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昭武城

鎖定
兩千多年前,在弱水下游有一座有名的古城——昭武城。
昭武城是月氏民族的活動中心,這是張掖歷史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1] 
中文名
昭武城
類    別
月氏民族的活動中心
時    代
新石器時代
地    點
弱水下游

目錄

昭武城簡介

遠在新石器時代,月氏人已經開通了“玉石之路”,將新疆和田的玉石駝運至堯舜的都城交易,換取中原的絲綢。這種原始的貿易歷經夏、商、週三代,一直沒有停止。春秋時期,月氏人的活動範圍大大拓展,向東直到隴西,與秦國建立物物交換關係,成為秦與西方各族貨物流通的中介。戰國時期,西域康國的商隊千里迢迢到達昭武城,將中原的絲綢運往西方,可以説是開通了最早的絲綢之路

昭武城建築歷程

戰國後期,月氏的勢力大大發展起來,已有“控弦十萬”之眾。它一舉擊敗烏孫,盡佔了河西地區。昭武城恰恰在河西的中心地點,這裏土地肥沃,水草豐茂,成了月氏人繁衍生息的樂園。西漢前期為月氏的鼎盛時期,漢王朝與月氏結好,在安定郡鶉陰縣(今靖遠)開闢“月氏道”,月氏商隊可由此過黃河直達長安。
秦時,北邊的匈奴漸漸強大起來,冒頓單于先打敗了東邊的東胡,回過頭來又西攻月氏。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匈奴攻佔昭武城,殺月氏王。月氏抵擋不住匈奴的功勢,被迫放棄自己的家園,向西遷徙至新疆伊犁河南部定居下來,史稱“大月氏”。一些跟不上西遷隊伍的老弱者留下來進了南山(祁連山),歷史上稱為“小月氏”。
後來,月氏再次受到匈奴的打擊,又繼續西遷到阿富汗境內阿姆河,擊破大夏,建立了大月氏國。大月氏人後來又逐漸強大,由衰轉盛。
匈奴佔領河西后,開闢昭武城為商貿城,讓與康國人經營貿易,接待西域各國商隊,並代匈奴徵税。而他們始終不忘弱水之畔的故鄉昭武城,其支庶王分別建立的九國皆以昭武為姓,以示不忘故國之意,這便是有名的“昭武九姓”。匈奴統治河西55年,於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降漢。漢武帝在河西建郡縣,仍置昭武縣,歸張掖郡管轄。到西晉時,因避皇帝司馬昭之諱,改昭武為臨澤。
昔時昭武城的位置,據推猜大約在今天臨澤縣鴨暖鄉。古城痕跡雖已無存,但此處至今還有一個昭武村。據村中老人説,依祖上老輩人的世代傳説,他們就是當初住在昭武城中的月氏人的後代。不過,事實上現在的昭武村,地點已稍有挪動,因為歷史上河流改道,舊時昭武城已變為河牀。這種説法已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民間傳説的成分,但昔日的昭武城和今天的昭武村,絕非是偶然的巧合,自有其歷史淵源所在。我們由今日昭武村想像着兩千多年前的歷史變遷,古老的昭武城彷彿就在歷史的遠處巍然屹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