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昔剌斡耳朵

鎖定
昔剌斡耳朵,蒙古汗的夏季帳殿。又譯昔剌兀魯朵、失剌斡耳朵。
中文名
昔剌斡耳朵
別    名
昔剌兀魯朵
性    質
夏季帳殿
國    家
蒙古

目錄

昔剌斡耳朵位置

太宗時建於月兒滅怯土,地在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西金河上游;一説位於和林東南山地;一説在額德河流域。

昔剌斡耳朵解釋

“昔剌”意為“黃”,“斡耳朵”意為“帳殿”,即“黃色帳殿”。

昔剌斡耳朵簡介

內可容千人,從不拆御,外飾金釘,內覆織物,為蒙古帳幕與漢族宮殿融合一體的豪華建築。1246年定宗貴由在此被諸王舉為汗,憲宗蒙哥也多次巡幸之。元朝都城南遷大都(今北京)後,世祖忽必烈仍襲舊制,於上都(今內蒙古正監旗東閃河北岸)建有昔剌斡耳朵,可容數千人。 [1] 
參考資料
  • 1.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3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