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時延抖動

鎖定
時延抖動是指時延變化。數據業務對時延抖動不敏感,所以該指標沒有出現在Benchmarking測試中。由於IP上多業務,包括語音、視頻業務的出現,該指標才有測試的必要性。變化的時延被稱作抖動(Jitter),抖動大多起源於網絡中的隊列或緩衝,尤其是在低速鏈路時。而且抖動的產生是隨機的,比如你無法預測在語音包前的數據包的大小,既便你使用LLQ,如果大數據包正在傳輸過程中,當語音分組到達時,它還是要等待數據分組被髮送完。而在低速的鏈路中,語音數據混傳時,抖動是不可避免的。通常使用LFI將大包拆小,來減少大包對時延的影響。
中文名
時延抖動
所屬領域
計算機科學
時延
時延是指數據包第一個比特進入路由器到最後一比特從路由器輸出的時間間隔。在測試中通常使用測試儀表發出測試包到收到數據包的時間間隔。時延與數據包長相關,通常在路由器端口吞吐量範圍內測試,超過吞吐量測試該指標沒有意義。
時延的產生有多種因素,下面列出了主要的時延源:
編碼的處理:模擬形式的聲音信號在CODEC被採樣和量化為PCM信號,DSP對PCM信號進行壓縮處理所產生的時延為編碼處理時延。 這種時延產生在設備側,如果設備的編碼器固定,則編碼時延也固定。
包化:包化就是將編碼器輸出的語音淨荷放置到RTP/UDP/IP包中的過程,相對於編碼的時延,包化的時延很小,因為包化的過程沒有複雜的運算,僅僅是增加包頭和計算校驗和,而編碼則有大量的數學運算。
隊列(Queuing):語音的淨荷放置到IP包中後,要被設備轉發到目的地,這些包會在設備的出接口隊列中,等待被調度。轉發設備不同的隊列機制對IP包的處理有很大不同。可以通過合理的配置來減少語音包在隊列中等待的時間,進而減少隊列時延。
串行化(Serialization):接口隊列中的語音IP包,被送離設備前會放置到接口的物理隊列當中,如果物理隊列中有一個較大分組,還在發送狀態,則語音分組必須等待這個較大的分組發送完畢後才能發送,這個等待的時間就是串行化時延。比如一個時鐘速率為64kbps的鏈路要發送一個1600Bytes大小的FTP分組,則串行化產生的時延會達到200ms(1600×8/64000×1000)。這對於後面等待的語音包來説已經是很大的時延了。
廣域網時延:對於ISP提供的廣域網鏈路,對於用户來説只是一個黑盒子,除了上述的編碼時延外,構成廣域網鏈路的路由器交換機都會產生包化、隊列、串行化的時延。而且到達同一目的的路徑不同,其每個包的時延也不同,而這些時延對於用户來説是不可控的,當然我們在租用ISP的線路時,可以要求ISP提供符合時延要求的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