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時輪歷

鎖定
時輪歷,根據《時輪經》發展出來的一種曆法,是藏曆的主要成分。
中文名
時輪歷
所屬類型
曆法
《時輪經》稱人體內的中脈與左側的江瑪(rkyang-ma)、右側的汝瑪(ro-ma)兩脈裏氣息的運行叫做內時輪;天體上日、月、羅睺三者的運行叫做外時輪。認為內時輪與外時輪二者的運行有相應的關係,當日、月、羅睺三者的運行匯於一點的時刻,天穹上會出現日食或月食,人體內會出現異常的功能,此時修行的效果比一般時刻大若干倍,稱為“別時輪”。因此修行者非常需要預先知道日食、月食的準確時刻。《時輪經》給出了推算日、月、羅睺和五大行星運行的公式和數據。在此基礎上編制出來的歷書叫做時輪歷。時輪歷也有一套以六十年為一個週期的紀年法,從相當於干支紀年法的丁卯年的饒迥年(rab-byung的音譯,一譯熱迥, 意譯為勝生或殊勝)開始。饒迥也作為這種六十年週期的名稱。據説《時輪經》原存於苫婆羅國(sham-bha-la,亦譯“香巴拉國”),後傳入印度。北宋天聖五年(1027)譯成藏文,於是藏曆就以這一年為第一個饒迥的第一年,以下順推。時輪歷原來六十年各有一個不同的名稱,不甚便於記憶。藏曆採用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命名的方法, 與饒迥的順序結合成“第幾個饒迥的某某年”紀年, 這種紀年法在藏區至今與公元並行。時輪歷除計算太陽日之外,還有一種計算太陰日的方法,它用“重日”與“缺日”體現大月、小月,為其他曆法所無。 [1] 
參考資料
  • 1.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8月:第7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