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砂仁

鎖定
春砂仁,廣東省陽春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 
春砂仁渾身是寶,花、果、根、莖、葉均可入藥。《中藥大辭典》載:“砂仁生產廣東、廣西等地……以陽春砂仁質量為優。”《中國藥學大辭典》載:“陽春砂仁飽滿堅實,氣味芬烈……其他砂仁則幹縮扁薄,氣味俱弱。”特別是《本草綱目》上也載有:“姜科植物春砂仁,性温味辛,功用行氣調味,和胃醒脾,主治胸脘脹滿,胃果食滯,噎膈嘔吐等症。”對陽春砂仁推崇之至。一直以來陽春人推陳出新,以春砂仁為原料,先後推出了“春砂酒”、“春砂白酒”、“春砂紅酒”等系列,近年又開發了“春砂蜜”、“春砂蜜餞”和“砂仁茶”等地方特色產品,遠銷各地。 [2] 
2005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春砂仁”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中文名
春砂仁
產地名稱
廣東省陽春市
品質特點
飽滿結實,氣味芬烈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2005年第107號公告 [3] 
批准時間
2005年12月28日

春砂仁產品特點

果形呈橢圓形或卵圓形,有不明顯的三稜,密生刺狀突起;果皮薄而軟,果實表面呈棕褐色,種子富含揮發油;具有“飽滿結實、氣味芬烈、甜、酸、苦、辣、鹹五味俱全”品質特徵;春砂仁味辛、性温,具有行氣調中,和胃醒脾,化濕消滯,止痛安胎的功效。 [1] 

春砂仁產地環境

陽春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11°16′27″—112°09′22″,北緯21°50′36″—22°41′01″。地勢從東北向西南延伸,近似長方形;境內四周羣山環抱,山峯起伏連綿;漠陽江從北向南縱貫境內,構成以漠陽江流域為中心的狹長低窪地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為狹長的河谷盆地和小平原。境內自然景觀秀麗,奇峯幽洞星羅棋佈。陽春,就是“漠水之陽,四季如春”之意。陽春市現已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稱號。陽春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由於全境羣山環抱、四面環山,風速小,風害少,氣候温和,年平均氣温22℃,平均日照2000h,平均無霜期342天,年積温6500—8000℃,年均降雨量1800—2200毫米,相對濕度75%—90%。陽春市全境以赤紅壤為主。土壤疏鬆、濕潤、肥沃,表面有機質含量大。陽春是廣東省著名農業大縣,也是廣東省林業生態縣之一。工業污染少,大氣、土壤和水源均沒有受到工業“三廢”污染,境內生態環境良好。十分有利於春砂仁的生長。因此,這樣的自然地理環境非常適宜春砂仁的生長。砂仁,列入姜科,豆蔻屬,是熱帶亞熱帶季雨林植物。 [1] 
陽春地理 陽春地理

春砂仁歷史淵源

春砂仁作為陽春市的地方特色產品,歷史悠久,是著名“四大南藥”之一,春砂仁以其獨特的優良品質使其在醫藥市場上享有盛譽。春砂仁在我國已有1300多年的應用歷史,原為野生,產於陽春縣,唐代已有記載。隋末唐初甄權的《藥性論》,宋代劉韓、馬志等人的《開寶本草》,元朝陳仁山的《藥物出產辨》等書籍對春砂仁均有記載。陳仁山《藥物出產辨》稱砂仁“產廣東陽春為最,以蟠龍山為第一”。可見,春砂仁是陽春的道地藥材,且歷代封建王朝均將其列為貢品。
春砂仁在解放前種植面積一直不是很大。據民國鄒魯《廣東通志》記載:陽春砂仁年產千餘斤,大半輸出境外。
解放後,地方政府致力陽春砂仁的發展,把種植砂仁作為山區農民致富門路之一。1949年,全縣砂仁種植面積3169畝,總產乾果2.7噸,平均畝產0.8公斤。 [1] 

春砂仁生產情況

2003年,陽春市春砂仁面積發展到63000畝,投產面積44100畝,總產乾果441噸,平均畝產10公斤。有2.1萬户10萬人從事春砂仁種植。 [1] 
春砂仁種植基地 春砂仁種植基地

春砂仁產品榮譽

2004年陽春市被國家授予“中國春砂仁之鄉”稱號。 [1] 
2005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春砂仁”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 

春砂仁地理標誌

春砂仁地域保護範圍

春砂仁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廣東省陽春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春砂仁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春府[2005]43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廣東省陽春市現轄行政區域。 [1] 

春砂仁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春砂仁 春砂仁
選擇海拔500米以下、坡度30度以下的山窩或山坡地,有雜木林作廕庇,土壤疏鬆、肥沃,表土為黑沙壤土,底土為黃泥土。
(二)育苗技術規程
1. 種子繁殖:
(1)選種。
選擇果粒大,種子成熟飽滿,無病蟲害的果實留作種用,每畝育苗地選用鮮果5至6千克。
(2)播種期。
隨採隨播。最好於當年8月底至9月初播種。
(3)播種方法。
採用點播法,在整好的苗牀上,按行距13至17釐米開溝,溝深1至1.5釐米,株距5至7釐米點播1至2粒種子。播種後撒上細碎火燒土及薄草,待幼苗出土時揭開。每畝播種濕籽0.6至0.8千克(相當於鮮果5至6千克)。
(4)撫育管理。
遮蔭:開始出苗時在蔭棚架上加覆蓋物,廕庇度60%至70%。
間苗、勻苗:當苗長出3至5釐米時,間苗、勻苗,株間相隔5至7釐米。
施肥:分別在幼苗長有4至5片和8至10片葉時施肥。
種苗 種苗
當苗高30釐米以上時即可定植。
2. 分株苗繁殖:
選擇生長健壯、分生能力強、無病蟲害、穗大果多的母株作種。從中挑選株高0.6米、葉5至10片,具1至2條新萌發、帶有鮮紅嫩芽的匍匐莖苗作為繁殖材料。
(三)栽培技術規程
於春季3至5月,秋季8至10月陰雨天,將種苗的匍匐莖向下或水平放置,使新生匍匐莖頂端露出土面,用鬆土覆蓋。老根莖覆蓋土6至9釐米,基部壓實,穴面略低於地面。每畝栽種1000至1500株。植後淋水並以落葉覆蓋穴面。
(四)田間管理
種植1至2年後,廕庇度為70%至80%;進入開花結實期,廕庇度50%至60%;保水力差或缺水源的地段,廕庇度保持70%左右。缺苗時應及時補苗。收果後要進行適當修剪,除割枯、弱、病殘苗外,每平方米生長密度保持40至50株。
人工輔助授粉:採用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其結實率。
(五)採收與加工
1. 採收季節:在每年的8月上旬至中旬。
2. 鮮果製成乾果方法:有焙乾法和曬乾法。
(六)質量特色
春砂仁 春砂仁
1. 外觀性狀:
呈橢圓形或卵圓形,有不明顯的三稜,長1.5至2釐米,直徑1至1.5釐米。表面棕褐色至黑竭色,密生刺狀突起,頂端有花被殘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軟。種子結集成團,具三鈍稜,中有白色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5至26粒。種子為不規則多面體,直徑2-3毫米;表面棕紅色或暗褐色,有細皺紋,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質硬,胚乳灰白色。氣芳香而濃烈,味辛涼、微苦。
2. 內在質量
揮發油含量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ⅩD法測定。本品以乾燥品計算,春砂仁果實含揮發油含量不得低於3.0毫升/克。 [1] 

春砂仁專用標誌使用

春砂仁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陽春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1] 
參考資料
  • 1.    春砂仁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引用日期2018-05-15]
  • 2.    春砂仁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5-15]
  • 3.    總局公告  .地理標誌網[引用日期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