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眉户(晉南眉户)

鎖定
眉户(晉南眉户),山西省臨汾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晉南眉户,又稱迷胡或曲子,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吸收了蒲州梆子的音樂而形成,主要流佈於晉南地區。晉南眉户的唱腔音樂結構是曲牌聯綴體,它有七十二大調和三十六小調之説,但保存下來的大、小調僅有八十七個,其代表的劇目有《三進士》《賣布》《借期》等。 [4-5] 
2011年5月23日,眉户(晉南眉户)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99。 [2] 
中文名
眉户(晉南眉户)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戲劇
申報地區
山西省臨汾市
遺產編號
Ⅳ-99
批准時間
2011年5月23日

眉户(晉南眉户)歷史淵源

晉南眉户
晉南眉户(2張)
清代嘉慶年間,眉户流入晉南的解州、虞鄉、趙伊一帶。其最初是原始地攤説唱藝術,民間稱作“自樂班”。演唱時三絃伴奏,並以四片瓦(竹製)擊節拍。唱詞由演唱者自編,其格律自由不拘,説唱性較強。在舊社會,從事這種藝術的多是窮苦盲人,他們毎到黃昏便彈唱街頭,賴以謀生。 [4] 
清代道光年間,晉南眉户出現了以家族為單位的業餘班社“家戲班”。當時,晉南地區的一些陝西眉户愛好者往往三五人一組,自編唱詞,格律自由,以三絃伴奏,四葉瓦擊拍,並且採取坐唱的方式表演,形式上具有説唱性質。角色所用以“三小戲”(小生、小旦、小丑)為主,劇目內容多為表現家庭生活故事,代表性的劇目有《皇姑出嫁》《張連賣布》《鬧書館》《探情郎》等小戲。 [3] 
清代光緒初年,“自樂班”等職業班社出現,晉南眉户在表演內容方面有了較為複雜的故事情節,伴奏樂器也有所增加,並搬上了戲曲舞台。在唱腔及音樂方面,晉南眉户借鑑了蒲州梆子唱腔中的間板、滾白、流水等板式和鑼鼓經、絲絃曲牌嗩吶曲牌,晉南眉户的音樂表現手段更加豐富。 [3] 
民國初年是晉南眉户的繁盛時期,職業班社數目逐漸增加,而且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南路和北路兩個流派。在這一時期,晉南眉户演出劇目較為豐富,不僅有《張連賣布》《四差捎書》《親家母打架》等表現民間情趣、通俗顯淺的三小戲,而且還有《退兵》《泰山圖》(連三本)、《反大同》《如意壺》《天平山》等歷史題材的大戲。 [3]  [1]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入侵晉南,眉户班社紛紛解散,有的重新恢復地攤演唱。另有部分藝人加入了抗日劇社,以眉户這一藝術形式宣傳抗日,他們相繼創作排演了一批眉户現代戲,如晉綏七月劇社的《王德鎖減租》《站不穩》《死裏逃生》等。自那時起,晉南眉户現代戲的創作、排演從未間斷過。 [1] 
抗日戰爭勝利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晉南眉户又在農村中恢復了家戲班和職業戲班。 [1] 
20世紀50年代初,晉南猗氏縣(今臨猗縣)156個農村業餘劇團,即有130多個是以眉户或主要以眉户形式演出。 [1] 

眉户(晉南眉户)文化特徵

眉户(晉南眉户)唱腔特點

晉南眉户 晉南眉户
晉南眉户的唱腔屬曲牌體,曲牌俗稱“牌子”,以民歌、小調及一些明清俗曲為主體。晉南眉户的唱腔牌子據傳有七十二大調和三十六小調,共一百零八調。歷年蒐集整理的大、小調有二百多個,保存下來的曲調共八十餘支。晉南眉户在表現沉痛、悲哀的感情時用西京、哭紗窗等;表現活潑、歡快氣氛時用割韭菜、剪花調等;表現快樂、昇平景象時用十里墩、戲鞦韆等;表現急躁、緊張情緒時多用緊述等;表現説理、規勸時多用琵琶調、勾調等;描寫景色時多用四平、一串鈴等。
晉南眉户唱腔牌子的結構主要有四種:一是上下對稱的二句式結構,多是常用的類似説唱性的牌子,如崗調、勾調等;二是均衡整齊的四句式結構,如四平、採花、琵琶等,其中有的牌子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完全重複,如紐絲、太平年、羅江怨等;三是唱詞為長短句的樂句中加入過門,使整個牌子成為句式整齊對稱的結構,如五更、連廂、金錢、月調等;四是通過插入擴充、加垛、變換節拍節奏等手法產生的諸種變體結構,如大連廂、西京帶把、剪花、崗調等。
晉南眉户唱腔結構有單曲和套曲兩種,單曲是以一首曲牌單獨或反覆使用來構成一個完整唱段,在反覆演唱過程中,往往有程度不同的變化,或變換節奏、增減過門,如五更、西京、崗調、剪花、四平、緊述等。套曲是兩首或兩首以上曲牌構成的唱段。套曲有三種形式:集曲成套、插曲成套和聯曲成套。
晉南眉户唱腔的“叫板”和“起板”基本分三種類型:即慢叫板、慢起板,二性叫板、二性起板,緊叫板、緊起板。各種起板常採用唱腔牌子的最後一個樂句。
晉南眉户唱腔沒有嚴格的行當之分,但在行腔和唱法上講究男、女、老、幼及生、旦、淨、醜之區別。如像小生、小旦、青衣等行腔一般較婉轉曲折且多於裝飾性的潤腔,而老年角色或黑頭行當的唱腔旋律則較之平直、簡單、多強調旋律的骨幹音。晉南眉户的唱腔中,還有一些口語化的牌子,如緊述、勾調等。
晉南眉户的唱腔有“苦音”(亦稱“平音”或“軟音”)和“歡音”(亦稱“花音”或硬音”)之説法。前者是指曲調中強調fa、si兩音,常被稱作“軟調”;後者強調mi、la兩音,常被稱作“硬調”。fa、si兩音,是眉户軟調牌子旋律音調具有特殊色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旋律進行中,fa較si音有較大的遊移性。si音在傳統牌子中,除出現於硬調的月調、慢述、燒香曲等牌子外,硬調中一般十分少見。軟調起音多為sol或re音;而硬調起音則多為do或ni音。落音以sol居多。在旋律的進行中,多有四、五、六度的跳進。 [1] 

眉户(晉南眉户)唱詞特點

晉南眉户 晉南眉户
晉南眉户的唱詞分“齊言句”和“長短句”兩種類型。齊言句以“二、三、三”結構的七言句和“三、三、四”結構的十言句為主。構成曲牌的齊言句主要有兩句式,如西京、崗調等;四句式如四平、採花、太平等。構成曲牌的長短句有兩句式如春調,三句式如繡海花、剪剪花、羅江怨等,四句式如金錢、五更、月尾等,五句式如戲鞦韆、紐絲等,六句式如背宮,在實際演唱中,常可打破詞格或句格,以插入擴充性的串句(可自由伸縮的四言、五言,最多不超過七言的上下句),或字多腔簡的自由垛句,如四平一串鈴、串字句、背宮、黃龍滾、大連廂、花五更等。另外,有些唱腔牌子,在詞曲結合上並不相對應,如繡荷包的唱詞為三句,但其曲調卻是兩個樂句(或四個小樂句)。紐絲唱音詞為五句,但其曲調卻是四個樂句。 [1] 

眉户(晉南眉户)伴奏樂器

晉南眉户的樂隊分管絃樂和打擊樂兩組,俗稱“文武場”。文場的伴奏樂器以三絃、板胡子、二胡為主,琵琶、揚琴、柳琴、阮及嗩吶、海笛、悶子等輔之。武場樂器有板鼓、板、梆子、碰鈴、鐃鈸、馬鑼、戰鼓等。 [1] 

眉户(晉南眉户)角色分工

晉南眉户戲角色的裝扮,沿用蒲劇臉譜的各種特技,與蒲劇無異。生角都是男性人物,其中掛鬍鬚的中年為鬚生,老年為老生。在表演上,帽翅、靴子、梢子、水袖、翎子等技巧運用很多。小生又分文生、武生、貧生。舞台上以文生、貧生戲為主,表演以瀟灑莊重、風趣活潑者見多。偏重於武打的角色,便扮演武將或壯士等,根據馬戰和步戰,又分為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這類角色較少出現。花旦多扮演性格開朗、活潑可愛的年輕婦女,多穿裙襖,着重唱、念、做,其唱腔真假嗓並用,由於表演風格不同,故又分閨門旦、彩旦、刀馬旦、青衣旦等。旦角里的特技,有手帕、扇子、茶盤、椅子、水袖等,刀馬旦常用出手。青衣旦亦稱正旦,以清潤、甜脆的唱腔為主,表演端莊凝重,是傳統戲扮演中年婦女者。老年婦女曰“老旦”,唱唸聲腔和老生相似,不能用假嗓。丑角又分文丑、武丑,臉譜系逗人的怪相,多演性格風趣、詼諧的人物,表演無度,唱唸無一定章法,重於唱、念、做,其嗓音洪亮,吐字清楚,口齒伶俐。淨也叫“花臉”,重唱功者稱為“黑頭”,這類角色也較少出現。 [4] 

眉户(晉南眉户)代表劇目

晉南眉户 晉南眉户
在晉南眉户的傳統劇目中,“三小戲”佔有較大的優勢,其代表的劇目有《借妻》《四差》《盤店》《賣布》《定邊娶妻》《打金枝》《烙碗紀》《大上吊》《王媽解勸》《十萬金》等。晉南眉户連台本戲劇目有:《大劈棺》《反大同》《飛雲劍》《陽陽扇》《如意壺》等。晉南眉户現代戲的代表劇目則有《澗水東流》《一顆紅心》《雲散月圓》《女兒的心願》《返鄉之後》《田小燕》《奪紅旗》《戀愛》《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村官》《鳳凰嶺》等。 [4] 

眉户(晉南眉户)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潘國樑,男,漢族,2018年5月8日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眉户(晉南眉户),山西省臨汾市申報。 [6]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臨汾市眉户劇藝術研究中心獲得“眉户(晉南眉户)”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7]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眉户(晉南眉户)項目保護單位臨汾市眉户劇藝術研究中心評估合格。 [9] 

眉户(晉南眉户)主要流派

晉南眉户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南北兩個流派,南路以臨猗一帶為中心,其唱腔樸素大方,小調運用較多,唱腔既重高亢明亮,又可低迴婉轉,演唱口語化生活氣息濃。北路眉户因排演傳統戲整個節奏略慢於南路,其唱腔富於調式變化,旋律起伏跌宕,大調使用較多。 [5] 

眉户(晉南眉户)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4年6月27日,晉南眉户作品《雷雨》在慶祝香港迴歸17週年“百年文學、承揚經典”活動中演出。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