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昭明寺

鎖定
昭明寺建於南朝梁大通年間,相傳為昭明太子蕭統所建。經過明嘉靖年間至今的多次重修,如今寺內保存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六角磚塔等建築。其中,昭明太子塔是福建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樓閣式仿木結構空心磚塔。寺內還供奉有迎自斯里蘭卡的釋迦牟尼佛舍利一粒,為鎮寺之寶。此外,寺內收藏南朝梁編選的《昭明文選》,也讓昭明寺在福鼎當地300多座寺廟中,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中文名
昭明寺
類    型
佛教寺廟
建    造
南朝梁大通年間
位    置
福建省
簡介
  近年來,隨着閩台佛教界交流互動持續增多,從2007年開始,昭明寺主辦了每兩年一屆的“閩台千僧齋法會”活動,每次都有數百名台灣嘉賓參加,成為閩台佛教界交流中規模較大的活動之一。日前,前來參訪的台灣佛教界知名人士海濤大法師表示,由於台灣高僧多數來自福建,對於福鼎昭明寺保存的《昭明文選》,台灣佛教界更是喜聞樂見,“因為台灣佛教七成多都是由福建傳入的,來昭明寺朝拜時,可以從這些書籍中獲知宗教法脈”。
海濤大法師所説的《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其選錄了先秦至南朝梁100多個作者、700餘篇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因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選,故稱為《昭明文選》。2010年,為挖掘、整理和研究以“昭明文化”為主題的傳統文化思想,福鼎市成立了昭明文化研究會,並每年舉辦閩台昭明文化論壇大會,吸引了許多台灣嘉賓和佛教界人士參加。
近年來,台灣佛教界人士和信眾來昭明寺進香的人數逐年增長。上世紀80年代,台灣佛教界人士還曾在台北募集善款,幫助當地修復昭明寺鐘樓。經過持續不斷的保護與傳承,如今,昭明寺不僅成為當地保護佛教歷史文化的範例,更成為福鼎城郊的一大勝景,其“昭明夕照”也被譽為“桐城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