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昭然若揭

(漢語成語)

鎖定
昭然若揭(拼音:zhāo rán ruò jiē)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莊子及其後學《莊子·山木》。 [1] 
昭然若揭(昭然:明顯的樣子;揭:舉)像舉着太陽、月亮走路那樣明顯。指含義非常明顯或真相完全暴露。偏正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6] 
中文名
(昭然若揭
拼    音
zhāo rán ruò jiē
近義詞
彰明較著眾目昭彰
反義詞
真偽莫辨
出    處
《莊子·山木》
注音字母
ㄓㄠ ㄖㄢˊ ㄖㄨㄛˋ ㄐㄧㄝ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昭然若揭成語出處

戰國·莊子及其後學《莊子·山木》:“子獨不聞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軀,具而九竅,無中道天於聾盲跛塞而比於人數,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1]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昭然若揭”。 [1] 

昭然若揭成語故事

春秋時,魯國有個名叫孫休的人,經常同他老師扁慶子議論修身處世的學問。 [3] 
一天他又來到扁達子家,進門後就唉聲嘆氣地説:“我的命運真不好。在田裏種莊稼,卻得不到好收成,到朝廷去做官,又遇不到賢明的君主;我被放逐到鄉間,還要遭到鄉官的嫌棄。我究竟有什麼過錯得罪了老天,才遭到這樣的惡運?” [3] 
聽了孫休的話,扁慶子非常同情,安慰地説:“你不知道聖人如何確定自己的行為吧?他們非常清高,所以能忘記腹中肝膽的存在,對外面發生的事情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心胸中坦坦蕩蕩,一粒灰塵也沒有,就像生活在塵世之外。” [3] 
接着,扁慶子談到了孫休:“可是你呢,儘想着俗人的事情,表達自己的慾望炫耀自己的才能又是那麼明顯,就像高舉着太陽和月亮行走那樣明白清楚。這怎麼能做到像聖人那樣呢?你的身體長得很完全,五官一個也不少,生下來後沒有因為病或天災變成聾子,瞎子、跛子,又生兒育女,享天倫之樂,這不是已經很好了?難道還有閒工夫怨恨老天嗎?我勸你快回家去吧,別再白費精神啦!” [3] 

昭然若揭成語寓意

扮得很有才能,以求譁眾取寵;裝扮得很有修養,以顯示別人品行低下。孫休的勢利之心猶如昭昭日月人盡皆知,卻還標榜自己是懷才不遇的賢人,憤憤世道不公,到頭來,被鄉里人擯棄,被地方官放逐。成語告訴人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人們不僅注意事物的外表,還會注意事物的內在,所以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表裏如一,內容和形式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4-5] 

昭然若揭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昭然若揭”像舉着太陽、月亮走路那樣明顯。指含義非常明顯或真相完全暴露。偏正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6] 
運用示例
南宋·洪邁《跋御製春賦》:“《元首》之歌,《薰風》之辭,湯盤之銘,方策所載,昭然若揭日月。漢祖沛中之歌,高簡雄伉,讀之竦然,使人毛髮欲立。” [7]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易教中》:“先儒之釋《易》,未有明通若孔氏者也。得其説而進推之,《易》為王者改制之巨典,事與治歷明時相表裏,其義昭然若揭矣。” [1] 
清·吳棠杜詩鏡銓》序:“讀詩者,息眾説之紛拿,仰光焰之萬丈,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 [6] 
清·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三》:“文宗語絕無藴蓄,而陰懷嫉忮之心,已昭然若揭。使明宗蚤覺,何至墮其術中。” [8]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七七回:“承電示撤消軍院,愛國之忱,昭然若揭。” [6]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977
  • 2.    陳宗川,王敏華著. 走進莊子的世界[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20.05:93
  • 3.    吳兆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 下[M]. 北京:京華出版社, 2002.04:1053
  • 4.    徐尚衡編;莫礪鋒總主編. 中國經典 中國成語 少年版[M]. 南京: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2.06:312
  • 5.    丁豔麗編著. 《論語》的智慧[M]. 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5.12:233
  • 6.    昭然若揭的解釋|昭然若揭的意思|漢典“昭然若揭”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3-30]
  • 7.    詩詞 洪邁 跋御製春賦  .搜韻[引用日期2024-03-30]
  • 8.    朱瑞汶編,成語探源辭典,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0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