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易牙

鎖定
易牙,春秋時代一位著名的廚師,也有寫成狄牙的。他是齊桓公寵幸的近臣,用為雍人。易牙是第一個運用調和之事操作烹飪的庖廚,好調味,很善於做菜。
易牙作為雍人,擅長於調味,所以很得齊桓公的歡心。因為他是廚師出身,烹飪技藝很高,他又是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所以他被廚師們稱作祖師。
中文名
易牙
別    名
狄牙
時    代
春秋時代
性    別
職    業
廚師
民    族
華夏族
作    為
殺子以適君、先秦著名廚師

易牙人物生平

易牙庖廚祖師

易牙何許人也,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1] 
易牙是第一個運用調和之事操作烹飪的庖廚,好調味,很善於做菜。因為他是廚師出身,烹飪技藝很高,他又是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所以他被廚師們稱作祖師。王充《論衡·譴告》説:“狄牙之調味也,酸則沃(澆)之以水,淡則加之以成,水火相變易,故膳無鹹淡之失也。”即易牙通過水、鹹(鹽)、火的調和使用,做出酸鹹合宜,美味適口的飯菜來。舊彭城(今江蘇徐州)流傳有詩:“雍巫善味祖彭鏗(雍巫:即易牙,彭鏗:即彭祖),三坊求師古彭城。九會諸侯任司庖(九會諸侯:指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庖:廚房,司庖,即管飲食的官),八盤五簋宴王公(簋:盛食物的容器)。”
易牙與宋國彭城(今徐州)的淵源使他留名當今的飲食文化中。齊國菜是中國最早的地方風味菜,後來成為中國的四大菜系之一(魯菜),以其味鮮鹹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易牙對魯菜的形成無疑是有功的。
後世人撰寫食經之類的作品,託名易牙也是常見的。例如:明代人韓奕,曾經以造、脯、蔬菜、籠造、爐造、糕餅、齋食、諸湯和諸藥八類內容編成一書,書名就託稱為《易牙遺意》。另外,明代人周履靖著《續易牙遺意》,也是託名的仿古食經之作。

易牙烹子獻糜

一次桓公對易牙説:“寡人嚐遍天下美味,唯獨未食人肉,倒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無心的戲言,而易牙卻把這話牢記在心,一心想着賣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歡心。國君何等尊貴,絕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後來他看見自己4歲的兒子,選了用自己兒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鮮嫩無比,從未嘗過的肉湯,便詢問易牙:“此係何肉?”易牙哭着説是自己兒子的肉,為祈國君身體安泰無虞,殺子以獻主公。當桓公得知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內心很是不舒服,卻被易牙殺子為自己食的行為所感動,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從此桓公寵信易牙。

易牙管仲遺訓

易牙和管仲同時在齊國作事。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為齊桓公創立霸業嘔心瀝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齊桓公去探望他,詢問他誰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説:“國君應該是最瞭解臣下的。”齊桓公欲任鮑叔牙,管仲誠懇地説:“鮑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惡過於分明,見人之一惡,終身不忘,這樣是不可以為政的。”齊桓公問:“易牙怎樣?”管仲説:“易牙為了滿足國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兒子以討好國君,沒有人性,不宜為相。請國君務必疏遠易牙、衞開方豎刁這三個人,寵信他們,國家必亂。”管仲説罷,見齊桓公面露難色,便向他推薦了為人忠厚,不恥下問、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説隰朋可以幫助國君管理國政。遺憾的是,齊桓公並沒有聽進管仲的話。易牙聽説齊桓公與管仲的這段對話,便去挑撥鮑叔牙,説管仲阻止齊桓公任命鮑叔牙。鮑叔牙笑道:“管仲薦隰朋,説明他一心為社稷宗廟考慮,不存私心偏愛友人。現在我做司寇,驅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讓我當政,哪裏還會有你們容身之處?”易牙討了個沒趣,深覺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於是灰溜溜地走了。不久管仲病逝。齊桓公也就將易牙等三人撤職,永遠不準入朝。
但過了三年,齊桓公不見三人,感覺吃東西都沒有滋味了,説:「仲父管仲)不已過孚?」於是又召三人回宮。第二年,齊桓公得重病 ,易牙與豎刁等擁立公子無虧,迫使太子昭奔宋,齊國五公子因此發生內戰。易牙等堵塞宮門,假傳君命,不許任何人進宮。有二宮女乘人不備,越牆入宮,探望齊桓公;桓公正餓得發慌,索取食物。宮女便把易牙、豎刁作亂,堵塞宮門,無法供應飲食的情況告訴了齊桓公,桓公悔之晚矣,終被餓死。後來,齊人殺了作亂的公子無虧,立太子昭為君,即齊孝公。經過這場內亂,齊國的霸業開始衰落。中原霸業逐漸移到了晉國
傳説易牙干政失敗後避居彭城,操烹飪業至終,而易牙食療菜在彭城(今徐州)廣為流傳。
易牙雖有“殺子以適君”,並參與發動政變,被後人所唾棄,但易牙作為廚藝的化身,已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中。

易牙民間傳説

一、易牙發現,削山芋時手會被山芋的皮刺激得奇癢難忍,他通過多次實踐終於找到了一個解除發癢的辦法:在削山芋之前先咬一口,嚼一嚼,就不會再癢了。
二、有道叫魚腹藏羊肉的名菜,也是山東名菜,相傳由易牙所創(羊方藏魚實際為彭祖所創,易牙求教於過彭祖才有後來的魯菜)。北方水產以魚為最鮮,肉以羊肉為最鮮,此菜兩鮮並用,互相搭配,成菜色澤光潤,外酥裏嫩,鮮美異常。我們注意到“鮮”字即由“魚”和“羊”字合成。據説以名菜魚腹藏羊肉而得鮮字是易牙創造的。
三、易牙把烹飪和醫療結合起來,創制食物療養菜。有一次長衞姬生病了,易牙以食療菜進獻長衞姬,長衞姬食後病癒,易牙以此深受齊桓公和長衞姬賞識。

易牙人物軼事

易牙易牙淄澠

淄 澠:zī shéng [2] 
淄水和澠水的並稱。皆在今山東省。相傳二水味各不同,混合之則難以辨別。《呂氏春秋·精諭》:“孔子曰:‘淄澠之合者,易牙嘗而知之。’”
做為一個廚師,易牙對於味道有驚人的鑑別力。《孟子·告子上》孟子也高度評價易牙調和口味的能力。由此可見,易牙確是當時最為有名的善於調和口味的名廚。

易牙桓公之死

齊桓公曾説未曾食過人肉,易牙就煮了自己的兒子給齊桓公吃,得到齊桓公的信任,想任用他代替將死的管仲,不過管仲認為:“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於君!”所以反對由他接任,齊桓公也就將他和衞開方豎刁撤職,永遠不準入朝。最終齊桓公沒有聽管仲遺言,親信易牙、豎刁。齊桓公得重病,易牙與豎刁作亂,填塞宮門,築起高牆,內外不通。最後令齊桓公飢餓而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