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青創作的新詩)

鎖定
《春》是現代詩人艾青於1937年4月,為紀念左聯五烈士而創作的一首新詩。這首詩把烈士的犧牲與春天的到來直接地聯繫起來,除了表現出作者對於反動派的瘋狂屠殺的憤怒和仇恨之外,還表現着一種堅定的信念:任何瘋狂的鎮壓和屠殺都無濟於事,烈士們所付出的鮮血代價,是以迎來一個更美好的春天為報償的。這首詩佈局縝密,結構嚴謹,很好的利用了人的聯想力是可以轉化的這個特點。
作品名稱
作    者
艾青
作品出處
《曠野》
文學體裁
新詩
創作時間
1937年4月

作品原文

春天了
龍華的桃花開了
在那些夜間開了
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
那些夜是沒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颳着風的
那些夜聽着寡婦的咽泣
而這古老的土地呀
隨時都像一隻飢渴的野獸
舐吮着年輕人的血液
頑強的人之子的血液
於是經過了悠長的冬日
經過了冰雪的季節
經過了無限睏乏的期待
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
在神話般的夜裏
在東方的深黑的夜裏
爆開了無數的蓓蕾
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
人問:春從何處來?
我説:來自郊外的墓窟。 [1] 

創作背景

柔石、殷夫、胡也頻、李偉森、馮鏗,這五位年輕的革命者、作家和詩人,在龍華被國民黨反動派無情地殺害了。這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在當時震撼了全國。面對這一殘酷的嚴重事件,革命的詩人、文學家們無不滿腔怒火、義憤填膺。當時作為一個年輕詩人的艾青,同樣也是怒不可遏。1937年4月,詩人為紀念左聯五烈士而創作了這首詩。 [2] 

文學賞析

詩人寫《春》,始終是圍繞着“桃花”展開的。“桃花”這一形象,成為這首詩成功與否的關鍵。
詩一開始,詩人就開門見山地點出了“春”,點出了“桃花”:“春天了,龍華的桃花開了”。這是實寫,也是虛寫。實寫:五烈士犧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開放。虛寫:這“春天”,這“桃花”,具有象徵意義,象徵着光明,象徵着新的社會。當然,光看這兩句,還看不出這種象徵意義,只有隨着下面展開的詩句,才能瞭然。只讀這兩句,讀者很難猜到詩人往下如何寫。讀了下面的詩句,就不能不驚歎詩人轉折的高明瞭,而且這種轉折極其自然。
“在那些夜間開了”這一句,點出“桃花”開的環境——在夜間,詩人便緊緊抓住這“夜”,展開了刻劃:指出那些夜間是“血斑點點的”,是“沒有星光的”,是“颳着風的”,“聽着寡婦的咽泣”。詩人由寫“桃花”,轉入寫“桃花”開的環境,不僅自然,詩人的一種意圖也隨之而出了:詩人沒有直接寫劊子手們的猙獰面目,沒能直接寫他們的殘忍,只這幾句,已把劊子手們的殘酷寫得入木三分。這幾句,構成了一幅令人怵目驚心的圖畫。詩人的控訴,詩人的憤怒也油然而生。
接着,詩人把這種殘酷,這種控訴和憤怒,很自然地擴展開去,以進一步擴大詩的內涵:“這古老的土地呀/隨時都像一隻飢渴的野獸/舐吮着年輕人的血液/頑強的人之子的血液”。這裏,詩人又巧妙地把筆落在“血”的刻劃上,這不僅強調“血”,進一步強調“野獸”的殘酷,進一步增強控訴和憤怒的力量,而且為下面的詩句作了鋪墊。
“於是經過了悠長的冬日/經過了冰雪的季節/經過了無限固乏的期待/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在神話般的夜裏/在東方的深黑的夜裏/爆開了無數的蓓蕾/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這幾句詩,把“血跡”和“桃花”、和“春天”又巧妙地聯繫起來,把五烈士流血的深刻意義極含蓄地表達出來,也把詩人對五烈士英勇就義的崇敬寫了出來,同時也寫出詩人對未來的信心——這些烈士的血不會白流,春天一定會到來。儘管還要經過“悠長的冬日”、“冰雪的季節”、“無限睏乏的期待”,但一定會到來。由“桃花”、“春天”寫起,又落在“桃花”、“春”上,整個詩不僅完整,而且博大的內涵也豁然而出了,“桃花”及“春天”的象徵意義也使讀者領悟了。“桃花”與“血跡”的聯繫,是詩人構思的關鍵,也是這首詩成功的關鍵。
詩寫到此,本來可以結束。但詩人並未就此打住,在後面又寫了兩句:“人問:春從何處來?/我説:來自郊外的墓窟”。這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是這首詩的整個內涵濃縮而成的,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春天的到來,是由千萬烈士的英勇犧牲換來的,這一思想,更集中地點了出來。
詩人説:“在不自由的歲月裏我歌唱自由,我是被壓迫的民族我歌唱解放。”《春》這首詩,就是詩人這一信念的傑作。從上面的分析中,讀者還學習到了詩人是如何歌唱的。 [2]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散文家餘秋雨:起步處的平穩具有牽引力,牽引出了全詩;了結處的平穩也具有牽引力,以一種貌似怪誕的問答牽引出讀者更深廣的思索。這種結體方式,使這首在內容上具有明顯時間性的作品具備了跨越時間的藝術魅力。(《新詩鑑賞辭典》) [3] 
詩歌評論家葉櫓:艾青的這幾句詩,像數學上累進加法一樣,語言的分量一句比一句重,而情的濃度也層層加碼,在一系列意象中,隨着詩句的層次遞進,把人的聯想發揮到極致,同時也把人的感情激發升騰起來,使人在感受上產生一種應接不暇的壓迫感。(《艾青詩歌欣賞》) [4] 
現代文藝理論家、詩人胡風:這是艾青在國民黨壓迫的陰暗環境下第一次用革命詩人的精神面貌公開地站到了讀者面前。(《懷春室詩文》) [5] 

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年),浙江金華人,現代文學家、詩人。192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33年第一次用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生活和勞動,創作中斷了二十餘年。1979年平反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等職。1985年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勳章。 [6] 
參考資料
  • 1.    中國現代文學館編.艾青文集:華夏出版社,2000.5:67-68
  • 2.    牛漢,郭寶臣主編.艾青:中國和平出版社,2002.02:86-89
  • 3.    公木主編.新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11(2006.12重印):368-370
  • 4.    葉櫓著.艾青詩歌欣賞:廣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07月:46
  • 5.    胡風著.懷春室詩文:武漢出版社,2006年01月:136
  • 6.    賈麗春等編.高中語文作家作者簡介.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88.0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