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時務學堂

鎖定
時務學堂是清末戊戌變法運動期間,維新派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式學校。於1897年1月由嶽麓書院山長王先謙領銜正式呈報立案、湖南巡撫陳寶箴批准在長沙創辦。戊戌變法失敗後,時務學堂先後更名為求實書院、湖南省城大學堂。1903年湖南省城大學堂與改制後的嶽麓書院合併,組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
中文名
時務學堂
創辦時間
1897年
主要獎項
促成新式學校設立和書院制度改革
實現傳統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轉換
知名校友
蔡鍔範源濂方鼎英楊樹達
類    別
新式學堂
所屬地區
中國長沙
主要院系
中文學、西文學
合併時間
1903年
合併主體
湖南高等學堂

時務學堂歷史沿革

時務學堂,是清末維新運動期間,湖南所創辦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學堂。它標誌着湖南教育由舊式書院制度向新式學堂制度的轉變,也是湖南近代化教育的開端。
1895年陳寶箴湖南巡撫,以“變法開新”為己任,推作新政,取得了明顯的成效。1896年冬湘紳創辦寶善成機器製造公司,蔣德鈞“嫌其跡近謀利,乃創為添設時務學堂之議”,1897年1月由嶽麓書院山長王先謙領銜正式呈報巡撫陳寶箴批准立案,旋由熊希齡等請兩江總督劉坤一撥鹽釐加價銀7000兩為經費,遂建於長沙小東街。
改求實書院批奏 改求實書院批奏
1897年8月,發佈《湖南時務學堂緣起》,闡明瞭設學校、培養維新人才的宗旨。不久,湖南巡撫陳寶箴又發佈《時務學堂招考示》,宣佈“本年議定暫租衡清試館開辦,延聘中西學教習,擇期開學,先行招考六十名入堂肄業”。委派黃遵憲熊希齡具體負責學堂籌備事宜,任命熊希齡為提調(即校長),主持一切行政事務。聘請梁啓超為中文總教習,聘請李維格為西文總教習。八月二十八日,第一次招考,錄取學生四十名。於九月正式開學。 [1]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時務學堂被迫停辦。1899年2月,時務學堂改為求實書院。1902年求實書院更名為湖南省城大學堂。1903年湖南省城大學堂與改制後的嶽麓書院合併,在書院舊址組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

時務學堂學堂舊址

1922年梁啓超重遊長沙時所書“時務學堂故址”時務學堂的舊址位於當今的長沙市三貴街。
學堂故址 學堂故址
時務學堂創辦之時,租用長沙小東街(今三貴街)一套五進二層宅第。此宅原主人是清乾嘉年間任禮部尚書劉權之光緒年間轉手為益陽人周桂午(歷史學家周谷城的族祖父)所有。時務學堂停辦後,小東街校址屋歸原主。後周桂午的兒媳將宅第租予湘潭人言某,辦起了“泰豫旅館”。
1922年,梁啓超來長沙講學,重訪時務學堂故址,應旅館言老闆之請題寫了“時務學堂故址”。抗日戰爭“文夕大火”中,時務學堂舊址全部被毀。1945年陳雲章(曾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館名譽館長)買下此地,並興建了三棟紅磚洋樓。當今時務學堂舊址上的建築是陳雲章的私宅和其他一些建築。近年來長沙市政府有意在此地恢復重建時務學堂。
以時務學堂為前身之一的湖南大學,為了紀念時務學堂,由校友羅武子出資,在嶽麓書院內建立一紀念亭“時務軒”,並將“時務學堂故址”碑嵌入其中。 [2] 

時務學堂教育規模

時務學堂教師

教師 教師
提調(校長):熊希齡
中文總教習:梁啓超
西文總教習:李維格
中文分教習:譚嗣同唐才常韓文舉、葉覺邁、歐矩甲
西文分教習:王史
數學教習:許奎垣

時務學堂課程

湯志鈞在《戊戌變法史》一書介紹説:
學堂人物、史料
學堂人物、史料(6張)
時務學堂功課,分為兩種:一曰普通學,其目有四:‘一曰經學,二曰諸子學,三曰公理學,四曰中外史志及格算諸學之粗淺者’。二曰專門學,其目有三:‘一曰公法學,二曰掌故學,三曰格算學’。入學六個月以前,讀普通學;六個月以後,則各認專門,但普通學仍須兼習。學生所讀之書,有涉獵之書,有專精之書。學習時學生須先將《春秋公羊傳》和《孟子》反覆鑽研其中微言大義、民權思想,然後擇取中外政治法律比較參證,使之明瞭維新變法的旨意。

時務學堂學生

時務學堂從創辦到停辦,歷時不到一年,只招考過三次。光緒二十三年(1897)八月二十八日,第一次招考,錄取學生四十名。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初一日,時務學堂第二次招考,錄取內課生三十名,外課生十八名,附課生七名。閏三月,又錄取第三期學生,其中內課生四十六名,外課生五十二名,各送北洋學生十名。錄取學生總數只有兩百名左右,卻培養出了一批傑出的人才,其中大多集中於第一班的四十人中。楊樹達曾經評價道:“一千九百年庚子反清之役,民四倒袁之役,皆時務師生合力為之,以一短命之學堂而能有如此事業者,古今罕見也。” [3] 
蔡鍔:雲南都督,護國戰爭組織者和領導者。
範源濂: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北京師範大學首任校長。
李復幾:中國第一位物理學博士。 [4] 

時務學堂學堂影響

今嶽麓書院時務軒 今嶽麓書院時務軒
梁啓超曾多次説:“新舊之哄,起於湘而波動於京師。”“十八行省中,湖南人氣最可用”“予在時務學堂雖僅半年,所得高材生甚多,自我亡命赴日,一班四十人有十一人隨我俱去,後唐先生才常在漢口實行革命,十一人中死難八人!”毛澤東也説過:“湖南之有學校,應推原戊戌春季的時務學堂。時務以短促的壽命,卻養成了若干勇敢有為的青年。”1895年開始的湖南維新運動,使湖南成為當時中國最富朝氣的省份,也是後來戊戌變法的前奏和實踐基礎,而時務學堂的創立,則是湖南維新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務學堂也對湖南近代教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促成了湖南各地新式學校的設立和書院制度的改革,實現了由傳統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轉換。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