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時有恆

鎖定
時有恆(1905—1982),曾用筆名有恆、時間有恆、時間太郎、雅典娜女士、未名、於久等,徐州銅山縣土山寺人。現代作家、藏書家。 [1] 
中文名
時有恆
籍    貫
徐州銅山縣土山寺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82年10月22日

目錄

時有恆人物經歷

時有恆少年時就廣泛涉獵各種新知識、新思想,追求真理,追求進步。1925年“五卅慘案”後。受共產黨人惲代英、蕭楚女影響,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進步團體,主編進步刊物;曾參與組織罷工遊行。後投筆從戎,於1926年冬參加北伐,任師政治部宣傳隊長等職。1927年4月初至上海總工會閘北工人糾察隊任武裝教練。之後,在上海做過多種工作,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出版了多部著作,編輯出版了許多進步書刊。 [1] 
“4·12”反革命政變後,時有恆直面白色恐怖.奮筆疾書,寫下了雜感《這時節》。文中“懇切地祈望魯迅先生”能在這樣的“時節”親自“出馬”,“對現社會下攻擊”,率領青年繼續戰鬥。魯迅先生在讀到這篇文章的當天即寫了《答有恆先生》的著名公開信。魯迅由廣州到上海後,時有恆多次親聆其教誨,他們之間有着十分珍貴的友誼。 [1]  [2] 
1930年夏,經胡也頻介紹,時有恆加入“斧鐮社”和“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後又加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等進步組織。1931年4月,時有恆因“共黨嫌疑”被捕,在獄中,他參加了絕食鬥爭。反動派對他誘騙刑逼,都未能動搖其追求革命之志,三年後出獄。 [2] 
1936年,時有恆在銅山縣任職文教工作,大力宣傳抗日救亡。1937年11月到西安,以教中學作掩護做“共產國際”情報工作,還協助一些進步青年奔赴延安。1939年春至成都,致力於堅持抗戰、反對倒退、爭取民主的鬥爭。其言行為反動派所不容,被迫於1947年夏東歸故里徐州。 [2] 
新中國成立後,時有恆先後在徐州青年學校、市教育局、二中工作,主編《徐州教育》,協助編輯《淮海文藝》。期間曾任徐州市一至七屆政協委員、山東省“文協”候補委員等職。 [2] 
時有恆畢生喜歡讀書,重收藏。以其藏書服務於民、有益於社會是他一貫的態度。在粉碎“四人幫”後半年多的時間裏,他曾先後向紹興、上海魯迅紀念館,北京魯迅博物館捐贈書刊2884冊。此後,又將13342冊藏書捐贈給了徐州師範大學。徐師大辟專室陳列。葉聖陶先生在封筆之後破例題寫了“時有恆先生捐贈藏書之室”匾額。 [2] 
1982年10月22日,時有恆因病逝世,終年77歲。徐州各界人士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對其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 [2] 
參考資料
  • 1.    孫厚興,吳敢主編;於道欽等撰稿,徐州文化博覽,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11,第204頁
  • 2.    孫厚興,吳敢主編;於道欽等撰稿,徐州文化博覽,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11,第2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