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晉城縣

(山西已撤銷歷史行政區劃)

鎖定
晉城縣,唐代山西古縣,古稱高都邑,秦設高都縣,屬上黨郡 [1]  [33-34]  。東晉西燕時期為建興郡治,北魏為建州治 [4]  ,隋開皇十六年改高都為丹川縣,因境內丹河為名,為澤州治。 [8]  唐武德元年分丹川縣丹河以西設晉城縣,武德八年並丹川縣入晉城縣,貞觀元年為澤州州治。明洪武元年省入澤州直隸州。 [9-10]  [14]  [30]  清雍正六年復置鳳台縣,為澤州府附郭 [15]  。民國三年廢府留縣,隸山西冀寧道。 [16-17] 
今為城區與澤州縣,隸屬於地級山西晉城市。 [21-24] 
中文名
晉城縣
別    名
高都縣,鳳台縣,丹川縣
今    名
城區與澤州縣
地    位
古建興郡,建州,澤州及澤州府駐地

晉城縣歷史沿革

古稱高都邑,春秋屬晉,戰國屬韓,後屬趙。 [26-27] 
秦置高都縣,屬上黨郡。 [1]  [28-29]  [33-34] 
東漢分高都縣西,設陽阿縣,西晉復並陽阿入高都縣,仍屬上黨郡。 [2-3]  [3]  [31-32]  [32] 
東晉太元十一年,慕容永分上黨置建興郡,高都縣為建興郡治。 [4] 
北魏改置建州,高都縣為建州治,及高都郡治。 [4-6] 
隋開皇十八年,因縣東丹河為名,改高都為丹川縣,仍為澤州州治 [7-8] 
隋大業三年,于丹川縣置長平郡,為長平郡治。郡轄丹川,高平,獲澤,陵川,沁水,端氏六縣。義寧二年復改郡為州,丹川縣為澤州的州治。 [7-8] 
唐武德元年,分丹川縣丹河以西置晉城縣,兼置建州。唐武德六年廢建州,徙蓋州治此。唐武德八年並丹川入晉城縣,九年廢蓋州,由端氏縣徙澤州治此。 [30]  晉城縣仍然為澤州州治。州轄晉城,高平,陽城,陵川,沁水,端氏6縣。 [9-10] 
北宋時期,於晉城縣置澤州高平郡,仍為州治及郡治。 [11] 
金元光二年,於晉城縣置忠昌軍,為軍駐地。下轄晉城(駐地),高平,陵川,端氏,沁水五縣,及績州(今陽城)。 [12] 
元中統元年,於晉城縣置澤州司侯司,領晉城,高平,陽城,陵川,端氏,沁水六縣,屬晉寧路。 [13] 
元至元三年,省司侯司,晉城縣仍為州駐地。以澤州領五縣,即晉城,高平,陽城,陵川,沁水。 [13] 
明洪武元年,州治晉城縣省入澤州,洪武二年升為山西澤州直隸州,領高平,陽城,陵川,沁水四縣。 [14] 
清雍正六年,升為山西省澤州府,於附郭復置鳳台縣,鳳台縣為澤州府的府治。府轄鳳台,高平,陽城,陵川,沁水5縣。相傳城東有高台鳳棲於此而得名。 [15] 
民國二年,廢府存縣,三年,為別於安徽鳳台縣。復改鳳台為晉城縣,隸山西省冀寧道。 [16-17] 
1945年6月晉城解放,1948年析晉城縣城關設晉城市,與晉城縣並存。1949年8月復並晉城市入晉城縣。 [18-19]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晉城縣隸屬山西省晉東南專區和地區領導。 [20] 
1983年7月,撤銷晉城縣,升為山西省轄縣級晉城市,由晉東南地區代管。 [21-22] 
1985年4月,撤地設市,縣級晉城市升為地級晉城市,直屬山西省,原晉東南地區所轄高平、陽城、陵川、沁水4縣劃歸地級晉城市領導。原縣級晉城市分為晉城城區、郊區兩區,隸屬於地級晉城市 [22-23] 
1996年8月,郊區改名為澤州縣,仍由地級晉城市領導。 [24] 
明清晉城市地方誌 明清晉城市地方誌
今為城區與澤州縣,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 [24-25] 

晉城縣地名由來

宋太平興國年間,樂史所撰寫的《太平寰宇記》中曰:春秋末年,趙魏韓三家分晉,遷晉靜公到此,故曰晉城。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