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易行道

鎖定
拼音:yì háng dào
難行道’的對稱。指簡易而快速可至不退轉地的修行法。《十住毗婆沙論》卷五〈易行品〉説,佛法有無量門,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勤行精進、或以信方便的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而稱念善德等十方十佛、阿彌陀佛等一○七佛,乃至善意等一四三菩薩的名號,則為易行法。按,龍樹原將稱念上述諸佛諸菩薩名號者,總屬於易行道。然曇鸞等諸師則就彌陀一佛論其易行,提倡他力本願的勝用,稱之為易行道。如《往生論注》捲上雲(大正40·826b)︰‘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又,道綽《安樂集》捲上依此説而立聖道淨土二門之教判。
中文名
易行道
拼    音
yì háng dào
出    處
《十住毗婆沙論》
對    稱
難行道
《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簡介(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易行品’條)

易行道引證解釋

易行品,《十住毗婆沙論》中的一品。龍樹菩薩造,姚秦·鳩摩羅什譯。內容乃為求不退者所開示的易行法。此品於梁代以前已流行於中國。北魏·曇鸞為最早引用此論者。且在其所著《往生論注》中,依此品文意而作難易二道的教判。

易行道其他信息

此品由九長行、八偈頌組成。初敍菩薩得不退轉地有難易二法,其次於易行法中,先舉出東方善德佛等現在十方十佛,次列阿彌陀等現在一○七佛。復以五言三十二行之偈讚歎彌陀。其次又舉毗婆尸佛等過去七佛及未來世彌勒佛、德勝等東方八佛、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善意等一四三菩薩名,謂憶念此等諸佛、菩薩,恭敬禮拜稱其名號,當疾得阿惟越致地,即至不退位。此中,阿彌陀等一O七佛之名,與現存梵文《無量壽經》所列的八十一佛相類似。又三十二偈乃根據《平等覺經》而來。
[1] 
參考資料
  • 1.    《選擇本願唸佛集》捲上;《選擇傳弘決疑鈔》卷一;《往生論註記》卷一;《淨土宗概論》(《現代佛教學術叢刊》{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