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易緯稽覽圖

鎖定
易緯》既為漢代流行的緯書之一,故鄭氏為之作注。此書今本均為輯佚,故多有殘缺,其內容包括《易緯乾坤鑿度》《易緯乾鑿度》《易緯稽覽圖》《易緯辨終備》《易緯通卦驗》《易緯乾之序制記》《易緯是類謀》《易緯靈坤圖》等。
書    名
易緯稽覽圖
作    者
鄭氏
類    別
緯書
創作年代
漢代

易緯稽覽圖簡介

《易緯》一書融大易、數術於一體,對宇宙發生多有所解釋,融合太易、太極、太始、太素等哲學概念,認為“有形始於弗形,有法始於弗法”。通過卦氣的徵驗,闡述天象與人事的相應關係,特別是自然現象同萬物成長、政治興衰、人體疾病等等關係。所述如六日七分、消‘鼠、徵應等,為孟熹、京房學派繼承發揮。特別是所注《易緯乾鑿度》,後人徵引最多,皆於《周易》之旨有所發明,較他緯獨為純正。但其中亦包含有濃重的迷信怪涎色彩,後來發展成所謂的符□瑞應之説。

易緯稽覽圖詳細內容

易緯稽覽圖二卷(永樂大典本)
案《後漢書·樊英傳》注,舉《七緯》之名,以《稽覽圖》冠《易》緯之首。《隋志》、《鄭康成注易緯》八卷,《唐志》、《宋均注易緯》九卷,皆不詳其篇目。
《宋志》有《鄭康成注稽覽圖》一卷,《通志》七卷。而馬氏《經籍考》載《易》緯七種,亦首列《鄭注稽覽圖》二卷。獨陳振孫《書錄解題》別出《稽覽圖》三卷,稱與上《易》緯相出入,而詳略不同,似後人掇拾緯文,依託為之者,非即康成原注之本。自宋以後,其書亦久佚弗傳。
今《永樂大典》載有《稽覽圖》一卷,謹以《後漢書·郎顗楊賜傳》、《隨書·王邵傳》所見緯文及注參校,無不符合,其為鄭注原書無疑。
惟陸德明《釋文》引“無以教之曰蒙”、《太平御覽》引“五緯各在其方”之文,此本皆闕如。則意者書亡僅存,已不免於脱佚矣。其書首言卦氣起《中孚》而以《坎》、《離》、《震》、《兑》為四正卦,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
又以自《復》至《坤》十二卦為消息,餘雜卦主公卿大夫候風雨寒温以為徵應。蓋即孟喜、京房之學所自出。漢世大儒言《易》者,悉本於此,最為近古。至所稱軌{⺮折}之數,以及世應遊歸、乃兼通於日家推步之法。
考唐一行推大衍之策,以算術本於《易》,故其《本議》言代軌德運,及《六卦議》言一月之策九六七八,《發斂術》言中節候卦,皆與《稽覽圖》相同。獨所云天元甲寅以來至周宣帝宣政元年,則似甄鸞所推甲寅元歷之術。
而又有云太初癸巳,則似古無以此為元者。其他雜引宋永初、元嘉,魏始光,唐上元、先天、貞元、元和年號,紛錯不倫。蓋皆六朝迄唐術士先後所附益,非《稽覽圖》本文。今審覆詞義,隨文附書以為區別。並援經注史文,是正訛舛。依馬氏舊錄析為上、下二卷,庶言《易》學者或有所考見焉。

易緯稽覽圖書目

易緯十四卷,《四庫全書總目》作十二卷。佚名撰,東漢鄭玄(127-200年)注。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東高密)人,世稱“後鄭”,以別於鄭興鄭眾父子。曾入太學學習今文《易》和《公羊》學,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左傳》等,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後遊學歸裏,聚徒講學,至數百幹人。因黨錮事被禁,潛心著述。以古文經説為主,兼採今文經説,遍注羣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稱鄭學,為我國古代著名的經學家,撰《六藝論》、《駁五經異義》等。緯書乃與經書相對而言,“緯者,經之支流,衍及旁義”,班固稱聖人作經,賢者緯之,實際上緯書是混合神學附會儒家經義的書,兩漢末逐漸流行,東漢稱為“內學”。
緯書內容“有純有疵”,此緯亦不例外,其中所反映的“周秦舊法”,決不可“盡棄”。因此,漢唐以下研究《周易》各學派,於此書仍經常有所稱引。有《古經解匯函》本及《四庫全書》本傳世。

易緯稽覽圖其它資料

東漢時期流傳的緯書為代表的,認為五帝相當於後期不同朝代的開國皇帝。例如,《春秋命歷序》認為:炎帝傳八世,五百二十歲;黃帝傳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傳八世,五百歲;顓頊傳二十世,三百五十歲;帝嚳傳十世,四百歲;堯治九十八年;重華(舜)治五十三年。《易緯稽覽圖》認為:神農五百四十年,黃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顓頊五百年,帝嚳三百五十年,堯一百年,舜五十年。從這些記述可以看出,對五帝的在位年數差不多都是大約數,其誤差在一二十年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