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星軌

(光學現象)

鎖定
星軌是拍攝設備在長時間曝光的圖片中,由恆星產生的持續移動軌道。
攝像機並未追蹤夜空中恆星的移動,恰恰相反,攝像機位置保持不動,隨着時間的流逝,恆星本身發生了移動。由此產生的圖片顯示了恆星在夜之蒼穹下的移動軌跡。
中文名
星軌
外文名
Startrails
定    義
由恆星產生的持續移動軌道。
實    質
地球自身自轉的反射

星軌星軌簡介

星軌 星軌
星軌其實是我們的地球自身自轉的反射。地球相對背景恆星以整圓形式旋轉,旋轉一週時間大約為23小時56分鐘。
因此,從地球角度觀測,所有的恆星以整圓的形式旋轉移動並最終回到最初的位置,這個週期也被稱為恆星日
這意味着,如果你抬頭仰望頭頂天空中的恆星,會發現它們在夜空中移動。靠近兩極的恆星會產生最小的圓,而靠近地球赤道的恆星則會產生最大的圓。恆星,就像白日裏的太陽一樣,每夜每晚從夜空東邊移動到西邊。每顆恆星每小時大約向西移動15度。
星軌其實是圓弧,或者部分圓,隨着時光的流逝,它們在永不停歇的轉圈移動。 [1] 

星軌拍攝方式

星軌拍攝工具

1:支持B門或者T門或者支持30秒以上曝光的相機一部,數碼或者膠片均可,鏡頭用套頭即可,有條件的可以換適當的高端鏡頭(部分手機也可以照出星軌)。
2:三腳架一個,用來穩固相機不產生抖動或者位移。
3:快門線一條,用來連接相機,使相機在不產生抖動的情況下拍攝,快門線的種類很多,有機械快門電子快門線,電子定時快門線等種類。拍攝星軌推薦電子定時快門線。

星軌準備工作

星軌 星軌
相機的電池充滿電,把相機穩定的緊固在三腳架上,把鏡頭的對焦方式改為手動,把快門線連接到相機上。
然後把相機對準一顆比較明亮的星星手動對焦,對焦到最清晰為準,然後把相機對準北極星,如果找不到北極星的話直接對準北方即可。
把相機的降噪關閉,以免降噪的處理時間影響拍攝。
把相機的ISO調整為100-800之間,快門調整為B門或者T門,用快門線設定曝光時間為15分鐘左右,膠片相機可以曝光更長時間。曝光時間太長的話背景會過亮,而且噪點會增多,曝光時間太短的話星軌又太短,對後期合成不利。當然如果用膠片的話就無所謂了,只需要考慮曝光的問題即可,無需擔心噪點問題。快門線的間隔拍攝時間最好設定為5秒左右,太短的間隔時間也許會使相機快門暫時失效從而影響拍攝。
星軌圖片
星軌圖片(7張)
然後按下快門線,讓快門線控制相機進行曝光,自己找個地方玩一會兒去吧。
照片拍出來之後就要後期合成了,需要的軟件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Photoshop(PS),版本為CS6。
用PS打開一張星軌的照片,然後把剩下的照片全選拖動進這張打開的照片裏面,新打開的照片會以智能對象的方式打開,每打開一張照片按一下回車鍵,所有照片都打開之後選中除背景層之外的所有圖層,混合方式改為變亮。然後細微地調整一下沒有對齊的照片,調整完成之後直接合並,然後保存為JPG格式圖片即可。

星軌地點選擇

需要找遠離市區的地方,避開光污染。找一個合適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這樣可以避免地平線附近較強的光污染,拍到天頂更明顯的星星。

星軌時間選擇

要避開日光,差不多日落後兩個小時開始拍,拍到日出前兩個小時。還要避開月光,農曆15,滿月附近那幾天是沒法拍攝的,初1附近那幾天幾乎整晚都可以拍攝,其他時候可以上網查具體的月出月落時間,避開月亮即可。月光的照射下,月明星稀,星軌會很稀疏,但是地面景物會被照亮,也別具一格。傳統的單次長曝法面對月光下的天空基本沒什麼辦法,最多也只能曝光幾分鐘,而疊加法不受曝光時間限制,可以拍攝很長時間,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色。

星軌天氣選擇

必須是非常通透,萬里無雲的好天。注意晚上郊外天氣非常冷,做好防寒措施。

星軌器材選擇

最好有超廣角,最好有大一點的光圈,機器的高感不要太差。還有一點很重要,定時快門線,用來設定間隔拍攝。最好是有線的,有遙控的也要用那根有線的連線,因為長時間曝光,用遙控容易出現信號中斷。

星軌觀測實列

2016年11月,位於智利的帕瑞納天文台身處沙漠之中,攝影師在這裏捕捉到如同梵高《星夜》一般美麗的完整星跡圖像。這些星星“穿越”夜空的腳步,被長曝光捕捉下來。 [2] 
2021年,攝影愛好者張全躍北京首鋼園拍到了星軌。 [3] 
星軌 星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