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晉文公伐曹

鎖定
晉文公伐曹,選自司馬遷《史記·晉世家》,春秋時期楚國勢利已經侵入中原諸國,曹、衞親附楚國,晉國伐曹侵宋,許曹、衞復國而絕交於楚,拉開了晉楚爭霸城濮之戰的序幕。楚國失敗,曹、衞復國,聽命於晉國,晉文公成為霸主。 [1] 
中文名
晉文公伐曹
作    者
司馬遷
記    載
《史記》
相關國家
晉國、曹國

晉文公伐曹原文

五年春,晉文公欲伐曹,假道於韂,韂人弗許。還自河南度,侵曹,伐韂。正月,取五鹿。二月,晉侯、齊侯盟於斂盂。韂侯請盟晉,晉人不許。韂侯欲與楚,國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説晉。韂侯居襄牛,公子買守韂。楚救韂,不卒。晉侯圍曹。三月丙午,晉師入曹,(數之以其不用釐負羈言,而用美女乘軒者三百人也。)令軍毋入僖負羈宗家以報德。楚圍宋,宋復告急晉。文公欲救則攻楚,為楚嘗有德,不欲伐也;欲釋宋,宋又嘗有德於晉:患之。先軫曰:“執曹伯,分曹、韂地以與宋,楚急曹、韂,其勢宜釋宋。”於是文公從之,而楚成王乃引兵歸。 [1] 

晉文公伐曹翻譯

晉文公伐曹 晉文公伐曹
晉文公五年(公元前632),春天,晉文公將進攻曹國,向衞國借路。衞國人不答應。晉軍只得迂迴從河南渡水,侵襲曹國,攻打衞國。正月,攻下五鹿。二月,晉侯、齊侯在斂盂結盟。衞侯請求與晉結盟,晉人不答應。衞侯又打算與楚國聯合,國中百姓卻不想和楚國結盟,所以就將他們的國君流放出去以此來取悦晉國。衞侯住到襄牛,公子買駐守衞國。楚國想援救衞國,卻沒有成功。晉侯包圍了曹國。
三月四日,晉軍進入曹都,列舉曹君罪狀,因他不聽矨負羈的話,卻御用乘坐華麗車子的三百名美女。晉文公命令軍人不許進入矨負羈同宗族的家庭內,以報答當年的恩德。楚國包圍了宋國,宋國再次向晉告急。文公要救宋國就得攻打楚國,但因為楚國曾對他有恩,不想攻打它;想放棄宋國,宋國又曾經對晉國有恩德:左右為難。先軫説:“抓住曹伯,把曹、衞的土地分給宋國,楚國急於救曹、衞兩國,勢必放棄宋國。”於是文公聽從先軫的建議,楚成王便帶兵回國了。 [2] 

晉文公伐曹註釋

1.伐:討伐,攻打
2.假:借
3.(chàn):古代小諸侯國
4.許:答應,允許
5.還:回來
6.斂盂:古代地名
7.居:居住
8.襄牛:古代地名
9.卒:順利完成
10.釋:放棄
11.引:帶領,率領

晉文公伐曹春秋霸主

晉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初為公子,謙而好學,善交賢能智士。後受迫害離開晉國,遊歷諸侯。在齊國受到齊桓公熱情招待,齊桓公死後齊國混亂,重耳逃出齊國。漂泊19年後終復國,殺懷公而立。
晉文公對內,拔賢能:以狐偃為相;先軫為帥;趙衰胥臣輔其政;欒枝冀缺佐其事;郤溱、霍伯將其兵;賈佗、陽子制其禮;魏犨(魏國先祖)、荀伯御其戎。晉民各執其業;吏各司其職。晉國由此大治。對外,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尊王攘楚。作三軍六卿,勤王事於洛邑、敗楚師於城濮,盟諸侯於踐土,開創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文治武功,昭明後世,顯達千秋,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亦為後世儒家、法家等學派稱道。

晉文公伐曹文學常識

此文選自史記,史記是部通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其中“世家”記載自周以來開國傳世的王侯,以及有特殊地位但非王侯的人物事蹟。例如在史記中,它就把陳勝吳廣兩人的事蹟列入“世家”,歌頌了第一次農民起義。

晉文公伐曹作者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人,一説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辯解,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