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晉文公問守原議

鎖定
《晉文公問守原議》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晉文公問守原議
出    處
《河東先生集》
作    者
柳宗元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文

晉文公問守原議作品原文

晉文公問守原議
晉文公既受原於王,難其守。問寺人勃鞮,以畀趙衰。
餘謂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樹霸功,致命諸侯。不宜謀及媟近,以忝王命。而晉君擇大任,不公議於朝,而私議於宮;不博謀於卿相,而獨謀於寺人。雖或衰之賢足以守,國之政不為敗,而賊賢失政之端,由是滋矣。況當其時不乏言議之臣乎!狐偃為謀臣,先軫將中軍。晉君疏而不諮,外而不求,乃卒定於內豎,其可以為法乎?
巨晉君將襲齊桓之業,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齊桓任管仲以興,進豎刁以敗。則獲原啓疆,適其始政,所以觀視諸侯也;而乃背其所以興,跡其所以敗。然而能霸諸侯者,以土則大,以力則強,以義則天子之冊也。誠畏之矣,烏能得其心服哉?其後景監得以相衞鞅,弘、石得以殺望之,誤之者,晉文公也。
嗚呼!得賢臣以守大邑,則問非失舉也,蓋失問也。然猶羞當時,陷後代若此;況於問與舉兩失者,其何以救之哉?餘故著晉君之罪,以附《春秋》許世子止、趙盾之義。 [1] 

晉文公問守原議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年),中唐著名文學家。字子厚,祖籍河東解縣(今山西永濟),故稱柳河東。其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20歲中進士,人仕後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進行政治革新。後革新派被宦官和藩鎮勢力所挫敗,柳宗元被貶到南方邊遠地區,最後死於柳州(今屬廣西)刺史任上。柳宗元在文學上是個多面手,在詩歌、辭賦、散文、遊記、寓言、小説、雜文以及柳侯文學理論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尤其在散文方面成就最高,其與韓愈共同發起“古文運動”,並身體力行用古文寫作。著有《河東先生集》。 [2] 

晉文公問守原議參考譯文

晉文公在從周天子那裏接受原這個地方以後,在選擇原地之守人選為難。便問宦官勃鞮,而送給趙哀。
我認為管理原,是政務中的重大政務。是用來承接天子,建立霸權,以令諸侯。不應該和狎暱親近之人商量,而有辱天子的尊嚴。但晉文公對重大政務,不在朝堂上公議,卻在內宮私下議論;不廣泛和卿相商量,卻只和宦官商議。即使趙哀之賢足以守住原,國家的政務不會失敗,但有損賢臣失政之弊端,由此產生了。況且當時不缺少議論的大臣!狐偃是有名的謀臣,先軫是將中軍。晉文公疏遠他們而不問,不向他們商討,而最終和宦官商定,難道可以作為準則嗎?
況且晉文公將沿襲齊桓公的霸業,來輔佐天子,是大志向。但是齊桓公任用管仲國家就興盛,任用豎刁國家就滅亡。那麼接受原地闢疆土,恰好是開始實現偉業,用來觀察天下諸侯;卻竟然違背齊國興盛的作法,踐行齊國失敗的作法。能夠稱霸諸侯的,憑土地強大,憑武力強盛,憑道義就會受天子冊封。的確是害怕,怎麼能是心服口服呢?這以後景監能夠進衞鞅,弘、石能殺望之,這些誤國之舉,都是因為晉文公。
哎,得到賢臣守護大邑,那麼問沒有失舉,是失問。但是仍在當時蒙羞,陷後代不義如此,何況問和舉兩失,那還用什麼挽救?我所以寫晉文公的罪過。
參考資料
  • 1.    柳宗元. 經典傳家 圖解柳宗元集[M]. 合肥:黃山書社, 2016.03.第234
  • 2.    (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謝燁編. 中僑彩圖館 古文觀止彩圖館[M].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6.05.第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