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溝

鎖定
明溝是指房屋外牆散水坡以外的不加溝蓋板的排水溝。明溝的作用是迅速地有組織地把地面水和雨水引向下水道,防止房屋基礎和地基被水浸泡而滲透,以保證房屋的鞏固和耐久。通常明溝底部的坡度約為0.3~0.5%,深度約為20釐米,寬度約為18釐米。 [1] 
中文名
明溝
外文名
Open ditch
作    用
防止積水滲入地基
應    用
水利科技、灌溉與排水、農田排水
修    築
人工開挖、機械施工
發展特點
分散的排水發展到整體的工程系統

明溝明溝

在地面開挖溝道以排除地表積水、土壤中多餘水分和過高的地下水的排水技術措施。世界各國明溝排水發展的共同特點都是由分散的排水發展到整體的工程系統,由人力開挖溝道發展到機械化施工,由人力提水發展到動力提水,逐步實現排水的機械化和電氣化。 [2] 
明溝的修築可以使用人工開挖,也可用機械施工。明溝排水維修管理任務較大,要處理好開挖棄土的堆放,預防溝道塌坡和衝淤,防止溝內雜草叢生等。

明溝排水系統

典型的明溝排水系統一般包括幹、支、鬥、農、毛等五級,可隨排水面積大小劃分不同級別。其中幹、支溝稱為骨幹排水溝,主要輸送由其他排水溝道彙集的地表及地下徑流至排水區外的容泄區;農、毛溝道主要攔截徑流,縮短匯流長度,加速徑流彙集,它們與田間作物耕作配合密切,稱為田間排水系統。其中毛溝佈置常與作物種類有關,旱作區的毛溝一般沿壟行開挖成臨時性溝。水田的排水農溝常為末級固定溝,位於田塊之間。其他排水溝道都是固定的,與農田灌溉渠系統一佈置,相互協調。骨幹排水溝道常利用天然河溝或加以改造而成。
排水明溝的設計任務,主要包括確定溝道的溝深、間距和溝道的縱、橫斷面等。明溝的斷面應按設計排澇流量計算,有時尚需考慮蓄澇的要求,田間排水溝道在通過最大排水流量時,允許地面短期積水,以滯蓄部分澇水,減少明溝開挖工程量。在排漬期間,田間排水溝的水位應低於排漬所要求的地下水位。不能保證自流排水時,要設置泵站抽排。
明溝排水系統由田間排水溝網、骨幹泄水溝、泄水建築物和排水樞紐及容泄區組成。田間排水網包括固定式鬥、農級排水溝和分佈在條田內的臨時性的或固定的排水毛溝,直接彙集地表水,並控制地下水。骨幹泄水溝包括集水用的支、鬥溝和排水泄水乾溝,用以排泄雨水、灌溉退泄水和地下水,將田間排出的多餘水量排入外河或容泄區。
末級固定排水農溝的走向與地形坡度要有較大的交角,以利彙集地表水和地下水。骨幹泄水溝宜佈設在排水區低窪地帶,並具有一定的縱坡,以保證正常輸送退泄水。其尾端與容泄區聯接處,需修建控制閘,儘量做到自流排泄,以節省抽水設備和能源。在不能自流的情況下,建立控制閘和機電排水站,集中或分級提水、抽排。面積較小的排水區,一般只須佈設2級或3級排水溝;面積較大的排水區,則須佈設4級至5級排水溝,或將整個排水區劃分若干個單元,進行分區控制排水。
排水溝深度、間距和坡降
由於自然條件及排水目的不同,各地區田間排水網的溝深、溝寬、間距、邊坡和坡降等差別較大。總的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除澇、防漬和改良沼澤地、過濕地為主要目的的田間淺密排水溝網,適用於濕潤和半濕潤地區。另一類是以防治土壤鹽鹼化為主要目的的田間深稀排水溝網,適用於乾旱、半乾旱地區。排水溝深度和間距等數值,主要根據各地區的排水標準,通過調查、試驗和計算分析研究確定。以防治鹽鹼化為目的的末級固定排水溝的深度和間距見鹽鹼地排水。各級排水明溝的縱坡,儘量同地面縱坡一致或接近,以保持溝深比較均勻。一般採用的溝底坡降為1/2000~1/5000。

明溝管理和養護

排水工程的管理和養護直接關係到排水系統的工作情況和排水工程效益的發揮。輕質土地區排水溝邊坡易於坍塌,以致淤塞溝道,降低排水效果。因此,應採取有效的固坡防塌措施。常用的工程養護措施有放緩邊坡,加大底寬或採用複式斷面,溝坡換填粘土等;也可採用減壓、截滲措施以及種植草皮、植樹護坡等生物措施。通常採取的管理措施如定期清淤、疏浚加深、防止雨水沖刷和防止退泄水直接入溝等都能收到一定的防塌效果。此外應避免在排水溝中打壩蓄水,以免壅高水位,影響排水,加重澇、漬為害和土壤鹽鹼化程度。
參考資料
  • 1.    黃漢江. 建築經濟大辭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0-08:406
  • 2.    侯麗萍, 王文志, 範鑫. 明溝排水在工程施工降水中的巧用[J]. 工程勘察, 2010(s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