乎是對一個全才的要求:他必須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同時也是 優秀的外交家、軍事家、鼓動家、謀咯家,要懂得天文地理,也 要懂得處世為人,禮儀制度,要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來應付各種 繁雜的事情。這種統治者離孔子所理想的統治者相去實在太遠,在 這時講“克己復禮”,是多麼不合時宜!
《晉楚城濮之戰》主旨:城濮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晉軍之所以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一是君臣協力,上下同心。雖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有不同意見,但大家的目標是共同的,故能經過討論取得一致。不像楚國楚成王與子玉各執己見,互相掣肘,抵消了力量。二是晉國善於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敵軍的聯盟,使楚國陷於孤立;同時採取剋制態度,“退避三舍”,後發制人,使自己處於理直的地位。三是晉國在交戰時講究戰術,指揮有方,採用了避強擊弱,佯敗誘敵的巧妙戰術。四是晉國君臣的個人素養也起到了作用,晉文公謹慎穩重,謀慮周全,善於聽取部下意見,知人善任。先軫、子犯等人克盡其職,富有見識,善於謀略,作戰英勇。特色:1、本篇描寫戰爭,不是孤立地描寫戰鬥過程,而是把戰爭與雙方的政治、外交活動結合起來寫,從而戰事發展的因果關係和戰爭勝負的原因。作者還借人物之口表達了一些發人深省的軍事思想,如“有德不可敵”、“師直則壯,曲為老”、“少長有禮,其可用也”等等,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益。在具體描寫戰鬥過程時,則能以簡練的筆墨,逼真地傳達出戰場上的氣氛,清楚地交代交戰的過程。2、文中一些人物形象的描寫也很有特色。

晉楚城濮之戰楚敗原因

歸納晉勝楚敗的主要原因。一是晉國君臣協力,上下同心。雖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有不同意見,但大家的目標是共同的,故能經過討論取得一致。不像楚國楚成王與子玉各執己見,互相掣肘,抵消了力量。二是晉國善於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敵軍的聯盟,使楚國陷於孤立;同時採取剋制態度,“退避三舍”,後發制人,使自己處於理直的地位。三是晉國在交戰時講究戰術,指揮有方,採用了避強擊弱,佯敗誘敵的巧妙戰術。四是晉國君臣的個人素養也起了作用,晉文公謹慎穩重,謀慮周全,善於聽取部下意見,知人善任。先軫,子犯等人克盡其職,富有見識,善於謀略,作戰英勇。

晉楚城濮之戰人物特徵

子玉意氣用事、剛愎自用、態度傲慢、狂妄輕放;先軫理智冷靜,克盡其職,富有見識,善於謀略,作戰英勇;晉文公謹慎穩重,謀慮周全,善於聽取部下意見,知人善任。

晉楚城濮之戰授課教案

晉楚城濮之戰學習目的

1.瞭解《左傳》基本概況
2.通過對城濮之戰晉勝楚敗根本原因的分析,領略我國古代戰爭的一般規律
3.通過對本文藝術特色的賞析,體會史書《左傳》的文學價值
4.掌握古漢語賓語前置和使動用法的語法現象

晉楚城濮之戰《左傳》簡介

1.性質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與西漢初年寫定的《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先秦時,《春秋》有兩種概念。
一是各國史書通稱,如:
“羊舌肸習於《春秋》。”(《國語·晉語》)
“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齊之《春秋》”(《墨子·名鬼篇》)
一是魯國史書的專稱,
晉國史書稱《乘》,楚國史書稱《檮杌》,魯國史書稱《春秋》。
後其他國史書已失,唯遺魯國史書,《春秋》就專指魯國史書。
《春秋》只是魯國大事記,人們一般認為三傳是講解《春秋》的,但也有學者認為它是一部與《春秋》有關的、相對獨立的史書。《左傳》開始並不附《春秋》經文,晉杜預才將《春秋》按年分列在《左傳》文前,形成了所看到的本子。
2.作者及成書年代
有關《左傳》的作者,沒有一致的看法。《史記》作者司馬遷和《漢書》作者班固認為是與孔子同時的魯國史官左丘明。但是這一税?法存在很多矛盾,唐以後不斷有人提出懷疑,有人認為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史學家,也有人認為作者不止一人。
大多數人認為,《左傳》的編定成書是在戰國初年。
3.內容和體例
《左傳》全書約18萬字,按照魯國從隱公到哀公一共十二個國君?的順序,記載了春秋時代二百五十多年間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實,內容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作者在記述史實的同時,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觀點。
左傳》體例與《春秋》一樣,是一部編年體史書,以魯國紀元為紀年。。《左傳》原本只有紀?年,沒有篇目,各種選錄的篇目是後加的。?
4.藝術特色
(1)善於敍事,特別是在戰爭的描述中,往往很注重完整地敍述事件的過程和因果關係,抓住戰爭的特點描寫戰爭。
(2)善於通過環境和細節塑造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
(3)語言簡練、含蓄,富於文采,特別善於記述外交辭令

晉楚城濮之戰解題

本文節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主要描述了晉楚爭霸的城濮之戰。成濮之戰發生於魯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是春秋前期最大的一次戰役。戰爭的根本原因是晉、楚爭霸中原。在齊桓之霸以後,楚國強大起來,成為中原霸主,黃河流域的魯、宋、鄭、陳、蔡、許、曹、衞等國都先後與楚結盟,受其控制。而晉國自獻公以後,內亂外患不止,削弱了力量。晉文公經過長期流亡,回國掌權後,勵精圖治,加強軍力,遂由弱轉強。晉文公要建立霸業,勢必與楚交鋒。其直接原因是宋叛楚即晉,楚合鄭、蔡、陳、許四國之師攻宋,宋求救於晉,就爆發了晉楚之間的城濮大戰
城濮之戰就是晉楚爭霸的關鍵性的一戰。當時晉初興,遠不及楚國強大,但結果是晉以弱勝強,一戰而霸。《晉楚城濮之戰》正是《左傳》中極為精彩的一頁。

晉楚城濮之戰講讀

全文可分為兩大部分,1—4自然段為第1部分,5—7自然段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記述了戰前晉楚交戰雙方的態勢及策略
第1自然段
我欲戰矣
賂齊、秦
分曹、衞之田以畀宋人
能無戰乎?
晉欲借救宋挑起與楚爭霸之戰,採取拉攏秦、齊,打擊曹、衞以孤立楚國的策略。
第2、3自然段
晉侯在外十九年
晉文公(重耳) 狄—衞—齊—宋—曹—爭—楚—秦
無從晉師
願以間執讒慝之口
王怒,少與之師
戰前楚國君臣基本方略不一
第4自然段
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將何以戰
私許復曹、衞以攜之
執宛春以怒楚
子玉怒,從晉師
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退三舍
楚眾欲止[56],子玉不可。
晉進一步孤立、激怒楚並在道義上變曲為直的策略
第二部分 記述了戰中晉楚雙方的策略和戰爭經過。
第5自然段
晉侯患之
公疑焉 戰也
若楚惠何 不如戰也
是以懼 吉,我得天
晉國君的謹慎和臣屬的必勝信心
第六自然段
請與君之士戲
詰朝將見
晉軍的信心和楚軍的輕敵
第七自然段
今日必無晉矣
胥臣蒙馬以虎皮
狐毛設二旆而退之
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
先犯陳、蔡
以中軍公族橫擊之
戰爭中,晉國誘敵深入、各個擊破,楚輕敵冒進,晉勝楚敗。

晉楚城濮之戰分析小結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戰前雙方的運籌帷幄
1.戰前態勢。晉與眾盟,楚內部矛盾
晉 楚
目的 借救宋以稱霸 擊宋北進
策略 拉攏齊秦 君臣不和
打擊曹衞
孤立楚國 2.戰前交涉。晉變曲為直,楚失眾心
晉 楚
私許復曹衞以攜之 復衞封曹,釋宋
執宛春 子玉怒,從晉師
第二部分 交戰經過及雙方的戰術、策略
1.臨戰心態
晉 楚
重視敵人,謹慎 輕敵傲慢
信心增強
2.交戰戰術
晉 楚
誘敵深入 輕敵冒進
各個擊破
本文敍述了城濮之戰的經過,揭示了晉勝楚敗的一些原因。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曾引述此戰例來説明“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的深刻道理。
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觀於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的歷史事實而益信。中外歷史上這類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國如晉楚城濮之戰(25),楚漢成皋之戰(26),韓信破趙之戰(27),新漢昆陽之戰(28),袁曹官渡之戰(29),吳魏赤壁之戰(30),吳蜀彝陵之戰(31),秦晉淝水之戰(32)等等,外國如拿破崙的多數戰役(33),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內戰,都是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着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戰而勝,再及其餘,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在原佔優勢和主動之敵則反是;由於其主觀錯誤和內部矛盾,可以將其很好的或較好的優勢和主動地位,完全喪失,化為敗軍之將,亡國之君。由此可知,戰爭力量的優劣本身,固然是決定主動或被動的客觀基礎,但還不是主動或被動的現實事物,必待經過鬥爭,經過主觀能力的競賽,方才出現事實上的主動或被動。在鬥爭中,由於主觀指導的正確或錯誤,可以化劣勢為優勢,化被動為主動;也可以化優勢為劣勢,化主動為被動。(毛澤東《論持久戰》)

晉楚城濮之戰寫作特點

1.抓住本質來描述戰爭,詳略得當,畫龍點睛
主要筆墨用在戰前準備和戰中策略的運用上,而對戰爭過程寫得很簡潔。
2.人物描寫極具個性特點
子玉的傲慢 晉君的謹慎持重 原軫的雄才大略

晉楚城濮之戰古今點評

1.左氏極工於敍戰,長短各盡其妙。 (馮李驊《左繡·讀左卮言》)
2.篇中寫子玉處,只是粗莽;寫文公處,只是謹慎;寫原軫、子犯處,只是機變,至於寫兩國交戰處,楚之三軍,各自為部,可以驚而退,可以誘而進;而晉之三軍,如一身指臂,彼此互相接應,有常山首尾之形,成敗之勢自見。 (林雲銘《古文析義·二編》)
3.《左傳》文章優美,其記事文對於極複雜之事項——如五大戰役等,綱領提挈得極嚴謹而分明,情節敍述得極委曲而簡潔,可謂極技術之戰事。其記言文淵懿美茂,而生氣勃勃。 (梁啓超《歷史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左傳》)
4.城濮之戰用了許多筆墨敍述戰前晉楚兩國的準備情況,關於子玉“治兵”,晉侯“教民”,都有詳細的記述;在記述當中預示着戰爭成敗的跡象,而且流露着作者的某些觀點。
郭預衡《中國散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