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福寺塔

鎖定
明福寺塔,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始建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佔地面積240平方米。 [1] 
明福寺塔為密檐樓閣式建築。塔基以青石壘築,塔身和塔剎以70餘種不同規格的青磚砌就。原來有九層之高,後來遭遇一次雷擊,五層以上已損壞。在古建築專家看來,明福寺塔建築結構嚴謹,建築工藝精良。 [1] 
2001年6月25日,明福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明福寺塔
地理位置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240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0353-3-159

明福寺塔歷史沿革

明福寺塔始建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 [1] 
民國十八年(1929年),當地人集資修復明福塔,沒有按原來的九層復原,而是改成了七層,每層出檐兩級。 [1] 

明福寺塔建築格局

明福寺塔高四十米,系磚石結構,平面呈八角形,七級密檐式塔面南疊立於高二點四米的石基上,遠望似從地湧出,直刺蘭天,勢欲遏雲,塔底直徑六米,其身中空,第二層以上,東南西北的正面各闢有圓券門,塔每層出檐兩級,檐下雕刻有斗拱、蓮花辨,飛檐等多樣建築構件,塔身外壁砌有橫排方式面磚,上有圓龕,內刻坐佛。坐佛形態各異:或合掌誦經,或拂膝靜坐、或揮手講道、或閉目養神。塔身的各層高度和平面直徑自下而上逐層均勻遞減。塔身各隅砌有倚柱,倚柱上飾以仰、俯蓮花,倚柱略顯弧形,使大塔輪廊隱約的呈現拋物線形。頂端各角分上下掛有銅鈴三個,八角共計二十四個。大塔原高九層,頂為八角亭子頂。後塔遭雷擊,五層以上倒塌。民國十八年(1929年),當地人士發起募捐,集資修葺,其間因銀兩不足,歷經數年,才修至七層,最後終因銀兩短缺而草草收工,塔頂改為桃狀頂。大塔牆內初建時砌有石階,塔外飛檐上築有蹬道,且石階,蹬道又皆與圓券門相通。這樣從塔內石階上拾級而上進入圓券門,再由圓券門外出沿蹬道上攀,進入上層圓券門。裏外盤旋而上,仍可有緣停立塔頂。 [2] 

明福寺塔文物遺存

明福寺塔外壁的大方磚,上刻有圓龕,每一圓龕有一尊佛像,上千尊慈眉善目的佛像姿勢各不相同,尚有塔檐上的銅鈴,風吹過依然丁當作響。塔前還立着一通裴休撰文、柳公權正書並撰額的敬宗御賜石碑,碑上的字跡已有些模糊不清。 [1] 

明福寺塔歷史文化

明福寺是隋仁壽四年(604年)由邑人杜明福修建的。這一家人一心向善,虔誠拜佛,把自己的宅院捐出來建為寺院,人們就用這家主人的名字作了寺名,故日明福寺。關於寺院的興建,滑縣民間流傳很多傳説,都是百姓們圍繞興寺建塔誠心許願,以及最終願望得以實現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祛惡揚善的內容。 [1] 
明福寺塔因建於明福寺而得名,而明福寺則以隋代人杜明福之名而名之。據《滑縣誌》記載:隋仁壽四年,當地人杜明福施宅為寺,故寺日明福寺。明福寺初建時規模不大,止有大殿三間,大殿周廊四迥。寺前建三門,鐘樓分列庭院左右。後寺院得以擴建,規模宏大,南北長二里許,東西寬百餘步,寺前建有大殿,殿中塑有三世諸佛和侍從阿難迦持。左右分列十八羅漢,傍站諸天神。大殿左建迦藍,殿四棟,右建祖持殿四棟,前建三門一座,後有方丈六檻,末修禪堂一所,兩旁環建僧房五十餘間。殿之前後,對栽松柏成林,庵之左右,各樹安榴匝道:“界宇宏大,宛如鷲山”,松柏成蔭,幽雅靜謐,香火不斷,煙雲僚繞,鐘聲悦耳,數里可聞,實為滑州之名剎。 [2] 

明福寺塔文物價值

在古建築專家看來,明福寺塔建築結構嚴謹,建築工藝精良。塔門楣上絢麗的垂幔裝飾,檐部疊澀磚上的蓮花圖案等,既有唐代磚塔的風格,又具宋代早期磚塔的基本特徵,實為唐宋佛塔嬗遞的範例。尤其是塔上的佛像雕刻非常精美,細膩逼真,造型多樣,形式新奇別緻,有着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1] 

明福寺塔保護措施

2001年6月25日,明福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明福寺塔旅遊信息

明福寺塔地址

明福寺塔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滑縣

明福寺塔交通

自駕前往明福寺塔:從貴州出發,沿着貴陽繞城高速、銀白高速、江黔高速、杭瑞高速、二廣高速、蘭南高速、許廣高速、京港澳高速、濮衞高速到達明福寺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