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名,属鳞翅目,灯蛾科。分布东北、青海、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主要为害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甘薯、马铃薯、蓖麻、桑、瓜类、绿肥、十字花科蔬菜等植物。初孵幼虫群居叶背,啃食叶肉,留下表皮,稍大后可分散为害;大龄幼虫咬食叶片,只留主脉和叶柄。
- 别 名
- 红腹灯蛾、黄腹灯蛾
- 中文学名
- 星白灯蛾
- 拉丁学名
- Spilosoma menthastri
- 界
- 动物界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鳞翅目
- 科
- 灯蛾科
- 分布区域
- 东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
形态特征
播报编辑
成寒立踏茅照验挨煮去虫
体长15mm左右,翅展33~剃束键46mm。体白色霉芝,触角暗褐色。胸足具黑纹,腿节上方黄色或红色。腹部背面除基节和端节外黄色或红色,背面、侧面和亚侧面各有一列黑点。前翅散生黑点,数量变异极大。 [1]
享淋雄卵
半球形,初产为乳白色,后变成灰黄色,表面有网状纹。
幼循狼虫
体土黄色至深褐色,头黑色,背面有灰色或灰褐色纵带,密生棕黄色至黑褐色长毛,气门白色,腹足土黄色。
立犁设蛹
深棕色,较粗短。外被黄色丝茧,缀有幼虫体毛。 [2]
发生规律
播报编辑
在中国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年发生2~3代。(2)越冬。第2代老熟幼虫从9月份开始,向沟坡、道旁等处转移化蛹越冬。(3)气候。该虫喜湿怕旱,7月份气温偏低,湿度大易发生。4月中旬至5月上旬始见成虫,第1代幼虫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害,幼虫共6龄,第1代成虫于6月中旬始见;第2代幼虫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2代成虫始发于8月下旬。 [2]
生活习性
播报编辑
(1)成虫。成虫羽化后第2天傍晩即开始交尾、产卵,卵喜产在叶背,或茎部,多成块产下,少则6粒,多的可达160粒,毎雌产卵150~750粒。成虫趋光性强。成虫白天喜欢栖息在植物丛中叶背面,晩上飞出活动。成虫寿命3~14天,卵期3.5~4.1天。(2)幼虫。初孵幼虫只啃食叶肉,3龄后把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4~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料缺乏时互相残杀。幼虫白天上午也栖息在叶背面,或土块及枯枝落叶下,下午开始取食,谤晩最盛。末龄幼虫爬至地头、路旁石块,或枯枝杂草丛中吐丝结薄茧化蛹越冬。 [2]
防治方法
播报编辑
(1)合理修剪,注意通风透光,可减少着卵,降低幼虫密度。
(2)物理防治。采用多佳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