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朝兵部尚書

鎖定
明朝兵部尚書,是明朝六部兵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司馬”,負責掌管全國衞所軍官的選拔授予、訓練、車輛、武器管理等政令,為正二品
明代兵部尚書羣體是明廷行政管理機構的高級官僚羣體,這一羣體對於考察 明朝中央政治權力格局及政治生態具有重要意義。明代兵部尚書的地域來源分佈廣泛,但是各省、直產生的兵部尚書數量有明顯差距,且數量在不同時期存在起伏變化,這種時空上的差異和變化與明代的政治、軍事形勢緊密關聯。同時,明代兵部尚書的選拔既受到科舉等文官銓選制度的規範,又受到鄉緣、學緣、事緣等社會關係以及時事嬗遞的影響。
作為能動主體的兵部尚書除了軍事管理外,窮於應付各種複雜關係,這不僅對兵部尚書的仕 途與人生結局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對兵部尚書的政治與軍事職能的發揮產生巨大影響。
中文名
明朝兵部尚書
別    名
大司馬
主要責任
掌管軍官選拔授予、訓練等政令
職    位
相當於當今的國防部長

明朝兵部尚書官職設立

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設置兵部。洪武六年,增設兵部尚書和兵部侍郎各一人,並在總部、駕部、職方部這三個部門各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各兩人,隸屬中書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胡惟庸案,明太祖朱元璋罷黜宰相與中書省,並仿照《周官》六卿之制,直屬六部,並各設尚書、侍郎各一名。每部分四屬部,每屬部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各一人。次年,增試侍郎一人。洪武二十二年,改總部為選部。洪武二十九年,定為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司,皆稱清吏司。景泰年間,增設尚書一人,協理部事。天順初年罷免。隆慶四年,添注侍郎二人,後罷免。萬曆末年重設。
明朝,兵部尚書、或侍郎或都督府右都御史參與協理京營戎政,掌管京營操練。永樂年初設置三大營,總屬武將。景泰元年,設提督團營,命兵部尚書于謙兼領,之後罷去。成化三年,再設,以本部尚書或都御史兼任。嘉靖二十年,命尚書劉天和輟離部務,另給關防,專理戎政,之後改由兵部侍郎協理戎政。萬曆九年裁革,十一年復設。天啓初年,增設協理一人,後革除。崇禎二年,再設,以庶吉士劉之綸為兵部侍郎擔任。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明朝亦在南京設置“南京兵部尚書”以及其他五部尚書等職位,負責掌管南京以及南方戰事。

明朝兵部尚書任職官員

明朝兵部尚書中,有包括指揮京師保衞戰于謙,有指揮寧錦之戰袁崇煥(加銜,非實授),以及崇禎殉國後抵禦清朝部隊的史可法,也有投靠滿清的賣國賊大漢奸洪承疇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