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昔色鄉

鎖定
昔色鄉,隸屬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地處甘孜縣城西部。東與貢隆鄉、扎科鄉隔江相望。南與來馬鎮相鄰,西接德格縣,海拔3580米,北靠扎科鄉,東距縣城37千米,東南距州府康定421千米,省會成都745千米。 [3]  區域面積242.1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2182人。 [2] 
民國,屬霍爾朱倭土司。1956年,設昔色、青沙2鄉。1960年,劃歸絨壩岔聯合公社,改昔色分社。1962年,析置昔色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 [3]  截至2020年6月,昔色鄉下轄11個行政村。 [4] 
2011年末,昔色鄉有商業網點3個。 [3] 
中文名
昔色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
地理位置
甘孜縣城西部
面    積
242.15 km²
下轄地區
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昔色村
電話區號
0836
郵政區碼
626700
車牌代碼
川V
人    口
2182人(2019年户籍人口)

昔色鄉歷史沿革

民國,屬霍爾朱倭土司。
1956年,設昔色、青沙2鄉。
1959年,青沙、阿拉隆2鄉併入昔色鄉。
1960年,劃歸絨壩岔聯合公社,改昔色分社。
1962年,析置昔色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3] 

昔色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昔色鄉轄昔色上、昔色中、昔色下、呷達、仁達、青沙、亞龍、格夏、色別、哈旦達、阿然隆、西松隆、洛夏13個村民委員會。 [3] 
截至2020年6月,昔色鄉下轄11個行政村。 [4]  鄉人民政府駐昔色村。 [3]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13328207201
220
阿然隆村
513328207202
220
西松隆村
513328207203
220
洛夏村
513328207204
220
仁達村
513328207209
220
格夏村
513328207210
220
青沙村
513328207211
220
亞龍村
513328207212
220
色別村
513328207213
220
哈旦達村
513328207214
210
下村村
513328207215
210
上村村

昔色鄉地理環境

昔色鄉位置境域

昔色鄉地處甘孜縣城西部。東與貢隆鄉、扎科鄉隔江相望。南與來馬鎮相鄰,西接德格縣,海拔3580米,北靠扎科鄉,東距縣城37千米,東南距州府康定421千米,省會成都745千米。 [3]  區域面積242.15平方千米。 [2] 
昔色鄉

昔色鄉地形地貌

昔色鄉地處川西高原(青藏高原東南緣)向山原的過渡地帶。 [3] 

昔色鄉氣候

昔色鄉屬大陸性高原季風氣候。垂直氣候特點明顯。 [3] 

昔色鄉水文

昔色鄉境內河流屬雅礱江水系,有雅礱江1條主河。雅礱江從西北扎科鄉斜貫流入昔色鄉,境內流長8千米,由西北向東南經昔色鄉後流入卡攻鄉。天然落差70米。 [3] 

昔色鄉自然災害

昔色鄉主要自然災害為乾旱、冰雹、洪澇、泥石流等。 [3] 

昔色鄉人口

2011年末,昔色鄉轄區總人口2094人。總人口中,男性997人,佔48%;女性1097人,佔52%;14歲以下446人,佔21.3%;15~64歲1493人,佔71.3%;65歲以上155人,佔7.4%。總人口中,以藏族為主,達2089人,佔99.8%;漢族5人,佔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5.5‰。 [3] 
2017年,昔色鄉常住人口2248人。 [1] 
截至2019年末,昔色鄉户籍人口2182人。 [2] 

昔色鄉經濟

  • 農業
昔色鄉畜牧業主要以飼養牛、馬、羊為主。2011年,年末存欄牛13663頭,馬2564匹,羊528只。 [3] 
  • 商業
2011年末,昔色鄉有商業網點3個。 [3] 

昔色鄉社會事業

昔色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昔色鄉有鄉中心學校1所,在校生209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 [3] 

昔色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昔色鄉有衞生所1個,醫務人員6人。 [3] 

昔色鄉社會保障

2011年,昔色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42户,人數852人,支出53.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5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79人次,共支出1.8萬元。 [3] 

昔色鄉交通

昔色鄉境內通公路。

昔色鄉歷史文化

昔色鄉地名由來

昔色鄉因鄉政府駐昔色自然村而得名,“昔色”為藏語,意為“沙金”。 [3] 

昔色鄉風俗民情

敬禮之節
藏族人民對於親朋友好友久別重逢,攔手貼於臉頰相親;見所敬重之人將袒臂之袖搭於肩上,屈腰雙手平伸或豎大拇指以示敬禮;平常相見伸舌頭也屬敬禮;親朋遠行或初到,替他牽馬以示敬禮; 還有合掌磕頭,參拜佛像,朝覲活佛,與佛頂禮時磕響頭及磕長頭(一步一磕拜)。 [5] 
民族戲劇
夏卓俗稱“踢踏舞”。甘孜踢踏舞最先是由西藏傳入的一種舞蹈形式。大約在300多年前由甘孜寺、 大金寺僧侶從西藏日喀則學回。最初其內容主要是以詩歌的形式讚頌父母、地方官和祈求吉祥等為主。夏卓傳到甘孜之初由寺廟掌握,表演者皆為男性,一般都在每年秋季進行表演,後來流入民間後則無時間和性別的限制,踢踏舞表演,不限人數,少則一人,多則數百人,表演時舞者身着盛裝但不佩腰刀,腳或腰部需掛1串響鈴,以增添音響色彩。 [6]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511頁.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第520頁.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明全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四川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5615-5616.
  • 4.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6-15]
  • 5.    敬禮之節  .甘孜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15]
  • 6.    甘孜藏戲  .甘孜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