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晚

(紀錄片)

鎖定
紀錄片《春晚》 [2-4]  拍攝5集,每集50分鐘。於2012年1月23日(大年初一)在中央電視台多個頻道滾動播出,是央視於2012年春節期間重點推出的首部紀錄片。
中文名
春晚(紀錄片)
類    別
人文歷史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切入點
2012年央視春晚為切入點
每集分鐘
50分鐘
首播時間
2012年1月23日
集    數
5 集
首播平台
CCTV-9

春晚簡介

紀錄片《春晚》以2012年央視春晚為切入點,跟蹤拍攝春晚的創作過程,同時穿插30年來春晚的變化成長,並融合有關的人物故事,從中折射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

春晚播出信息

春晚創作團隊

春晚團隊介紹

紀錄片《春晚》的創作團隊由大型電視紀錄片《再説長江》、《故宮》、《香港十年》、《澳門十年》的主創人員組成,共四十餘人。該團隊以對宏大主題的準確把握和細節體現,創意影像恢宏大氣,極具視覺表現力,音樂極富藝術感染力而見長,是央視紀錄片創作的重要團隊之一。

春晚團隊成員

  • 出品人:胡佔凡
  • 總監製:羅明
  • 監製:張寧
  • 製片人:周豔;史巖;陳曉卿;石世侖
  • 總導演:劉文
  • 執行總導演:李俠
  • 導演:荀博;劉華
  • 撰稿:張毓雄;李俠
  • 主攝影:張何;趙博淵
[1] 

春晚分集劇情

    第一集 相約三十年

    一張泛黃的春晚節目單,一把陳舊的木手槍道具,一張張老照片都在訴説着一個故事:《春晚》。不看春晚不過年,春晚已成為聯繫炎黃子孫的文化紐帶。春晚走過三十年,2012年春晚又有什麼期待?走進春晚幕後,尋找三十年的春晚記憶。


    第二集 回家過大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是春節的載體,春節是家的表達。“回家團圓”是中國人的心靈寄託與情感訴求。“回家團圓”也深深紮根於海外華人心中,是對家國故土的深深眷戀。“回家團圓”也是歷屆春晚不變的主題。走進春晚幕後,體會春晚“回家過大年”的這份感動。


    第三集 共同的追求

    每一次節目的選拔都充滿着汗水與淚水,大浪淘沙般地不斷篩選。每一次春晚都在追求一種超越,每一次演出都要求突破與完美, 從最初的籌備到最終的直播,一次成功的演出凝聚着台前幕後春晚人無數的心血。


    第四集 我要上春晚

    《我要上春晚》向每一個人打開了走向春晚舞台的大門。走過三十年,春晚從一個只屬於星光閃耀的舞台,變成了全民參與的夢想之地。春晚的選拔過程也使所有春晚人體會到成長比成功更加重要,成為未來的一個新的起點。


    第五集 永遠的春晚

    春晚留下了無數經典節目,無數的精彩瞬間,無數的温暖回憶。歷屆春晚也成為中國時尚的風向標。在歲月的記憶中,春晚給我們的生活留下可以尋找的痕跡,時代在影響着春晚,春晚也引領着時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