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晁錯

(明代李贄創作散文)

鎖定
《晁錯》是明代詩人、思想家、文學家李贄創作的一篇古文,出自《焚書》。
作品名稱
晁錯
作    者
李贄
創作年代
明代
出    處
《焚書》
作品體裁
古文

晁錯作品原文

班固贊曰:“晁錯鋭於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其父睹之,經於溝瀆,亡益救敗,不如趙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錯雖不終,世哀其忠,故論其施行之語著於篇。”
卓吾曰:晁錯對策,直推漢文於五帝,非諛也,以其臣皆莫及也。故曰:“五帝神聖,其臣莫及,而自親事。”親事則不可不知術數矣。今觀其時在廷諸臣,僅賈生耳。賈生雖千古之英,然與文帝遠矣,是豈文帝鹹有一德之臣乎?夫既不得如五伯之佐,賢於其主,又不得如三王之臣,復與主而俱賢,則孝文真孤立無輔者矣。是故晁錯傷之,而推之以與五帝並也。然謂漢文無輔則可,謂其不知術數則不可。夫治國之術多矣,若謂人盡不知術數,必欲其皆就已之術數,則亦豈得謂之知術數哉?漢文有漢文之術數也,漢高有漢高之術數也,二五帝伯又自有二五帝霸之術數也。以至六家九流,凡有所挾以成大功者,未郴皆有真實一定之術數。唯儒者不知,故不可以語治。雖其間亦有一二偶合,然皆非性定神契,心融才會,真若執左券而後為之者也。是故因其時,用其術,世無定時,我無定術,是之謂與時消息而已不勞,上也。執其術,馭其時,時固無常,術則有定,是之謂執一定以應於無窮,次也,若夫不見其時,不知其術,時在則術在,而術不能違時;術在則時在,而時亦不能違術:此則管夷吾諸人能之,上之上也。若晁錯者,不過刑名之一家,申、商之一術,反以文帝為不知學術,而欲牽使從已,惑矣!
夫申、商之術,非不可平均天下,而使人人視之盡如指掌也,然而禍患則自己當之矣。
故錯以其殘忍刻薄之術,輔成太子,而太子亦卒用彼殘忍刻薄之術,還害其身。嗚呼!孰知錯傷文帝之無輔,而其父反以傷晁錯之無父乎!是故國爾忘家,錯唯知日夜傷劉氏之不尊也。
公爾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傷晁氏之不安矣。千載之下,真令人悲傷而不可已,乃班固反譏其父不能學趙母,謬哉! [1] 

晁錯翻譯

晁錯是穎川人。曾經在軹縣張恢先生那裏學習過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學説,與洛陽人宋孟和劉禮是同學。憑着通曉典籍,擔任了太常掌故。
晁錯為人嚴峻剛正,卻又苛刻嚴酷。孝文帝的時候,天下沒有研究《尚書》的人,只聽説濟南伏先生是原來秦朝的博士,研究過《尚書》,年紀已經九十多歲,因為太老無法徵召他來,文帝於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學習。太常派遣晁錯前往伏先生那裏學習《尚書》。學成回來後,趁着向皇上報告利國利民的事,稱引解説《尚書》。漢文帝下詔令,任命晁錯擔任太子舍人、門大夫、太子家令。晁錯憑着他的辯才,得到太子的寵幸,太子家稱他為“智囊”。漢文帝的時候,晁錯多次上書,説到削減諸侯勢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幾十次上書,漢文帝都沒有采納,但認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為中大夫。當時,太子稱讚晁錯的計策謀略,袁盎和諸位大功臣卻大多都不喜歡晁錯。
漢景帝繼位後,任命晁錯為內史。晁錯多次請求皇帝單獨與他談論政事,景帝每每都聽,寵幸他超過了九卿,晁錯修改了不少的法令。丞相申屠嘉心裏不滿意,但又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毀傷他。內史府建在太上廟圍牆裏的空地上,門朝東,出入很不方便,晁錯便向南邊開了兩個門出入,因而鑿開了太上廟的圍牆。丞相申屠嘉聽到了這件事,非常生氣,打算就這次晁錯的過失寫成奏章,請求誅殺晁錯。晁錯聽到了這個消息,當夜請求單獨進諫皇上,具體詳細地向皇上説明了這件事情。丞相申屠嘉上朝奏事,乘機稟告了晁錯擅自鑿開太上廟的圍牆做門,請求皇上把他交給廷尉處死。皇上説:“晁錯所鑿的牆不是大上廟的牆,而是廟外空地上的圍牆,不致於觸犯法令。”丞相謝罪。退朝之後,生氣地對長史説:“我本當先殺了他再報告皇上。卻先奏請,反而被這小子給出賣,實在是大錯。”丞相終於發病死了。
晁錯因此更加顯貴。晁錯被提升為御史大夫,請求就諸侯的罪過相應地削減他們的封地,收回各諸侯國邊境的郡城。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討論,沒有一個人敢非難晁錯的建議,只有竇嬰與他爭辯,因此和晁錯有了隔閡。晁錯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們都叫喊着反對,痛恨晁錯。晁錯的父親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從穎川趕來,對晁錯説:“皇上剛剛繼位,你執掌政權,侵害削弱諸侯的力量,疏遠人家的骨肉,人們紛紛議論怨恨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晃錯説:“事情本來就應該這樣,不這樣的話,天子不會受到尊崇,國家不會得到安寧。”晃錯的父親又説:“照這樣下去,劉家的天下安寧了,而我們晁家卻危險了,我要離開你回去了。”便服毒藥而死,死前説道:“我不忍心看到禍患連累自己。”晃錯的父親死後十幾天,吳楚七國果然反叛,以誅殺晁錯為名義。等到竇嬰、袁盎進言,皇上就命令晁錯穿着朝服,在東市把他處死。
晁錯死後,謁者僕射鄧公擔任校尉,攻打吳楚的軍隊時,他擔任將領。回京城後,上書報告軍事情況,進諫皇上。皇上問道:“你從軍中來,聽到晁錯死了,吳楚的軍隊退了沒有?”鄧公説:“吳王蓄意謀反已經有幾十年了啊,他為你削減他的封地而發怒,所以以誅殺晁錯為名義,他的本意並不在晃錯呀。再説我擔心天下的人從此都將閉口,再也不敢進言了。”皇上説:“為什麼呢?”鄧公説:“晁錯擔心諸侯強大了不能夠制服,所以請求削減諸侯的封地,藉以尊寵朝廷,這實在是關乎萬世的好事啊。計劃才開始實行,突然遭到殺戮,對內堵塞了忠臣的口,對外反而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為陛下這樣做是不足取的。”此時景帝沉默了好久,説:“您的話很對,我也悔恨這件事。”於是任命鄧公擔任城陽中尉。

晁錯作者簡介

李贄(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原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贅,號宏甫,又號卓吾,又別號温陵曙上等。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不應會試。歷任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死在獄中。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2] 
參考資料
  • 1.    李贄.焚書-續焚書:嶽麓書社,1990年
  • 2.    劉青文主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鑑賞: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0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