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季

(自然季節)

鎖定
春季,四季之一,季期在立春至立夏之間,含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等節氣。春,代表着温暖、生長。春季,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萌芽生長。 [6]  春季是冬夏季風交替轉換時期,冷空氣和暖濕氣流此消彼長。 [24] 
從節氣意義上講,我國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4月被定為春季。
我國現在劃分四季常採用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温”法,以5天平均氣温為標準,把冬季以後五天平均氣温穩定通過10℃時開始進入春季,當温度高於22℃時意味着春季的結束夏季的開始。 [1] 
《説文解字》解釋“春”,原本是個動詞,為“推也。從草從日,草春時生也”,就是草感受到太陽的召喚,應時而動,推開大地,生長出來的意思。《尚書·大傳》説:“春,出也,萬物之出也。”立的本義,是人站在大地上。 [25] 
中文名
春季
外文名
spring
季節特點
温暖、生長
氣温劃分
平均氣温10—22℃期間為春秋季
節氣定義
立春到立夏這一段時間
時    間
農曆正月至三月,公曆雨水至小滿
總體特徵
太陽高度角漸高,温度漸升

春季季節簡介

春季 春季
春季,是四季之一。從節氣意義上講,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春季的結束在立夏。二十四節氣是我國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四季劃分是以“四立”作為起始。在歷史發展中文化交流傳播,廿四節氣中反映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二分二至”四個節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先秦時期便在各地流傳。西方四季劃分是以“二分二至”作為四季的起始,即春分為春季的起始。“二分二至”中的春分還是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伊朗等國的新年,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愛爾蘭,2月~4月被定為春季。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開始傾向太陽,受到越來越多的太陽光直射,因而氣温開始升高。春季植物開始發芽生長,許多鮮花開放。冬眠的動物甦醒,許多以卵過冬的動物孵化,鳥類開始遷徙,離開越冬地向繁殖地進發。 [1-2]  [7] 

春季氣候

春季 春季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開始傾向太陽,受到越來越多的太陽光直射,因而氣温開始升高。春季植物開始發芽生長,許多鮮花開放。冬眠的動物甦醒,許多以卵過冬的動物孵化,鳥類開始遷徙,離開越冬地向繁殖地進發。許多動物在這段時間裏發情,因此中國也將春季稱為“萬物復甦”的季節。由於熱空氣開始北移,而冷空氣還往往依然徘徊,此外土地、水域與空氣温度上升的速度不同。從氣象角度來説,我國屬季風氣候區,春季是冬夏季風交替轉換時期,冷空氣和暖濕氣流此消彼長,互不相讓。南方地區,春天裏隔三岔五便有一股冷空氣侵入,與西南暖濕氣流交匯,形成陰雨天氣。 [23]  春季,在我國南方許多地方是多雨的季節,而在我國北方多數會少雨乾旱。在歐洲時常有很強的風暴,在北美洲往往出現龍捲風。
春季 春季
春季是一年的第一個季節,從立春節氣起,時序就進入春季了,春代表着温暖、生長。立春正是陽氣初生之時,萬物至此,漸次復甦。立春,在自然界,最顯著的特點是萬物開始有復甦的跡象。時至立春,在我國,北迴歸線及其以南一帶,可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撲面而來。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區,只能是説進入春天的前奏,萬物尚未復甦,還處於萬物閉藏的的冬天。對於北迴歸線以北地區來説,距北迴歸線(黃赤交角)越遠,進入春天越遲。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春”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入春天的前奏。 [8] 
有很多劃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把立春節氣的到來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學角度來劃定的。氣象部門一般以陽曆劃分四季,3-5月為春季。但這樣的劃分方法對於一些地方來説有個弊端,按這樣的方法3月份我國長江以南屬於春季,這時候長江流域固然桃紅柳綠,一派春光;可是黑龍江省卻依然寒風刺骨冰天雪地。因此,氣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種以氣温的高低變化作為四季劃分標準,即以5天平均氣温為標準。把冬季以後五天平均氣温穩定通過10℃時開始進入春季,當温度高於22℃時意味着春季的結束夏季的開始。 [3]  [22] 

春季節氣

春季立春

春季 春季
立春,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干支歷的歲始,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於每年公曆2月3-5日交節。立春,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在傳統觀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義。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天維建元,從寅開始,如《淮南子·天文訓》收錄:“帝張四維,運之以鬥,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醜,一歲而匝,終而復始”。十二月運行,週而復始,歲末十二月指醜方,正月又復還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進入全新的循環,萬象更新,新歲開啓。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為元月元日,立春是干支(歲、攝提)的歷元。《史記.天官書》將立春稱為“王者歲首”:“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始也”。春季為四時之首,立春又是春季之始,立春既是“四時之始”,又是一歲之首。 [4] 
廿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聯繫在一起的,有着久遠的歷史源頭。廿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星象與自然節律的變化規律,它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廿四節氣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廿四節氣發揮着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衍生出大量與之相關的民俗文化,藴含着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諸如立春(歲節)、清明、秋分(仲秋節)、冬至等一些節氣既是自然節氣也是民間重要節日,一歲之始的立春歲節更是諸節之首。立春曾是隆重盛大的歲節,在歷史發展中立春“歲節”民俗被挪到了陰陽合曆元月朔日,立春成了單純的節氣。 [5] 

春季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鬥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每年公曆2月18-20日交節。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着降雨開始,俗話説“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陰寒未盡,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氣息;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9] 
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曆2月18日至20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時至雨水節氣,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温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與冷空氣相遇,形成降雨,但降雨量級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 [10] 

春季驚蟄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鬥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於公曆3月5-6日交節。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温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 [11] 
驚蟄為干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髮之象。一歲十二個月建,每個月建對應一卦,卯月(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機;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 [12] 
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進程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13] 

春季春分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春季第四個節氣。鬥指壬,太陽黃經達0°,於每年公曆3月19~22日交節。春分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自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晝開始長於黑夜。春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這時節天氣暖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 [14] 
春分節氣在時間段上是指太陽位於黃經0°和15°之間的位置,即從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時段,公曆則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升分”等。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春分正當春季(立春至立夏)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15]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傳統四季劃分是以“四立”作為起始。在歷史發展中文化交流傳播,廿四節氣中反映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二分二至”四個節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先秦時期便在各地流傳。西方四季劃分春季是從“二分二至”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二分二至”中的春分還是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伊朗等國的新年,有着3000多年的歷史。 [7]  [16] 

春季清明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的第5個節氣。鬥指乙;太陽黃經為15°;於公曆4月04-06日交節。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變化的節氣,這個時節陽光明媚、草木萌動、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自然界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時至清明,在我國南方地區已氣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區也開始斷雪,漸漸進入陽光明媚的春天。
《淮南子·天文訓》:“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文中的“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歲時百問》:“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17-18] 

春季穀雨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第6個節氣,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鬥指辰;太陽黃經為30°;於每年公曆4月19日-21日交節。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正所謂“春雨貴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穀雨與雨水、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19]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故此得名。穀雨是反映降水現象的一個節氣,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非常適合穀類作物的生長。 [20] 
穀雨時節,在我國南方地區,往往開始明顯多雨,而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秦嶺-淮河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區之間的過渡地區,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劇減少。 [21] 

春季天文

春季 春季
地球赤道與其公轉軌道交角是四季更迭的根本原因。春季太陽直射點從南迴歸線逐漸北移,春分之後越過赤道,太陽直射北半球。在春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由近漸遠。每年的1月3日左右地球距離太陽最近。從黃道平面看來,太陽位於寶瓶座雙魚座、白羊座的背景上。

春季相關

春季農業影響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生長的季節。對農民來説,春季是播種農作物的季節。這也是“春雨貴於油”發揮作用的季節春雨也對農作物有着影響。

春季保健養生

春季 春季
春天的天氣變化最為反覆無常,使人出現種種不適症狀,患上種種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應注意保健養生。

春季文學藝術

歌曲《春天在哪裏》
歌曲《春天的故事》
小約翰·施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