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賦

(南北朝庾信賦作)

鎖定
《春賦》是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的賦作。此賦描寫統治階級春遊時的狂歡極樂,曲折地表現了梁初社會繁榮氣象,表現了一種得意的昇平的歡樂情緒。全賦以大量的典故與輕靡的情思來表現對春天的讚美,辭藻絢麗,對仗工整,充分表現了六朝的綺靡文風。
作品名稱
春賦
作    者
庾信
創作年代
南朝
出    處
六朝文絜
作品體裁
辭賦

春賦作品原文

春賦
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裏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並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開上林而競入,擁河橋而爭渡
出麗華之金屋,下飛燕之蘭宮。釵朵多而訝重,髻鬟高而畏風。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影來池裏,花落衫中。
苔始綠而藏魚,麥才青而覆雉。吹簫弄玉之台,鳴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豐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醱醅。芙蓉玉碗,蓮子金盃。新芽竹筍,細核楊梅。綠珠捧琴至,文君送酒來
玉管初調,鳴弦暫撫。《陽春》《淥水》之曲,對鳳回鸞之舞。更炙笙簧,還移箏柱。月入歌扇,花承節鼓。協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車小苑,連騎長楊。金鞍始被,柘弓新張。拂塵看馬埒,分朋入射堂。馬是天池之龍種,帶乃荊山之玉梁。豔錦安天鹿,新綾織鳳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鏤薄窄衫袖,穿珠帖領巾。百丈山頭日欲斜,三晡未醉莫還家。池中水影懸勝鏡,屋裏衣香不如花。 [1] 

春賦註釋譯文

春賦詞句註釋

①宜春苑:指宜春下苑,漢武帝所造,在今陝西西安。
②披香殿:漢武帝時宮殿名,在今陝西西安。
③新年:一年之始,指春天。囀(zhuàn):形容鳥聲婉轉。
④楊花:柳絮。
⑤河陽:今河南孟州西北,晉代文人潘岳曾為河陽令。
⑥金谷:晉代富豪石崇所建之金谷園,在今河南洛陽西北。
⑦遊絲:春天蟲類活躍,所吐之絲很長,到處飛揚。兩句言草多絲長,礙人行路。
⑧上林:宮苑名,漢武帝所建,在今陝西西安附近,本為秦舊苑,漢武帝增廣之,方三百餘里,離宮七十餘所,苑中養百獸,名果異卉三千餘種。
⑨河橋:古橋名,晉杜預建,在今河南孟縣西南,東晉以後常為兵爭之地。
⑩麗華:指陰麗華,東漢光武帝皇后。金屋:漢武帝兒時曾説如果能娶阿嬌(陳皇后)為妻,當以金屋藏之,這裏指華麗的宮室。
⑪飛燕:趙飛燕,西漢成帝皇后。蘭宮:與上句“金屋”一樣都泛指華麗的宮室。
⑫釵朵:做成花朵形狀的釵。訝重:指首飾很多,重得嚇人。
⑬髻鬟(huán):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式,將頭髮盤起束於頭頂。
⑭將:與。爭綠:當時婦女用一種綠色顏料描眉,眉痕微綠,故言眉柳爭綠。
⑮弄玉:秦穆公女,蕭史妻。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穆公為之築鳳凰台。一夕,吹簫引鳳至,與弄玉隨鳳仙去。
⑯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輕盈。
⑰戚里:漢代外戚居住地。
⑱新豐:西漢高祖十年(前197)的驪邑縣改名,在今陝西臨潼區東北陰盤城。
⑲石榴:指石榴酒。
⑳蒲桃:即葡萄,亦指酒。醱醅(pō pēi):未過濾的重釀酒。
㉑綠珠:晉石崇的歌妓,美而豔,善吹笛。
㉒文君:指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後,在臨邛賣酒,文君親自當壚。
㉓陽春:古代高雅的樂曲。淥(lù)水:古樂曲。
㉔對鳳回鸞:形容舞姿翩躚。
㉕炙:薰陶。笙簧:吹笙鼓簧。
㉖月入歌扇:扇作滿月形。
㉗節鼓:古樂器,狀如博局,中開圓孔,鼓置其中,擊之以為樂曲節奏。
㉘協律都尉:掌管音節的官職。漢武帝時,李延年為協律都尉,這裏即代指李延年之類精通音樂的人。
㉙射雉中郎:指晉潘岳。嶽曾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於騎射省,而且作有《射雉賦》。
㉚苑:養禽獸,植樹木供帝王遊樂打獵的場所。
㉛長楊:指漢長楊榭,在長楊宮,秋冬在此校獵。
㉜柘弓:用柘(桑屬)材製成的良弓。
㉝馬埒(liè):射箭跑馬的馳道兩側所建的矮牆。
㉞分朋:分羣,分批。
㉟天池:指青海湖。
㊱荊山:在今湖北沮水、漳水發源處,產玉。玉梁:帶名。
㊲三日:指農曆三月三日上巳節。古人於是日至河邊洗濯,併為曲水流觴之飲,以驅邪祈福。梁時此俗猶盛。曲水:流水環曲為渠,古人於上巳節在水邊舉行宴會,在水渠中放置酒杯,任其漂流,流到誰的面前,誰就用來飲酒。河津:河邊渡口。
㊳解神:祈神還願。
㊴流杯客:傳説東漢年間,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見桃樹下有一杯流出,內有胡麻飯,後遇到兩個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後還家,子孫已過了七代。
㊵沙頭:水旁之地。東晉永和三年,桓温伐蜀,從山陽出江南,李勢遣將拒温,將士從沙頭津北渡。
㊶鏤薄:刻鏤金薄作為頭飾。薄,通“箔”。
㊷帖:貼近,這裏是搭配的意思。
㊸三晡:傍晚時分。
㊹勝:美好。 [1] 

春賦白話譯文

宜春下苑的春天又回來了,披香殿里正趕製春裝。新年伊始的鳥鳴婉轉動聽,早春二月的柳絮滿路飛揚。就好像來到了河陽縣,眼前都是桃李的花朵;又像是進入金谷園,到處是青翠的林木。一叢叢香草妨礙了遊人的腳步,一縷縷遊絲攔住了幽邃的去路。
美女們一下子擁進上林苑,紛紛爭搶着渡過河橋。她們有的來自陰麗華的金屋,有的來自趙飛燕的椒房。頭上的朵朵金釵重得嚇人,高聳的發誓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黛眉和綠柳互相襯托,面頰同桃花一般嬌紅。她們的身影倒映在池水中,衫袖上灑滿了繽紛的落英。
初染綠色的苔草下有魚兒嬉遊,青青的麥壟間遮蔽着雉雞。樓台上吹奏着弄玉悠揚的簫聲,水波里伴和着洛神玉佩的鏘鳴。這裏有戚里富家的豪華氣派,又有新豐城裏的美酒佳餚。石榴汁香氣四溢,陳葡萄酒愈加甘醇。荷花似的玉碗玲瓏剔透,蓮房樣的金盃璨璨生輝。既有鮮嫩的竹筍,又有細核楊梅。捧琴奏樂的是歌妓綠珠,行觴勸酒的是才女文君。
玉管調準了樂音,弦端彈出了琴聲。歌喉唱出了《陽春》《淥水》之曲,舞袖飄揚如鸞鳳的飛歌。笙簧渲染着氣氛,弦柱變換着樂拍。歌扇團團如滿月,節鼓聲聲催傳花。在座的有嫺熟樂律的李都尉,亦有精於騎射的潘中郎。或者停車小苑,流連光景;或者移步長楊,醉心射獵。但見馬備金鞍,良弓在手,馳道上煙生瀰漫,一隊隊射手進入校場。他們的坐騎是天池的龍種,腰帶鑲嵌着荊山的美玉。錦袍上繡着吉樣的白鹿,綾襖上織出如意的鳳凰。
三月三日是曲水飲禊的節日,河邊一天到晚是洗濯祈神的遊人。樹下有人流杯聚飲,灘頭有人橫渡戲水。一個個衫袖上妝飾着彩箔,領巾上點綴着珠玉。高高的山頭上日已偏斜,遊人們不醉酒盡興便不回家。春水照人勝過屋裏懸掛的明鏡,衣衫薰染的香氣比不過户外的春花。 [1] 

春賦創作背景

此賦是庾信早年的作品,作於南朝,當時庾信為梁昭明太子東宮抄撰學士。梁武帝在開國之初較關心政治,“勤於政務,孜孜無怠。”(《梁書·本紀》)他曾下詔禁止豪強封固山林沼澤;實行過土斷法(即以土地定户籍,使民安其居);設立過肺石函申訴。因而梁初社會出現了“西盡浮玉,南琛沒羽,吳歈越吟,荊豔楚舞。草木之遇陽春,魚龍之逢風雨。五十年中,江表無事”(《哀江南賦》)的小康太平局面。在這種“朝野歡娛,池枱鐘鼓”的表面繁榮氣氛中,整個統治階層自然充滿着生的喜悦和生的鼓舞,一種興奮的得意情緒,一種平步青雲的優生感,在統治者的意念中形成。《春賦》正是為反映統治者們這種熱烈的情緒、得意的心境、平穩的生活願望而作的。 [1]  [2] 

春賦作品鑑賞

春賦整體賞析

《春賦》是一支明快的春之圓舞曲,又是一幅絢麗的春之遊樂圖。全文以鮮麗的色彩,輕靡的情思,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讚美。文中大量化用典故,來描摹春景,狀貌遊人的情態,不僅不顯得隱晦,而且造出了時空、人物上古今錯陳、迷離恍惚的美好幻覺,更加濃了賦春的色彩和情趣。和庾信後期的賦作相比,雖然缺少剛健蒼茫的開闊和深沉,但從充滿青春活力而言,畢竟還是妍麗可喜的。
此賦曲折地表現了梁初社會繁榮氣象,表現了一種得意的昇平的歡樂情緒。當然,在這篇賦中是找不到人民的藝術形象的。它所描寫的是統治者和宮妃們在“春苑”中的歡樂情景和熱鬧場面。但衡量作品,並不能因為描寫的對象是統治者和宮妃,就否定它有反映現實的價值。作品的客觀效果往往是大於作家的寫作意圖的。只要把它和作者《哀江南賦》的“於時朝野歡娛”一段並讀,就能體會到它很藝術地表現了梁初社會的太平景象了。
這篇《春賦》篇幅雖小,卻通篇都是對偶,稱之為他的前期代表作,從文學上看也是當之無愧的。庾信不僅在賦和詩中經常使用對偶,就是在碑文中也是習慣於用對偶的。對偶對庾信來説是語言習慣,是常用的語言模式,成了他的語言風格的一部分。《春賦》是由三十一個對偶組成的。從頭到尾無一不是對偶。其中只有一聯,在形式上可以不算對偶。“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其實這也可以算做寬式對偶,是明顯對稱的。同時,此賦大量運用修辭手法,包括比喻、誇張、比擬、映襯等,用典尤其多,共有十一個典故。其中開頭十二句就用了八個典故。
“賦”的本義是敷陳其事。作為文體,則是要“鋪採摛文,體物寫志”(《文心雕龍·詮賦》)。庾信的這篇賦偏於寫景,耽於逸樂,誇飾宮廷生活,無非為帝王的遊賞助興,其志趣無可稱道。所可稱道者,在於鋪採摛文的手段,選聲煉色的造詣。就造句形式上説,開頭與結尾處多七言句,聲律近於詩,正所謂啓唐人七古之先鞭。末段五、七言句相雜成文,婉轉流利,風情翹秀。至於“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二句,不但屬對精絕,而且刻畫微妙。後來,初唐的王勃效仿庾體,在《滕王閣序》中造句説:“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堪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再就描摹聲色上説,《春賦》亦不乏秀句。如“釵朵多而訝重,髻鬟高而畏風”,下筆輕靈,形象宛在;“影來池裏,花落衫中”,自然流出,卻有無盡情致。又如“月入歌扇,花承節鼓”,讀之如見其形,如聞其聲,令人心醉目眩。庾信的早年賦作多事白描,此賦亦然。但是,白描中溢光流彩,綺靡宕逸,這正是庾信遠俗獨到之處。 [2]  [3] 

春賦名家點評

中國賦學研究會原理事長馬積高賦史》:“《春賦》也不是泛寫春景,而是選擇了園林中的春色、宮廷中美人的春遊、宮苑中春天的歌舞騎射和三月三日曲水流觴的場景,這都是把握了以特殊表現一般的原則,出奇制勝。” [4]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錢鍾書談藝錄》:“子山辭賦,體物瀏亮、緣情綺靡之作,若《春賦》《七夕賦》《燈賦》《對燭賦》《鏡賦》《鴛鴦賦》,皆居南朝所為。” [6] 

春賦作者簡介

庾信(513—581),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親庾肩吾為南梁中書令,亦是文學家。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自幼隨父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其文學風格被稱為“徐庾體”。累官右衞將軍,封武康縣侯。侯景之亂時,庾信逃往江陵。後奉命出使西魏,因梁為西魏所滅,遂留居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後,更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清縣子,世稱其為“庾開府”。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為自己身仕敵國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憤。最終在隋文帝開皇元年(581)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贈原職,並加荊、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傳世,明人張溥輯有《庾開府集》。 [5] 
參考資料
  • 1.    魏耕原.歷代小賦觀止[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98-302
  • 2.    江振華.情文兼至 俳賦典範——淺談庾信的賦作[J].三明職業大學學報,1999(S2):30-33
  • 3.    宋振華.從庾信《春賦》中的對偶談到修辭[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1):67-74
  • 4.    馬積高.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40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037
  • 6.    錢鍾書.談藝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