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星光村

(廣東省東莞市黃江鎮梅塘社區下轄村)

鎖定
星光村,位於黃江鎮南部,距鎮政府15千米,總面積3.28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村邊有黃象山,海拔350米。有星光水庫,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東與大冚村、舊村相鄰,南與深圳市光明新區姜下村相連,西與深圳市光明新區洪湖、北崗村接壤,北與黃江鎮田心村相接。始建於1972年,從廣東省河源龍川縣楓樹壩發電站庫區移民到此,沿襲原村名“星光”。
中文名
星光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黃江鎮梅塘社區
地理位置
黃江鎮南部
1972年4月,屬東莞縣黃江人民公社星光生產大隊;1983年9月,屬黃江區星光鄉;1986年11月,屬東莞市黃江鎮星光管理區;1999年,屬黃江鎮星光行政村;2011年,屬梅塘社區。
世居村民有袁、陳兩姓,以袁姓為主,均從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户籍人口1263人,其中男性711人,女性552人;80歲以上29人,最年長者99歲(女);實際在村人口963人;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300人。外來暫住人口6500人。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黃江話。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甘蔗、番薯、蔬菜等。20世紀80年代末,對種植業結構進行調整,改為以種植柑橘、荔枝、龍眼等果樹為主。1990年前後,80%的家庭水果年收入達1萬~2萬元,大多農户還兼養母豬、母鴨、母雞,因之,星光村一度被稱為“三媽村”。1995年,隨着工業化的推進,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全村有外商投資工業企業8家,民營工業企業20多家,個體工業企業40多家,個體工商户350家,經營行業涉及五金、模具、電子、塑膠、傢俬等。2015年,村集體經營總收入465萬元,集體資產5400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收入、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傳統節慶食品有粽、客家豆腐、油果、餈粑。其中客家豆腐製作工藝為選優質黃豆浸泡,用石磨或機械打成豆漿,經壓榨、過濾、煮、與石膏攪拌、出缸上格等程序即成。鹽水豆腐製作方法為選優質黃豆、煮開入缸、後滴鹽水。客家豆腐食法有兩種,一用油炸,再用瓦煲煮,即成為美味可口的客家豆腐;二將餡料先煎,後用温火釀豆腐。
公常公路從村邊經過。20世紀70年代末通電,80年代通自來水,90年代初通電話,1995年初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2000年初通互聯網。村中有老人活動中心、體育休閒公園、燈光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乒乓球場各1個,圖書室1間(藏書1萬餘冊)。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無存留。村裏每年春節期間舉辦舞獅的活動。
村有黃巢米的傳説。星光村後有座小山崗叫米山,挖開該山地皮有無數黑色微小的石粒,與大米大小基本相同。傳説當年黃巢軍在這裏安營時,所需軍糧都是從這山上流出來的,“黃巢可恨兵來少,一人來有一人糧,黃巢增兵山增糧”。一天,黃巢軍又到該山運糧,糧食從一個石嘴裏慢慢流出,他們等得有些不耐煩,於是舉起扁擔把石嘴捅成個大窟窿,誰料弄巧成拙,石嘴阻塞。從此,米山停止出糧食,黃巢軍只好撤走。之後,山上的糧食慢慢變成又黑又硬的小石米,人們稱它為“黃巢米”。
還有關於黃巢油的傳説。星光村有個小山丘叫油山,傳説當年黃巢軍在這裏屯兵時所需食油,皆從該油山取用。每天只要把油桶放在這裏,岩石油泉就湧足一天所需食油量。黃巢軍走後,岩石油泉閉息,從此,這裏的山溝水裏仍可看到油脂液體。人們把這座山叫做油山。
星光村有個山岡,岡上有個小洞。60年前,田心村的青少年用3根竹竿連接成長13米的長竹竿,還綁上撓鈎,伸進洞裏扭擰然後往外拉出,只見一條條顏色鮮豔簇新的綢帶被拖引出來,人們把它叫“黃巢帶”。
1972年4月,由東莞縣、黃江人民公社投資為星光村民按人均12平方米的佔地面積建成土磚混合的杉桷瓦房。
1990年5月,黃江鎮政府借給星光村50萬元無息貸款,建設1.2萬平方米的廠房,租給港商辦起創成玩具廠,每年可收廠租60萬元。
1990年春節期間,星光村舉辦客家山歌比賽、文藝晚會等活動。
1995年6月1日,星光村舉辦“教育基金百萬行”活動,籌集資金20萬元,用於補助貧困學生和獎勵考取大學的大學生。
20世紀90年代末,星光村每户分配一塊(99平方米)宅基地,村民開始建新樓房,一般是四或五層的樓房。
2000年,星光村投資100萬元建星光市場,有商鋪250間。
2004年,星光小學併入梅塘小學。星光村投資120萬元購買兩台大巴車接送中小學生。從這年起,村每年用於教育的經費達70萬元。
2007年11月28日,星光村舉辦“移民(東莞)第二屆老人活動節”(三地退休老人聚會、聚餐、交談、演出等活動)。謝崗、塘廈移民點的幹部、羣眾共計500人蔘加。
該村代表性人物為袁玉苔(1937—),曾任東莞市紀律檢查委員會主任(正處級)。
2011年,被廣東省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衞生村”稱號。2012年12月,被廣東省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市容環境優美村”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