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時代與文學的肖像

鎖定
《時代與文學的肖像》是200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賢治。
中文名
時代與文學的肖像
作    者
林賢治
出版時間
2002年5月1日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原作品
人民文學出版社
定    價
12 元
開    本
32 開

時代與文學的肖像內容介紹

五六年前,曾暗自許願寫一部關於革命聖徒王實味的書,後來又起意寫一部關於鄉下人的書,結果都沒有寫成,卻斷斷續續地寫了一批文化一文學批評性質的文字。這是沒有料到的。這樣的文字,除了收入已出版的三個集子之外,餘下的差不多都在這本書裏了。

時代與文學的肖像何謂學者

學者是人,而能機器似的運作。他們最大的資本是擁有知識,或稱學問;是大量書籍,尤其是經典和教條的嚼食者。所謂著述,基本上是來自書本的枯燥的排泄物。他們常常以精英自居,遠離俗眾的日常生活,甚至社會的重大事件而自以為超越。在學界,據説“學術規範”是必須恪守的,“價值中立”是最高準則。因此,他們動輒標榜“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周詳完備,總之特殊得很,普通人是不容易做到的。

時代與文學的肖像學術介紹

學術在中國,不像西方有政教分離的傳統,由來不曾獲得獨立的超然地位。作為知識的累積,闡發與承傳,學術與道德修養的聯繫十分密切;按照“修齊治平”的正統要求,它應當是由智達德,由凡入聖,大有助於“教化”。考一部學術史,“我注六經”雖代不乏人,然而那種埋頭考究的細瑣功夫,其源頭恐怕正在於“避秦”;像桃花源中人那樣,表面閒適,灑脱,自外於世事,實乃出於不得已,未必受了求知慾的驅遣的。這“學統”蔓延開去,到得末代於孫,便已全然不諳其先祖治學的苦衷,惟知一味“為學術而學術”而已。

時代與文學的肖像本書前言

世間的文字大約有三種:一是獨語的,二是對話的,三是宣講的。獨語的文字多寫在伍爾芙説的“自己的房間”裏,像狄金森、普魯斯特、卡夫卡,都是獨語式作家。對話可以是幽閉的,也可以是開敞的,但是一定有明確的對象。書信顯然是對話的文字,期待的文字,所有的傾訴都在等待回聲。柏拉圖式的對話,其實不是對話,而是宣講,他的身份是教師和自擬的哲學王。宣講也有各式的,地點或在校園,或在會議大廳,或者就在廣場上。廣場的聲音未必盡是莊嚴的,但是,社會的正義之聲往往出自那裏。在三種話語形態中,我最喜歡的是獨語,房間裏的聲音。而對話的傾心,宣傳家的信仰、熱誠、全力以赴,又常常構成難以抵禦的蠱惑。尤其是廣場上的聲音,像林肯的廢奴宣言,梭羅的不合作主義的聲明,馬丁·路德·金的關於“我們為何不能等待”的講演,潘恩在人權問題上對柏克的駁潔,左拉為德雷福斯作的辯護,托爾斯泰為被政府殺害的農民作的控告,以及中國的魯迅為死難學生而作的出離憤怒的悼文等等,讀後沒有不血脈賁張的。我大約是一個好事之徒,從小受到鄉民的蠻氣的傳染,後來卻多出幾次政治運動的威嚇,無論如何,早已失去了平和之心。所以,房間與廣場雖然相距甚遠,但仍然不免向窗外探頭探腦者,實在並非因為着意傾聽所謂的“風聲雨聲”,説得簡單點,有時竟僅僅為了打聽一下遠處的響動之所由來而已。
也許,每個人都要受環境的牽繫的罷?耽守在自己的房間裏而又偏説些關於廣場的話,其膚淺和尷尬可想而知。但願有一天,讓廣場眾聲喧譁,讓人們自由訴語去,我則全然返身於獨語的世界。那時,我只管説自己的事情,任時間之河從心中汩汩流過,沒有河岸,也沒有岸上那些凌亂的腳蹤。
林賢治
2001年冬,於南方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