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比义》是中国学者傅隶朴撰写的《春秋》研究专著,1984年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作者基于经学研究成果,系统比较《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的经义阐释,旨在探析《春秋》思想内核 [1-2]。
全书采用逐节对照体例,首列经文,次分列三传注解,附以考辨评议。研究注重以经证传、以传释经,援引《诗经》《周礼》等典籍补正训诂,并以白话疏解文义。书中通过整合三传对历史事件的差异性阐释,如“梁亡”“齐鲁夹谷之会”等案例,梳理儒家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 [4-5]。考辨过程参考后世学者学说,结合文本分析与义理推论,构建了横向比对与纵向考据结合的学术框架 [3] [6]。
- 中文名
- 春秋三传比义
- 作 者
- 傅隶朴
- 出版时间
- 1984年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页 数
- 3册(584, 380, 580页)
- 定 价
- 8.65 元
- 装 帧
- 19厘米
内容介绍
播报编辑
此书之作,她朵腊志在对比三传解骗境承旬艰释《春秋》义理之得失优劣,以期在比较中得出对《春秋》的正确解释,彰阐其“微言大义”。逐节比较三传,先列经文.次分列三传之文,末列撰者“比义”。其法如微煮料壳格《自序》所言:“以传发经之微.以经正传之谬;于纸拒狱讲三传之得失。有可比较者,则传发经之微,以经正传之谬,其或仅煮柜厚有一传。无可比较者,亦必参伍其事义以妹樱柜为断,于后儒说《春秋》者之新义,有可以资三传之印证者,亦偶引之……遇三传名物制度之欠考者.则引《诗》、《礼》以补充之;辞义之晦涩难晓者。则用白话翻译之。”其持论公切,分析细致透辟,论断多精当。于三传及《春秋》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介绍
播报编辑
傅隶朴,字守知,湖北天门人。以世家科举之业,幼年教育,均在塾馆,诵习经史。成年后,入武昌教会学校文华书院习西文,时逢洋务盛行,立志习西洋文学及哲学,因家庭变故,无力西渡,为就业便利,入日本明治大学习法律,实非所好,故毕业后,未能安于司法工作,而投身于教育行政,精研勤思于词章义理之学。
1949年去台,执教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国文系二年级,因撰写《中国韵文概论》一书,由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纳入基本知识丛书印行。1954年赴日,在冈山大学开讲国学概论,撰成讲义,回台后,由教育部中华丛书委员会列入中华丛书印行。除仍在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系执教外,又在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讲授昭明文选,在私立淡江文理学院中文系讲授文心雕龙。1962年应南洋大学之聘,讲授中国文学批评、中国哲学史、修辞学等课,并撰写《中文修辞学》一书,由新加坡友联书报发行公司印行。1966年返台,在师大开授韩非子、淮南子、易经等课,在政大开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及左传等课。同时受正中书局国学萃编之特约,撰写赋选注及修辞学二书。1972年撰写《周易理解》一书,由台湾中华书局印行。《春秋三传比义》也已问世。任多所大学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