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石海峽大橋

鎖定
明石海峽大橋(Akashi Kaikyo Bridge)是日本兵庫縣境內連接神户市和淡路島的跨海通道,是神户-淡路-鳴門線路上的重要橋樑。 [1] 
明石海峽大橋於1988年5月動工興建;1996年9月18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 [2]  於1998年4月5日通車運營。 [1] 
明石海峽大橋線路全長3910米,主橋長1991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100千米;總投資約為43億美元 [6]  [1] 
中文名
明石海峽大橋
外文名
Akashi Kaikyo Bridge
始建日期
1988年5月
投用日期
1998年4月5日
所屬地區
日本神户市
類    型
懸索橋公路橋特大橋
長    度
3910 m
寬    度
30 m
車道設置
雙向六車道
設計速度
100 km/h
起止位置
神户市、淡路島
途經線路
神户淡路鳴門快速道路
管理機構
日本國土交通省

明石海峽大橋建設歷程

側望明石海峽大橋 側望明石海峽大橋
十九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開始計劃着手溝通四大主島的交通通道,以實現將主島連成一片的國土一體化意圖。
1959年,明石海峽大橋立案。
1970年7月,日本本州四國連絡橋公團成立,計劃明石海峽大橋的建設。
1981年6月,日本政府指示,將明石海峽大橋作為單一公路橋可行性研究開始設計。
1982年11月,明石海峽大橋進行1號錨碇及4號錨碇混凝土的澆築工程,為前期建設做好準備。
1985年12月,明石海峽大橋主跨方案確定。
1986年7月,明石海峽大橋開展選址工作,並進行橋址的地質勘查。
1988年5月,明石海峽大橋主橋正式動工。
明石海峽大橋景 明石海峽大橋景
1989年3月,明石海峽大橋進行2號塔鋼沉井安設;6月,明石海峽大橋進行3號塔鋼沉井安設;10月,明石海峽大橋進行2號水下混凝土澆築工程;
1990年1月,明石海峽大橋進行3號塔水下混凝土澆築工程及4號錨碇基礎建設工程;3月,明石海峽大橋進行1號錨碇基礎建設工程。
1991年12月,明石海峽大橋完成2號塔水下混凝土澆築工程。
1992年4月,明石海峽大橋進行2號主塔架設工程;6月,明石海峽大橋進行3號主塔架設工程;9月,明石海峽大橋完成1號錨碇基礎建設工程。
1993年1月,明石海峽大橋完成2號主塔的架設工程;4月明石海峽大橋完成3號主塔的架設工程。
明石海峽大橋刻石 明石海峽大橋刻石
1994年4月,明石海峽大橋完成1號錨碇混凝土澆築工程;6月,明石海峽大橋完成4號錨碇混凝土澆築工程,並進行大橋主纜索的架設工程。
1995年1月17日,明石海峽大橋完成主纜架設工程;3月,明石海峽大橋進行鋼桁架的架設工程。
1996年9月18日,明石海峽大橋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 [2] 
1998年4月5日,明石海峽大橋通車運營。 [1] 

明石海峽大橋橋樑位置

明石海峽大橋位於日本關西地區,地處橋樑位於本州側神户市垂水渠和淡路島側的津名羣淡路町之間的明石海峽上,途徑該橋的主要道路為神户-淡路-鳴門快速道路,也是本州四國聯絡道路中的組成部分之一。 [1] 
明石海峽大橋位於日本關西地區 明石海峽大橋位於日本關西地區

明石海峽大橋建築設計

明石海峽大橋建築結構

  • 整體佈局
明石海峽大橋全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佈置 明石海峽大橋全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佈置
明石海峽大橋主要由主樑、兩座橋塔、纜索、錨碇、引橋及其各立交匝道組成,全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佈置。 [1] 
  • 設計特點
結構特點
總體
明石海峽大橋為三跨雙鉸加勁桁架懸索橋。
主樑
採用三跨雙鉸加勁鋼桁梁,由兩片主桁梁及桁架式橫樑以及橫樑上的橋面系組成,鋼桁架採用低炭鋼SS400及高強度HT780製造,橋面板採用改性瀝青。
主塔
主塔為門形桁架結構,每塔有兩根略帶傾斜的十字空心大格式鋼柱,五組交叉式斜杆以及兩道橫樑連接組成,中孔帶肋,基礎採用鋼沉井,塔頂為約束體系;塔柱的各空心大格室均勻佈置有豎向加勁肋。每柱設置調質阻尼器。
鋼纜
主纜鋼絲採用PWS鋼絲索,起鋼絲為高強度鍍鋅鋼絲,採用常規防腐體系,在產包鋼絲職位添有一層薄橡膠皮膜,沿着主纜每隔一定距離設有通風孔眼一個。長吊索採用平行鋼絲索,短吊索採用炭纖維加勁纜索製作。
參考資料: [1] 

明石海峽大橋設計參數

明石海峽大橋全長3910米 明石海峽大橋全長3910米
明石海峽大橋全長3910米,採用(960+1991+960)的跨徑佈置,其中,主跨1991米,寬30米。鋼桁梁高14米,梁幅寬35.5米,鋼桁梁重8600噸,鋼桁架總用鋼量為8.93萬噸。主塔塔柱高282.8米,塔柱中心間距46.5米(下部)至35.5米(頂部),塔頂最大反力為5萬噸/柱,用鋼量為2.3萬噸/座,大橋主塔基礎鋼沉井直徑和高度分別為480米x70米、直徑為78米x67米;用鋼量分別1.58萬噸和1.52萬噸;砼用量分別為35.5萬立方米和32.2萬立方米。大橋共用290根鋼束形成直徑為1.122米鋼纜,鋼絲直徑直徑為5.23毫米,拉伸強度為1800兆帕;鋼纜所用鋼絲總長約30萬千克,總用鋼量為5.77萬噸 [6]  [1]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
高速公路
設計速度
10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
雙向六車道
設計風速
橋塔:67米/秒,鋼桁架:60米/秒
通航淨空
淨高:65米(最高潮水位),淨寬:1500米
抗風等級
按1次/150年的頻率,可承受80米/秒暴風設計
抗震等級
按1次/150年的頻率,可承受里氏8.5級強烈地震
參考資料: [1]  [3] 

明石海峽大橋設備設施

  • 燈光照明
明石海峽大橋為了創造橋樑周邊良好的夜間景觀,橋的主塔、主纜、加勁桁架和錨碇各部位設置了夜間照明設置,同時在主纜裝設LED照明燈,使得大橋隨時間流逝使照明團發生異彩紛呈的變化。 [4] 
明石海峽大橋夜景圖1 明石海峽大橋夜景圖1
明石海峽大橋夜景圖2 明石海峽大橋夜景圖2
明石海峽大橋夜景圖3 明石海峽大橋夜景圖3

明石海峽大橋建設成果

明石海峽大橋技術難題

  • 建設難題
明石海峽大橋底部 明石海峽大橋底部
明石海峽大橋在建設過程中的主要難點為:
1、明石海峽為國際航道,每日有4000多隻大型船舶通過,潮流速度極快,最高大4.5米/秒,而直接在水中牽引過渡法、利用浮力在水面牽引過渡法以及利用浮吊在空中牽引過渡法三種引道索架設方法難以適用,給工程造成了增添不少難度。
2、中跨1900米的明石海峽大橋由於主航道的限制,貓道抗風索的曲線半徑需設置的非常大,不能有效地控制由於風引起的貓道擺動,從而使抗風索的作用難以發揮。
3、明石海峽大橋上最長的吊杆超過200米,且數量較多,如果採用鋼絲繩作吊杆,其後期養護工作量過大。
4、明石海峽大橋邊跨完成後的縱坡為3%,加上施工時的撓度約為4%,則構成7%的縱坡,在這樣的陡的坡度上,工作人員和機械設備都不易穩定,容易發生傾倒和滑動,機械也需要強大的動力和剎車,同時,對於邊跨有近1千米長的加勁樑架設來説,在這種狀態下施工時極其不安全的。 [5] 
  • 施工技術
明石海峽大橋橋面俯瞰圖 明石海峽大橋橋面俯瞰圖
明石海峽大橋針對各個建設難點,所採用的施工技術有:
1、利用直升飛機架設引導索,這是世界懸索橋施工史上的第一次;
2、在貓道不設抗風索情況下,進行主纜施工;
3、採用預製平行鋼絲束吊杆。
4、加勁樑架設採用不同的順序。 [5] 

明石海峽大橋文化特色

  • 遊覽設施
明石海峽大橋為了便於遊客參觀,在大橋兩端鋼桁架下承部分建有參考步道、展覽廳、橋頭廣場及舞子公園。 [1] 
明石海峽大橋參考步道 明石海峽大橋參考步道
  • 橋樑展覽館
明石海峽大橋在橋頭廣場設有橋樑展覽館,展示了該橋1:100的模型和大橋建設情況等介紹。 [1] 
側看明石海峽大橋 側看明石海峽大橋

明石海峽大橋價值意義

夕陽下的明石海峽大橋 夕陽下的明石海峽大橋
明石海峽大橋的修建,為特大跨徑懸索橋的設計施工提供了寶貴的成功經驗,其設計中採用的特殊做法,對今後大跨徑懸索橋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中外公路》 評) [5] 
明石海峽大橋建成後,將大大改善神户市及淡路島的交通運輸狀況;原來神户至德島之間的航運需要270分鐘,雖1986年大鳴門橋開通後運輸時間縮短了80分鐘,但明石大橋通車後,運輸時間將再縮短90分鐘,為原來的三分之一。(《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全國市政工程學術交流會》 評) [2] 
參考資料
  • 1.    張勝. 日本明石海峽大橋[J]. 交通與運輸, 2000(2):17-18.
  • 2.    楊其良. 施工中的日本明石海峽大橋[C]//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全國市政工程學術交流會. 1998.
  • 3.    孫文德. 世界第一長的懸索橋[J]. 科學之友:上, 1998(9):8-8.
  • 4.    新井正人, 唐澤宜典. 日本明石海峽大橋的景觀照明[J]. 照明工程學報, 1998(4):71-76.
  • 5.    胡兆同, 劉健新. 明石海峽大橋的施工特點[J]. 中外公路, 1997(6).
  • 6.    未來出行“炫”起來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2017-06-11[引用日期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