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易加義

鎖定
易加義 四川樂山人 , [1]  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四川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原系主任、民族樂團團長,中國竹笛學會副會長,四川竹笛學會會長,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2009年CCTV民族器樂大賽評委,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評委, 2012文化部主辦的民族器樂大賽評委。 [2] 
易加義教授曾榮獲四川省高教成果三等獎,四川音樂學院教學名師稱號,2012年文化部優秀園丁獎。近年有《秋之果》《鷹之戀》《笛鳴》等數張CD、DVD出版
發表了《管樂吹奏中的精、氣、神》《笛源新聲—樂改、創作、演奏》《民族管絃樂隊建制之我見》《二十世紀中國竹笛教學的回顧與展望》等數篇論文;還出版有《笛子演奏技法》《中國笛簫演奏標準曲目》《葫蘆絲、巴烏演奏標準曲目》《中國竹笛演奏指南》《中國笛子經典名曲選》《十孔竹笛基本原理與教程》等多部專著。 [2] 
中文名
易加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樂山
畢業院校
四川音樂學院
職    業
笛子演奏家
代表作品
秋之果
代表作品
鷹之戀
笛鳴
阿詩瑪敍事詩
主要成就
四川省高教成果三等獎
四川音樂學院教學名師
2012年文化部優秀園丁獎
職    稱
教授

易加義個人經歷

易加義 易加義
易加義 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四川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民族樂團團長,中國竹笛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四川竹笛學會會長,受聘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2009年CCTV民族器樂大賽評委,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評委,2012文化部主辦的民族器樂大賽評委。 [2] 
9歲開始自學竹笛,1972年考入樂山市文工團,1977年考入四川音樂學院,師從張寶慶、王其書教授,198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任教。後赴浙江藝術學校隨笛子教育家趙松庭短期學習並終身受益。1983年與易柯、張寶慶共同創作並首奏的笛子與樂隊《阿詩瑪敍事詩》,榮獲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創作二等獎。從教30餘年來培養了大批笛子專業教學和演奏人才,有數十名學生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獲獎,其中陳冉獲中國文化部國家最高獎項“文華獎”。易加義曾榮獲四川省高教成果三等獎,四川音樂學院教學名師稱號,2011年榮獲國際中國器樂大賽傑出教師獎,2012年文化部優秀園丁獎。早年為幾十部電影、電視劇錄音;各種音樂會演出數百場;創作和改編的幾十首民族器樂曲均以發表,如《花好月圓》《好日子》等薩克斯管四重奏曲,由四川音樂學院大陸薩克斯管四重奏樂團演奏,2003年由中華文藝音像出版社出版。已有《秋之果》《鷹之戀》《笛鳴》等數十張CD、DVD出版。
易加義 易加義
2007年12月受台灣琴園國樂團長林谷珍先生邀請,在台灣國家音樂廳成功舉辦了中國竹笛名家名曲系列十八《川江笛韻黃山情》笛子獨奏專場音樂會,2011年11月攜川音民族管弦樂團在國家大劇院,參加由文化部主辦“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台藝術精品展演周”,2012年6月在川音成功舉辦了十孔竹笛新作品獨奏音樂會,2013年11月受邀參演了第九屆金鐘獎在廣州大劇院的開幕式,2014年5月受邀參演了中國音樂家協會在森海塞爾上海音樂廳舉辦的竹笛學會成立音樂會。易加義還曾代表四川音樂學院多次赴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及講學。
多年來發表了《管樂吹奏中的精、氣、神》《音樂基礎理論中幾個問題的文化考》《笛源新聲—樂改、創作、演奏》《民族管絃樂隊建制之我見》《二十世紀中國竹笛教學的回顧與展望》等數篇論文;還出版有《笛子演奏技法》《中國笛簫演奏標準曲目》《葫蘆絲、巴烏演奏標準曲目》《中國竹笛演奏指南》《中國笛子經典名曲選》《十孔竹笛基本原理與教程》等多部專著。
[1] 

易加義個人作品

易加義 易加義
音樂作品
竹笛類創作曲:阿詩瑪敍事詩、西域行、蜀傷等;移植曲:喜戲曲、霍拉舞曲、夏日時光等。
葫蘆絲巴烏創作曲:涼山情歌、歡歌、情歌變奏曲、彝族歡歌等。
薩克斯管四重奏改編曲:好日子、花好月圓、舞劇紅娘子軍組曲(一)序曲(二)赤衞隊員五寸刀舞(三)排山倒海,乘勝追擊、太陽出來喜洋洋等。
論文
《管樂吹奏中的精、氣、神》《音樂基礎理論中幾個問題的文化考》《笛源新聲—樂改、創作、演奏》《民族管絃樂隊建制之我見》《二十世紀中國竹笛教學的回顧與展望》等數篇論文。
著作
《笛子演奏技法》《中國笛簫演奏標準曲目》《葫蘆絲、巴烏演奏標準曲目》《中國竹笛演奏指南》《中國笛子經典名曲選》《十孔竹笛基本原理與教程》《流行薩克斯風》等多部專著。
出版的CD、DVD
《中國笛子經典名曲選》《鷹之戀》《新大陸薩克斯管四重奏》《新世界薩克斯風四重奏》《秋之果》《笛鳴》。
[2] 

易加義個人成就

十孔竹笛的傳承人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四川音樂學院首創的十孔竹笛,經過沈文毅、張寶慶、王其書等前輩們的傳承,易加義教授不斷髮揚光大,已日趨完善和成熟,在中國竹笛界堪稱是異軍突起、自成一體。在易加義教授的帶領下,川音十孔笛無論在樂器的改良製作、表演技藝還是在相關音樂作品的創編積累和專業形態體系的構建方面,均有了豐厚的積澱和全面的拓展,得到業界同行的一直好評和高度讚賞。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帶有教程性質的專著《十孔竹笛原理與教程》是易加義教授多年來探索、鑽研十孔竹笛的成果薈萃,可謂碩果累累、業績斐然。可以説它是對川音十孔竹笛歷史發展進程的系統梳理和總結,同時又是易教授本人矢志於十孔竹笛表演、創作、教學和科研的有力見證,我們完全從中領略到易教授為十孔竹笛及中國竹笛藝術所傾注的心血和才情。 [1] 
工作業績
作為四川音樂學院民樂主任,易加義教授自80年代以來,先後創建了四川音樂學院“教師青絲桐樂團”、“川音民族樂團”、“西蜀中樂團”,這些樂團通過不同的組合形式,在北京中南海、中山音樂堂、國家大劇院,上海音樂廳,西安音樂廳及日本東京、土耳其、美國、法國等國家演出。
[1] 

易加義所獲榮譽

中國音樂家協會四川省音協常務理事,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教授,教師青絲桐樂團團長,民族樂團執行團長,西蜀中樂團執行團長,中國竹笛學會副會長,四川竹笛學會會長,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
1984年笛子與樂隊《阿詩瑪敍事詩》演奏獎;
1984年作品《阿詩瑪敍事詩》(合作)榮獲由文化部、廣電部、中國音協舉辦的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二等獎;
1989年榮獲中央電視台電視大獎賽笛子組演奏獎;
2005年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四川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9年受邀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民族器樂笛子組評委;
2009年榮獲首屆香港國際民族器樂大賽評委組德藝雙馨獎;
2009CCTV民族器樂大賽半決賽、決賽評委;
2010年受邀韓國第十三屆國際學生音樂大賽評委;
2011年榮獲國際器樂賽事國際傑出教師獎;
2012年受邀文化藝術院校獎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民族器樂演奏比賽評委;
2012年榮獲文化藝術院校獎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民族器樂演奏比賽“園丁獎”
2011年榮獲四川音樂學院教學名師獎;
2012年榮獲四川音樂學院有突出貢獻的教學名師獎;
2013年榮獲新加坡國際華人民族器樂大賽最佳指導教師獎;
2014年受邀美國第三屆“華音杯”國際民族器樂大賽評委。
[2] 

易加義學生獲獎

石 磊 2009年第七獎金鐘獎笛子組半決賽入圍獎;
陳 冉 2009年第七獎金鐘獎笛子組半決賽入圍獎、2009首屆國際中國民族器樂邀請賽青年組一等獎、2012年榮獲文化部文化藝術院校獎青年組演奏獎。
馬正華 2013年榮獲新加坡國際華人民族器樂大賽研究生組銀獎、2014年榮獲第三屆美國“華音杯”中國民族器樂國際大賽青年組銀獎;
左曉燕 2014年榮獲第三屆美國“華音杯”中國民族器樂國際大賽青年組金獎;
蔣 真 2010年榮獲韓國第十三屆國際學生音樂大賽青年組金獎;2014湖南省“靈聲杯”竹笛大賽專業組金獎。
王 強 2013年榮獲新加坡國際華人民族器樂大賽大學組金獎;
雷 濛 2014年榮獲第三屆美國“華音杯”中國民族器樂國際大賽青年組銀獎;
楊楨涵 2010年榮獲韓國第十三屆國際學生音樂大賽少年組金獎2014年榮獲第三屆美國“華音杯”中國民族器樂國際大賽少年組金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