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清鼎革

鎖定
鼎革 讀音:dǐnggé
[change of dynasties] 建立新的,革除舊的。舊時特指改朝換代
鼎革,“鼎”與“革”也分別是《易經》中的兩個卦象,鼎革一詞在古時特指改朝換代。子曰:“革物者莫若鼎”。
明清鼎革即指明朝被清朝所代替,明清鼎革兵事多。
中文名
明清鼎革
拼    音
míng qīng dǐng gé
名詞來源
公元1644年
來源出處
《易經》
史料記載
公元1644年,李自成入京,明祟禎皇帝朱由檢自縊,總兵吳三桂投降清軍,遂引清兵入山海關,大明王朝分崩離析。是時,福王朱由崧在金陵即帝位,號弘光。翌年四月,清軍破揚州,屠城十日,金陵政權旋即覆滅。六月,清軍下蘇、杭,直逼婺、衢。與此同時,唐王朱隸鍵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魯王朱以海,在紹興監國,繼續與清軍抗衡。衢州府及其各縣明地方政權處於大軍壓境、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境地。而唐王朱隸鍵又以衢州散卒入建寧,更猶如釜底抽薪。
衢州知府伍經正,安福人,原為西安知縣,剛擢知府不久。面對困境,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順治二年(1645),徽州有警,伍經正命把總葉林統兵300赴守開化,豈知士兵到了縣署,拔刀索餉,激起民憤,知縣臧餘愷在士民的擁護下繳了府兵的弓刀銃盾,葉林兵遂散。十月,唐王命鄭鴻逵分兵兩路,黃光輝越馬金嶺入安徽境,屯休寧之黃源;施福由大鏞嶺取婺源。十二月,鄭鴻適兵敗於徽州。三年正月初一,清提督張天祿追至開化縣城,知縣攜印先逃,典史鍾淑哲率士民迎謁,生員施建元、汪宗月、劉國裕皆不屈被殺。初三日,清軍駐營密塞。初六日,婺源守將從大鏞嶺、潭頭、池淮等地暗中向縣城運動。初十日,張天祿率師回歙,城中無備,華埠、獨山諸處道路因雪梗塞,明將蔣若來突率兵數百,擒典史鍾淑哲而去。於是,唐王監軍黃天覆、章張來縣,以常州人朱顯宗為知縣。五月,張天祿檄蕪湖總兵卜從善率兵攻開化,與守軍戰於禮扳,無奈明軍統兵將領不和,陣前受挫,3000士卒降。正解甲時衢州府派援兵300銃手至,剎時,銃聲四起,卜從善聞之,即將3000降卒盡殺之,溪水為之不流。城中軍民逃遁。清軍追至常山,遂破城,。開化、常山二縣皆失。
龍游為衢州東大門。乙酉年(1645),先有金陵趙明懷潰兵之警。知縣黃大鵬、訓導張鵬騰至軍前説情,全縣得無事。嗣後;黃大鵬聞婺州陷,自知迴天乏力,遂封府庫,繕冊籍,不取一錢,孑身入閩,投唐王朱隸鍵帳下。縣事由縣丞何琦主持。當時唐王、魯王相爭金華、衢州諸縣,各立派系。有益陽王來龍游,自稱監國,設王府,招募兵馬。時鎮將張鵬翼自紹興赴衢,過城下,益陽王不納,張鵬翼攻城,益陽王為亂兵所殺。益陽王據龍游城凡四月,城中掘地為塹,城外西南附郭民居悉行拆毀,龍游元氣傷殘貽盡。順治三年(1646)六月,清兵自金華至,縣丞棄城逃跑,城中百姓四出逃匿,城虛巷空,清知縣張昌期單騎先至,收府庫冊籍,招撫流亡百姓。龍游縣遂入大清版圖。
衢州城防堅固,先有金陵潰兵趙明懷過衢入閩,一路剽掠,為害地方。衢州府司理彭遵琦、守戍張文,擁有步兵數百,原主張率百姓萬餘,並邀趙兵入城共守。不料趙兵到城北清源磨盤山,即與地方守軍大戰,殺軍民數百人,城中震恐。翌日自源口葉坂去,所過東北各鄉,被屠戮甚慘。八月,清徵南大將軍貝勒博兵至衢州城下,知府伍經正率守軍官吏及百姓頑強抵抗。城破,伍經正投井而死,御史王景亮、推官鄧嚴忠自縊。鎮將張鵬翼、吳凱、總兵項士鳴等文官武將皆被清軍所殺,另有蜀王朱盛濃、樂安王朱誼石當時在衢,一併遇難。其中有西安人徐日舜,字五臣,少年時拓江湖;後由卒伍升為貴州參將。甲申之變後,率苗兵數十人回鄉,誓為保衞桑梓出力。城破時猶披甲乘馬往返衝殺,勇猛無比,力竭被擒。臨刃時仍破口大罵不絕,清兵以矢貫穿其舌端,尚凜凜不屈,臉色如平常。
當初,唐王朱隸鍵曾命兵部侍郎兼石僉都御史楊文驄領兵攻打南京,後聞衢州告急,急令楊與誠意伯劉孔昭共援衢。途中與清兵遇,楊、劉不能御,敗退,被清軍追騎俘獲,與監紀職方主事孫臨具不降而被殺。
衢州一失,閩地屏障遂開,唐王朱隸鍵抗清復明的前途頓時黯淡。江山知縣方召,聞清兵將至,對眾僚説:“吾義不當去,然不可以一人故至闔城被殃。”於是封印投井而死。江山未攻而破。十二月清軍攻佔仙霞關,入閩天塹變通途。
衢城雖破,不向清廷俯首稱臣者皆遭殺戮,但活者仍堅持不屈的抗爭。衢城軍民有魏福賢、李遂、汪長壽、方世法、鄭三七等人轉移至南山與清軍抗衡,持續了數年。清順治五年(1648),趙之超起兵反清,聲勢波及臨安。清廷出兵鎮壓,同時任命陳錦為浙閩總督,移駐衢州,竟達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