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道宮

鎖定
明道宮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始建於漢代,興盛於唐宋。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傳道講學的紀念性建築羣。
明道宮景區是依照清光緒縣誌記載,於2004年恢復重建的,由“伊人宛在坊”,“昇仙橋”、“猶龍堤”、“迎禧殿”、“玄元殿”、“享殿”、“昇仙台”、等建築組成,規模宏大,構築嚴謹。
中文名
明道宮
地理位置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城東北隅 [1] 
氣候條件
暖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08:00-17:30 [1] 
景點級別
國家級AAAA景區
著名景點
老君台
太清宮

明道宮景區風光

明道宮坐落在昇仙台前,原名紫極宮,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為太清壇,到了唐時,以昇仙台為中心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羣,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可惜毀於戰火之中,現在的宮殿大都為現代所建,各殿匾額是以以前的藍本複製的。
明道宮 明道宮
明道宮老君台原名昇仙台或拜仙台,原為明道宮的一部分,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東北隅,老君台後街路南。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老子昇仙台 老子昇仙台
據清光緒鹿邑縣誌》記述:“天寶二年(734年)建太清壇。文昌宮於台記。”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磚構築,由14個平面圍成的高壇形古建築,狀若圓柱且有稜角,頂部面積765平方米,底面積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磚堆砌,由24個平面圍成圓柱形,台上環築七十釐米高的圍牆,形與城牆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一間。正殿內原有老子銅像一尊,高兩米許,鑄工精巧。殿門檐下東西各嵌一碑,上書“道德真源”、“猶龍遺蹟”。山門內東側原有鐵柱一根,高七尺,徑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山門下青石台階共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正符合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説。進入老君台山門,是正殿,面闊三間,進深間,硬山式清代建築,殿內西偏殿各一間。合上13棵檜柏青翠葱鬱,常年涼風習習,百鳥飛鳴。
老君台 老君台
老君台下波光煙靄,湖水縈洄,景色宜人。映山門向南約裏許的中軸線上,依次有望仙橋、明道宮、文昌宮、八角亭、游龍堤坊、萬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問禮處”兩塊碑碣。牌坊上書“地古永傳曲仁裏”,下題“天高近接太清宮”,楣鐫“萬教之祖”,正書蒼古遒勁。昇仙台因老子道德高崇。
據大清光緒版《鹿邑縣誌.古蹟.明道宮》記載“明道宮在東門內昇仙台前,唐名紫極宮,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為太清壇。”由此可知,該台始建於唐代,至遲也應在天寶年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以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皆有增修增建。 老君台為圓柱形且有稜角,高8米,台底面積706平方米。周圍用大磚堆砌,內實以土,上立垛口女牆,類似古城牆。台上有大殿、東西偏殿和山門一座。殿前壁上嵌有“猶龍遺蹟”、“道德真源”、“孔子問禮處”等明代碑刻三方(通),清代贊助碑二通。殿內原有老子紫銅坐像一尊,殿左前方有鐵柱一根,傳為老子“趕山鞭”。大殿後原有老君煉丹房。台上還有古柏十三株,山門下有石階三十三級,應老子飛昇三十三層青天之説。 老君台自古以來就是著名遊覽勝地,古往今來慕名來訪者絡繹不絕,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則天、宋真宗趙恆,以及文學大家蘇東坡、歐陽修等都曾來拜廟祭祀。或觀瞻遊覽,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華章。 1978年,鹿邑縣政府公佈其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在此建博物館。1986年,老君台被定位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隨太清宮遺址一起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隨老子故里旅遊區一起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國家AAAA級景區。
在老君台上還放置着4發炮彈。上面記載,1938年6月1日(農曆五月初四),侵華日軍攻打鹿邑縣城,對老君台進行炮擊,共打13發炮彈,無一發爆炸。見此情景,日軍炮兵個個驚得目瞪口呆,停止了炮擊。這些炮彈是當年日軍炮擊老君台的啞彈。
老君台下,有和平碑。該碑立於1997年9月19日,是1938年侵華日軍炮兵梅川太郎等人所立,當年日軍向老君台打13發炮彈均沒有爆炸。為向鹿邑人民表示懺悔,祝願全人類和平,特立此碑。

明道宮歷史由來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即公元1014年,宋真宗皇帝趙恆親來鹿邑朝拜老子,就住在明道宮的迎禧殿中。當天晚上,他出來散步,看到這麼一個大宮殿的正門沒有名字,就提筆揮毫寫下了“明道宮”三字。宋真宗的書法端莊謹嚴,一派雍容的皇家氣象,和鹿邑太清宮宋真宗所立“先天太后之贊”三御碑書法互相印證,相得益彰。
在鹿邑的歷史上,曾有多位皇帝來朝拜祭祀過,但據史料記載,只有宋真宗皇帝曾在鹿邑居住過,而且這是宋真宗皇帝的親筆御書,價值非常高,意義非常大。
宋真宗為什麼給這座宮殿起名明道宮呢?明,即是顯示、彰顯。明道宮即是彰顯道理、真理的地方。老子的重要的哲學思想是道,是自然的客觀規律,宋真宗為這座宮殿起明道宮之名錶明瞭宋真宗皇帝深得老子思想之真諦。

明道宮道家養生

明道宮養生之道

精英男士,人到中年、事業正旺,迫於社會競爭的壓力,拼命賺錢,整日奔波忙碌;致使飲食不節,不吃早餐,多於夜宵,半夜睡不着,早晨懶起牀,顛倒人體內臟循環功能,陰陽失衡。日積月累的熬夜耗盡了身體的“精”、“氣”、“神”。使體內經脈堵塞,五臟虧竭,氣滯血瘀,寒濕熱風毒聚積,當身體實在承受不了時才去醫院檢查,結果往往是晴天霹靂的告訴您———“三高症”、“痛風症”、“前列腺症”,甚至腫瘤、癌症已在吞噬您!
皙泉養生項目之一———道家養生四體系,以排六腑之毒素,補五臟之虧竭,暢經脈氣阻之血瘀,除百病之源,達養心,養性,養命之目的。

明道宮道家養生四體系

體系一:五行經絡推拿道家氣功點穴———使內臟年輕化
人體的每個臟器都有一條經脈並有其關鍵穴位,通過內臟循經推拿,氣功點啓臟器經脈中重要穴道,達到開髒活腑,促進內臟功能循環,血氣通暢,消除身體僵硬疲勞感,特有的輕鬆使身心倍感舒暢,讓整個內臟年輕化!
體系二:道家氣功養生操———把呼吸變長氣順血暢身健壯,氣足血旺體剛強,氣弱血虛體多病,氣衰血凝身則亡。生命的動力在於元氣、宗氣。腎精則是生命火種,呼吸長,腎精旺,元氣足,壽命長。呼吸短,腎精弱,壽命短。氣功養生操就是強腎精、壯元氣,用鼻子吸氣把新鮮氧氣吸進腎,用嘴巴呼氣把濁氣從肺部排出,每天五分鐘的氣功操以利吐故納新達到氣足———血旺———年輕———長壽。
體系三:食養,食療法———可先清後補古代名醫華佗曰:毒氣生髮,氣血受阻,流之不去,排之不瀉,腐蝕內臟,毒化器官,疾病生也,一命嗚呼!
飲天然花草防癌茶:清腸———清肺———淨血———暢氣。
食百草酵素:排尿酸,除肝脂、清臟腑之毒素,滅健康天敵自由基。
吃補腎長壽丹:調心肺,調腸胃,調內分泌,補腎虧,活化細胞,旺“精”氣“神”。
體系四:四季養生法———調情志,善食補春季養生:寬懷戒怒,達暢情志,利肝、利膽,補脾胃。去濕去風,增甘減酸。
夏季養生:品茶吟詩,益友清談、觀景納涼、淡心泊。利心、養陽、補肺腑。去火去風,增辛減苦。
秋季養生:寧靜、安神、忌悲傷。早卧早起、與雞俱興,順應陽氣之收斂,利肺,補肝臟。去燥去風,增酸減辛。
冬季養生:順應自然閉藏之規律,斂陰護陽為根本,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含而不露,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利腎,補心臟,去寒去風,增苦減鹹。
總之,道家養生是中華民族養生學的一種自然健康療法,它按五行相生相剋的循環,以達到天地人的平衡和諧,故天藏我藏,天露我露,天醒我醒,順天時者方健康長壽!

明道宮傳統特產

相傳始由南唐董侍衞的女兒董月英掐制,後經羣眾不斷改進,使這一工藝製品在民間流傳下來。據《清明上河圖》北宋草帽已很普遍。清光緒《鹿邑縣誌壙物產》裏也有詳細記載。草帽辮又叫“麥秸辮”,是農民掐制的手工編制晶;草帽由草帽辮緝制而成,產品有黃白兩種。羣眾總結草帽的優點與功能是:草質柔軟,造型美觀;人稱“活草”,不折不斷;堅固耐用,攜帶方便;遮陽擋雨,‘又當扇扇;坐在地上,可代坐墊。因此深受國內外客商和用户歡迎。清朝中葉以前,掐辮緝草帽只是農民自用或饋贈親友。女孩出嫁後的第一個夏季,要從孃家給男方拿幾頂草帽,叫做“回奉帽”。此風俗一宣保持至今。隨着社會需求的增加,草帽逐漸轉入商品生產,出現了專業商户——辮子莊和草帽行。農民靠掐辮緝帽度過了不少災荒年,仍是一頂主要副業。民間流傳有歌謠稱“麥秸是個寶,農民離不了;掐個辮子緝個帽,灌油吃鹽有線了;災年能糴糧,豐年添衣裳。”解放前山東湖南天津上海和漢口等地的商人,常年在鹿邑開設的辮子莊有“通聚祥”、“恆太祥”等18家,年收購草辮量約值白銀20多萬兩。開設草帽行的有“乾元正”“恆順”等15家,年收購草帽量約值白銀10萬兩。解放後,人民政府扶植設莊辦廠,大力發展這一傳統特產。80年代大部工序已實現機械化,所收購草帽辮1萬多包,機制草帽500萬頂,並能生產20多種新型工藝美術製品。輯制手工帽是一項精巧手藝,要求“一針扎三辮,裏外不露線。”成品帽要用硫磺燻,帽農稱為“鍍金鑲銀”——黃帽似金,白帽如銀,此即人們常説的“鹿邑黃”和鹿邑白\手工草帽的造型有鞍橋式、笠式、禮帽式、博士帽式、樓角式和兒童花草帽等。機制草帽式樣更多,有適應全國各族人民風俗習慣和愛好的工農帽、繡花噴花青年帽、繡花噴花兒童帽等100多個花色品種。鹿邑草辮草帽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國外用户特別是西歐一些國家的公主、小姐將鹿邑草帽作為美麗、高尚的裝飾品。草辮草帽是河南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每年出口草帽150萬頂,遠銷歐、亞、非近20個國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