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夕

(唐代詩人崔塗詩作)

鎖定
《春夕》是唐代詩人崔塗旅居湘鄂時所作的羈旅詩。此詩用清麗的語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時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寫得深婉感人,極富詩意,反映了詩人羈旅生涯中濃烈的苦悶情緒。全詩意象朦朧,意境深婉,格調沉鬱。
作品名稱
春夕
作品別名
春夕旅懷
作    者
崔塗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春夕作品原文

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胡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髮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1]  [4-5] 

春夕註釋譯文

春夕詞句註釋

⑴《全唐詩》此詩題下注:一本下有“旅懷”二字。
⑵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帶的城市,泛指旅途經過的楚地,作者另有《湘中秋懷迂客》《夷陵夜泊》等詩。首二句感時,慨嘆春光易逝。
⑶胡蝶:即“蝴蝶”。胡蝶夢:意即往事如夢。語出《莊子·內篇·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⑷子規:一作“杜鵑”,其鳴聲悽切。上句寫思家,下句寫春夕。子規(即杜鵑)夜啼切“春夕”,與“家萬里”聯繫。
⑸動:動輒、每每之意。經:一作“多”。絕:一作“別”。
⑹華髮:白髮。唯:一作“移”。滿鏡:一作“兩鬢”。
⑺五湖:春秋時,范蠡佐越王勾踐成就霸業之後,辭宮,乘扁舟泛五湖而去。這兩句説:我現在還沒有歸去,我要歸去就可以歸去,故鄉的五湖風景是沒有人來和我爭奪的。言外之意:既然如此為什麼還留滯他鄉呢?有自嘲意。 [1]  [2] 

春夕白話譯文

水不停地流走,花兒不斷地凋零,這是多麼無情啊。正是這無情的時節,我送着最後一縷春風吹過了楚城。在睡夢中夢見了萬里之外的家鄉,醒來時正值夜裏三更時分,杜鵑在樹枝上淒厲地啼叫。家鄉的來信動輒幾年都收不到,春天萬物萌生,鏡中的我卻已是滿頭白髮了。我現在是因為自己抱負未展而不願歸去,我要歸去時自然就歸去了,故鄉五湖的風景是沒有人來和我爭搶的。 [2] 

春夕創作背景

崔塗是江南人,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隴等地為客,自稱是“孤獨異鄉人”(《巴山道中除夜書懷》)。《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時所作。 [3] 

春夕作品鑑賞

春夕文學賞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六百七十九。詩一起筆,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遠流,春花凋謝。流水落花春去也——詩人深深感嘆春光易逝,歲月無情。詩第二句“送盡東風過楚城”更加感傷。詩人把春光(“東風”)擬人化了,依依為她送別。這裏,不是春風他送我回故鄉,而是他在異鄉送春歸。這一“送”字表達了詩人悽楚的情懷。詩人面對着落紅滿地、柳絮漫天的殘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鄉。由送春而牽動的思鄉之情,籠罩全篇。
以下句句寫的是思鄉衷曲。“胡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這一聯進入正題,寫“春夕”,寫得極為精粹,是傳誦的名句。詩人運用了新奇的造語,對仗工整,韻律和諧,創造出一種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寫夢境。由於遊子日有所思,夜間便結想成夢,夢見自己回到了萬里之外的家園。然而,這只不過象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翩翩飛舞於花間,雖然有趣,畢竟虛幻而短暫,醒來之後,蝴蝶還是蝴蝶,莊周還是莊周。遊子從“胡蝶夢”中獲得片刻的回鄉之樂,但夢醒以後,發現自己依舊孤眠異鄉,家園依舊遠隔萬里,豈不更加空虛、失望,更加觸動思鄉之情。何況此時又正當“子規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靜,月光如水;子規鳥(即杜鵑)在月下哀哀啼喚:“子歸!子歸!……”聽着子規啼,想着蝴蝶夢,遊子的心,該是何等的痛苦哀傷,真如李白詩句中所謂道“一叫一回腸一斷!”這裏,十四個字寫出了三層意思:由思鄉而入夢,一層;夢醒而更思鄉,二層;子規啼喚,愁上加愁,三層。這三層,一層比一層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襯,如蝴蝶夢與家萬里,一虛一實;蝴蝶夢與子規啼,一樂一悲;子規啼與三更月,一聲一色,構成一片清冷、淒涼、愁慘的氣氛,令人觸目傷懷。
上一聯以景傳情,下一聯則直接訴説思鄉之苦。“故園書動經年絕,華髮春唯滿鏡生。”詩人長期不能回家,連家信也動不動長年斷絕,音訊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憂心如焚。這句中的一個“動”字,把詩人那種由期待而沮喪、而嗟怨的複雜的心理,逼真地傳達出來了。“書動經年絕”暗示當時社會動亂不安。詩人愁家憂國到“華髮春唯滿鏡生”的程度。春天萬物萌生,欣欣向榮,而詩人卻唯獨生出了白髮滿頭。一個“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內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難以解脱。
詩的最後兩句更耐人尋味。“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這兩句是倒裝。從暗用五湖典故看,這裏的“歸”字,還含有歸隱田園之意。詩人僕僕風塵,仕途坎坷,“自是不歸歸便得”一語,是無可奈何的傷心話,深刻地反映出詩人在政治上走投無路、欲幹不能而又欲罷難休的苦悶、彷徨的心理。
這首詩情切境深,風格沉鬱。詩的前四句通過對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繪,緣情寫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間互相映襯、烘托,構成一片淒涼愁慘的氣氛。詩中沒有直接點出思鄉,而一片思鄉之情盪漾紙上。後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悽婉動人。尾聯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饒有情味。 [3] 

春夕名家點評

輿地紀勝》:(渠州)衝相寺距州城四十里,乃定光佛道場。此詩故老相傳是唐崔塗僖宗時避亂至蜀所題。今墨跡無存。唯定光巖間有題雲:“前進士崔塗由此閒眺,翌日北歸。”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水流是水無情,花謝是花無情。何謂無情?明見客不得歸,而盡送春不少住,是以曰無情也。何人胸中無春怨,如此卻是怨得太無賴矣。三,是家,卻不是家,卻是夢;卻又不是夢,卻是牀上客。四,是月,卻不是月,卻是鵑;卻又不是鵑,卻是一夜淚。自來寫旅懷,更無有苦於此者矣(首四句下)!五、六,一“動”字,一“惟”字,直是路絕心窮,電無法處。七、八,卻於更無法處之中,忽然易窮則變,變出如此十四字來,真令人一時讀之,忽地通身跳脱也(末四句下)。
《唐詩摘鈔》:“水流花謝”,過楚城而去,人卻羈繫於此,寸步不能動移,然則有情之人何堪對此無情之物乎!妙在突然埋怨花水,而其所以怨之之故,則又輕輕只接第二句,不細讀不知其意,此旅懷之最警策者也。三四倒在後,有作法。連“蝴蝶夢”三熟字,卻帶好了五六參差對:以“春”對“年”、“鏡”對“書”。“滿鏡”有意,俗本作“兩鬢”,索然矣。
《唐三體詩評》:旅懷即惡,不意忽生對鏡驚歎,於情事最生動也。
《唐七律選》:此亦膾炙人口之句,但終近俗調,奈何(“蝴蝶夢中”二句下)!
《山滿樓箋註唐詩七言律》:此詩之妙處在一起一結。
《唐體膚詮》:情生景,景生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縈紆縹緲,使讀者神為之移。劉、盧衣缽,此時尚在。
《西圃詩説》:唐人句如“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人爭傳之。然一覽便盡,初看整秀,熟視無神氣,以其字露也。
《近體秋陽》:“移”字絕奇,然詮“華髮”卻有至理。題雖《春夕》,而詩成於旅次,至此突起責其不歸,開寤歸法。口頭語也,披千古理障,呼世人魘寐(“自是不歸”句下)。
一瓢詩話》:崔禮山“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與“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同一妙理。
《唐詩箋註》:此春夕留滯楚中,感而有作也。
網師園唐詩箋》:秀語麗詞,妙能傳出旅情。
《唐七律雋》:此聯(按:指“蝴蝶夢中”一聯)如在人意中,而未有人説出,非是俗調,覺熟溜耳。 [4] 

春夕作者簡介

崔塗,生卒年不詳,字禮山,江南人。光啓四年(888),登進士第。飄泊窮年,遊蹤遍巴蜀、吳楚、秦隴、河洛等地,故其詩多羈旅離怨之作。有《崔塗詩》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08
  • 2.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439-440
  • 3.    何慶善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67-1368
  • 4.    春夕(唐·崔塗)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4-07-09]
  • 5.    全唐詩卷六百七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