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日憶李白

鎖定
《春日憶李白》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作。此詩抒發了作者對李白的讚譽和懷念之情。全詩感情真摯,文筆直率,懷念之情傾杯而出,詩人在抒發懷念之情的同時,高度評價了李白詩歌的重要地位和突出風格,因而這篇懷友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説更是一首詩歌鑑賞之作。其中“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作品名稱
春日憶李白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春日憶李白作品原文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1] 

春日憶李白註釋譯文

春日憶李白詞句註釋

⑴不羣:不平凡,高出於同輩。這句説明上句,思不羣故詩無敵。
⑵庾開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司徒、司空),世稱庾開府。
⑶俊逸:一作“豪邁”。鮑參軍:指鮑照。南朝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
⑷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今陝西西安)一帶,當時杜甫在此地。
⑸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當時李白在此地。
⑹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稱詩為文。細論文:一作“話斯文”。 [1]  [2]  [3] 

春日憶李白白話譯文

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地超出一般人。
李白的詩作既有庾信詩作的清新之氣,也有鮑照作品那種俊逸之風。
如今,我在渭北獨對着春日的樹木,而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雲,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同桌飲酒,再次仔細探討我們的詩作呢? [2] 

春日憶李白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玄宗天寶五載(746)或天寶六載(747)春杜甫居長安時所作。天寶三載(744),李白和杜甫在洛陽相遇,二人十分投機,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之後他們一起到宋州,在單父(今山東單縣南)以北的汶水上,和詩人高適相逢。後來又一起到大梁城。分手後李白趕往江東,杜甫奔赴長安。到達長安後,杜甫寫了好幾首懷念李白的詩,這首便是其中之一。 [2]  [3]  [4] 

春日憶李白作品鑑賞

春日憶李白整體賞析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從這方面來落筆的。開頭四句,一氣貫注,都是對李白詩的熱烈讚美。首句稱讚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説明,是説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於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着讚美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時的著名詩人。這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首聯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讚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羣”的分量。
對李白奇偉瑰麗的詩篇,杜甫在題贈或懷念李白的詩中,總是讚揚備至。從此詩坦蕩真率的讚語中,也可以見出杜甫對李白的詩作十分欽仰。這不僅表達了他對李白詩的無比喜愛,也體現了他們的誠摯友誼。這四句是因憶其人而憶及其詩,贊詩亦即憶人。但作者並不明説此意,而是通過第三聯寫離情,自然地加以補明。這樣處理,不但簡潔,還可避免平鋪直敍,而使詩意前後勾聯,曲折變化。
表面看來,第三聯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遊的江浙一帶地方。“春天樹”和“日暮雲”都只是平實敍出,未作任何修飾描繪。分開來看,兩句都很一般,並沒什麼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之中,卻有了一種奇妙的緊密的聯繫。也就是説,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時;而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雲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雲”,也帶着深重的離情。兩句詩,牽連着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回憶在一起時的種種美好時光,懸揣二人分別後的情形和此時的種種情狀,這當中有十分豐富的內容。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每個字都千錘百煉;語言非常樸素,含藴卻極豐富,是歷來傳頌的名句。《杜臆》引王慎中語譽為“淡中之工”,極為讚賞。
上面將離情寫得極深極濃,這就引出了末聯的熱切希望:“什麼時候才能再次歡聚,像過去那樣,把酒論詩啊!”把酒論詩,這是作者最難忘懷、最為嚮往的事,以此作結,正與詩的開頭呼應。説“重與”,是説過去曾經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願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尾餘意不盡,迴盪着作者的無限思情。
在內容和結構上,全詩以贊詩起,以“論文”結,由詩轉到人,由人又回到詩,轉折過接,極其自然,通篇始終貫穿着一個“憶”字,把對人和對詩的傾慕懷念,結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寫得深厚無比,情韻綿綿。 [4] 

春日憶李白名家點評

明代楊慎升庵詩話》:杜工部稱庾開府曰“清新”。清者,流麗而不濁滯;新者,創見而不陳腐也。 [5]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陳彝曰:“飄然思不羣”五字,得白之神。 [5] 
明末清初金聖嘆《杜詩解》:“白也”對“飄然”,妙絕,只如戲筆。“白也”字出《檀弓》。 [5] 
明末清初黃生杜詩説》:五句寓言己憶彼,六句懸度彼憶己,七八遂明言之。 [5] 
明末清初黃生、程志淳《唐詩摘鈔》:兩句對起,卻一意直下,杜多用此法。懷人詩必見其所在之地,送人詩必見其所往之地,詩中方有實境移不動。一結綰盡一篇之意。 [5]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説唐詩》:此作前後解,截然分開,其明秀之氣,使人爽目。……“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渭北”下裝“春天樹”,“江東”下裝“日暮雲”,三字奇麗,不滅天半朱霞也。前後六句贊他者,是詩;與他細論者,也是詩,而此二句忽從兩邊境界寫來,憑空橫截,眼中直無人在。 [5] 
清代巢父《唐詩從繩》:此前後二切格。起二句雖對,卻一氣直下,唯其“思不羣”、所以詩“無敵”。又是倒因起法。“清新”似“庾開府”,“俊逸”似“鮑參軍”,徑作五字,名“硬裝句”。對“渭北樹”,望“江東雲”,頭上藏二字,名“藏頭句”。五己地,六彼地,懷人詩必其見所在之地,方有賣境。七、八何時重與“尊酒”,相對細酌“論文”,分裝成句。
清代張謙宜《絸齋詩談》:“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景化為情,造句三昧也。似不用力,十分沉着。 [5] 
清代喬億劍溪説詩》:杜詩“俊逸鮑參軍”,“逸”字作奔逸之逸,才托出明遠精神,即是太白精神,今人多作閒逸矣。 [5]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頸聯遂為懷人粉本,情景雙關,一何藴藉! [5]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少陵在渭北,太白在江東,寫景而離情自見(“渭北”二句下)。 [5]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此篇純於詩學結契上立意。方其聚首稱詩,如逢庾、鮑,何其快也,一旦春雲迢遞,“細論”無期,有黯然神傷者矣。四十字一氣貫注,神駿無匹。 [5]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蔣雲:“細”字對三、四句看,自有微意(“重與”句下)。首句自是閲盡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讓一頭地語,竊謂古今詩人,舉不能出杜之範圍,惟太白天才超逸絕塵。杜所不能壓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 [5] 
清代李調元雨村詩話》:“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又不似稱白詩,亦直公自寫照也。 [5] 

春日憶李白作者簡介

杜甫畫像 杜甫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4
  • 2.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54
  • 3.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5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435-436
  • 5.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084-1085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