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映山紅

(2023年胡宗琪執導的歌劇)

鎖定
《映山紅》是由胡宗琪執導,喻榮軍編劇,雷佳王喆王宏偉、王凱、王鶴翔、胡斯豪、關致京、閻司南主演的民族歌劇,於2023年11月22日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首演 [1-2] 
該劇講述了普通農家女子冬子媽在革命戰爭年代的成長曆程和堅定信仰的故事。
中文名
映山紅
演出地點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
類    型
歌劇
主    演
雷佳
王喆
主    演
王宏偉
王凱
王鶴翔 展開
主演
王宏偉
王凱
王鶴翔
胡斯豪
關致京
閻司南 收起
首演時間
2023年11月22日
導    演
胡宗琪

映山紅劇情簡介

1934年秋,紅軍主力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赤衞隊長潘行義要隨紅軍戰略轉移。黎明時分,冬子媽給丈夫打草鞋,準備行囊,一家人依依惜別。臨行前,父親留給潘冬子一顆紅五星。
紅軍主力剛剛離開,先前逃走的大土豪胡漢三就帶着地主還鄉團回到柳溪,他們瘋狂地對村民進行鎮壓與迫害,柳溪立刻陷入到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面對敵人的殘暴行徑,在赤衞隊書記吳修竹的帶領下,冬子媽和羣眾一起積極地進行抗爭。
紅軍在長征途中歷經了千辛萬苦,爬雪山、過草地,艱難前行,矢志不渝。游擊隊暫時轉入深山老林,赤衞隊書記吳修竹繼續與敵人進行戰鬥。吳修竹希望冬子媽能積極入黨,目睹此情此景的潘冬子感到無比的驕傲,他對黨也充滿着嚮往。
冬子媽和宋大爹帶着潘冬子下山,投入到新的戰鬥之中。冬子媽向羣眾們傳達了中央會議的精神,增強他們堅持鬥爭的勇氣和力量。會議召開時,被還鄉團發現,為了掩護鄉親們撤退,冬子媽視死如歸,毫不畏懼,勇敢地拉響了手榴彈,把敵人引開,自己卻不幸被胡漢三燒死在竹樓之上,壯烈犧牲。
熊熊大火化作了滿山絢麗的映山紅。在紅星的照耀下,潘冬子變得更加堅強,從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在盛開的映山紅的花叢中,他彷彿看到自己和父親一起正走在紅軍的隊伍之中,踏上了新的革命征途 [1] 

映山紅演職員表

映山紅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冬子媽 雷佳
冬子媽 王喆
潘行義 王宏偉
潘行義 王凱
吳修竹 王鶴翔
吳修竹 胡斯豪
胡漢三 關致京
胡漢三 閻司南
潘冬子 張名軒
潘冬子 李函熹

映山紅職員表

導演 胡宗琪
編劇 喻榮軍
道具 金繼峯
服裝設計 宋立
燈光 邢辛
展開
作曲
張千一
音樂顧問
傅庚辰
指揮
張國勇
舞美設計
王歡
音響設計
何飈
形體設計
俞辰曦
音效設計
宋小溪
合唱指揮
焦淼
以上資料參考 [1] 

映山紅角色介紹

  • 冬子媽
    演員 雷佳王喆

    潘冬子的母親、潘行義的妻子。1934年秋,為隨紅軍戰略轉移的丈夫打草鞋,準備行囊。紅軍離開後和羣眾一起積極對抗胡漢三帶領的地主還鄉團,在赤衞隊書記吳修竹的引領下入黨,向羣眾傳達中央會議精神,會議召開時為掩護鄉親們撤退,勇敢的拉響手雷,引開敵人,最終不幸被胡漢三燒死在竹樓上,壯烈犧牲。

  • 潘行義
    演員 王宏偉王凱

    潘冬子的父親、在紅軍中擔任赤衞隊長。1934年秋,隨紅軍主力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臨行前留給兒子一顆紅五星。

  • 吳修竹
    演員 王鶴翔 ;胡斯豪

    赤衞隊書記。1934年秋,紅軍主力離開後,在柳溪帶領羣眾積極抵抗大土豪胡漢三帶領的地主還鄉團,在游擊隊轉入深山後繼續與敵人進行戰鬥,介紹冬子媽入黨。

  • 胡漢三
    演員 關致京 ;閻司南

    柳溪地區大土豪。在紅軍主力離開後,帶着地主返鄉團回到柳溪,對當地村民瘋狂的鎮壓與迫害。在冬子媽召開會議,向羣眾傳達中央會議精神時被返鄉團發現,放火燒死了竹樓上的冬子媽。

  • 潘冬子
    演員 張名軒 ;李函熹

    赤衞隊長潘行義的兒子。在紅軍主力撤離柳溪後,跟着母親、宋大爹下山;當母親在熊熊大火中壯烈犧牲時,看着父親臨行前留下的紅五星,冬子變的更加堅強,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

以上資料參考 [4] 

映山紅幕後製作

劇本創作
《映山紅》以李心田創作的小説《閃閃的紅星》為藍本機進行改編。在繼承原作精神的基礎上,《映山紅》進行了必要且大膽的改編。由於原作是以少年英雄潘冬子為主角,考慮到小朋友很難完成歌劇主角的大量表演和唱段,所以該劇轉而選取原著小説中的冬子媽作為故事主人公,以冬子媽送郎、抗敵、上山、入黨、鬥爭和犧牲為主線,呈現她不懼犧牲的壯舉,同時以複線結構平行交織丈夫潘行義在長征途中艱辛跋涉的情景,從不同視角塑造共產黨員的信仰 [2] 
舞台呈現
該劇的整體舞美造型猶如一頁“書紙”,隨着情節的推進,書頁翻轉,錯落的平台通過升降組合,以簡潔的線條形象形成陡峭的巖壁、茂密的竹林、浸染山野的映山紅 [2] 
音樂特徵
該劇由小説同名電影的作曲傅庚辰擔任音樂顧問,作曲家張千一擔綱作曲。《閃閃的紅星》中的插曲《映山紅》《紅星照我去戰鬥》《紅星歌》在舞台上時時閃現:從爸爸手中接過紅星、參與革命鬥爭時,潘冬子的出場音樂是《紅星歌》;《紅星照我去戰鬥》始終伴隨着羣眾、紅軍的勇敢抗爭與堅毅前行;《映山紅》則貫穿全劇始終,以獨唱、合唱等多種形式進行演繹。
張千一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民族歌劇需要具備3個特徵:核心人物是民族唱法、對白(或語言)參與戲劇進程、有明確的地域風格或戲曲風格。該劇與這些特徵一一對應:兩位核心角色冬子媽、潘行義都採用了民族唱法;處於主導地位的音樂與對白進行結合,以推動戲劇情節的發展;全劇音樂不僅吸收了江西贛南採茶戲的素材,也融入了板腔體、京劇鑼鼓等具有北方氣質特點的戲曲元素,山歌中標誌性的“哎呀嘞”則串聯起冬子媽、潘行義、赤衞隊書記吳修竹等主要人物的音樂 [5] 

映山紅演出信息

宣傳信息
2023年11月6日,該劇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張堯及該劇眾主創主演悉數亮相,分享了該劇的創作初衷和劇目亮點 [6] 
演出信息
演出時間
演出場地
2023年11月22日至26日
國家大劇院歌劇院 [1] 

映山紅作品評價

《映山紅》採用複線結構,把冬子媽堅守在敵後根據地進行鬥爭和潘行義在長征途中不畏艱險艱難跋涉的情景平行交織,使得故事情節生動豐富,人物形象飽滿立體,充滿革命浪漫主義與樂觀主義精神;音樂上,作曲家張千一秉持着守正創新的理念,在汲取傅庚辰所譜寫的電影音樂的養分基礎上大膽突破,在音樂與語言、民歌與戲曲、歷史感與當代感、交響化與民族化等方面做到有機關聯,相輔互補,為經典作品賦予時代精神 [3] (人民網評)
《映山紅》用世界通用的歌劇語言講述了這個影響着幾代中國人的革命故事,是當代民族歌劇發展過程中非常值得借鑑的嘗試 [5] (《北京日報》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