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月古道

鎖定
蕉嶺(古稱鎮平)是客家古道上的重鎮,作為客祖南遷和“粵鹽贛米閩茶”流通的中轉站,“明月古道”一度是閩粵贛交通命脈之一,維繫着一方的生計。
明月古道位於蕉嶺縣鎮山國家森林公園橫崗山脈,古道始於西晉末年,是客家人南遷必經之路、“粵鹽贛米閩茶”流通重要棧道,距今1600多年;古道保留着原始的石板路,古樸幽深,是登山探險、客家古文化探秘的天然選擇。隨着明月古道的開發,已成為遊客休閒觀光的好去處,隨着全民健身熱的興起,它更是廣大市民登山健身的理想場所。 [1] 
“明月古道”的源頭位於高思南山岌頂的古道獈口,那有一座碑刻,上面刻寫的古代古道整修捐資人的芳名已模糊難辨。古道由石塊鋪成,寬約1米,還保留着原始的模樣,兩旁是四季常青的馬尾松林,環境清幽,空氣清新。古道隨着山勢,呈“之”字形向上攀升,坡度超過45度。
根據專家考證,這條古道始於西晉末年,是中原人向南遷移到達蕉嶺、潮汕等地的必經之路,距今1600多年。到了明崇禎年間,明月古道成為“粵鹽贛米閩茶”的重要棧道,食鹽、糧食和茶葉等商品在這裏中轉,因路途迢迢,商人們往往趁月趕路,故而得名。 [3] 
中文名
明月古道
距縣城中心
約10分鐘車程
距    今
1600多年
地理位置
蕉嶺縣城郊的橫崗村

明月古道簡介

“粵省腹地,山脈綿亙,道里崎嶇,鳥道盤纖,羊腸迫隘”,這是對客家遷徙古道的形象描述。雖然路途艱險,但客家祖先們以無與倫比的勇氣和堅韌,不斷開闢新的天地,創造新的生活,客家古道也隨着客家祖輩的足跡,延伸在南粵大地。歲月逝去,轉瞬一千餘年,當年客家祖輩的奮鬥歷程已成為歷史,只有隱沒於深山中的古道還依稀可見當年的境況。為揭開“明月古道”的神秘面紗,近日,筆者與林業、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前往探訪古道。 [2] 

明月古道緣由

“明月古道”位於蕉嶺縣城郊的橫崗村,距縣城中心約10分鐘車程。筆者詢問為什麼起名叫做“明月古道”呢?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根據專家考證,這條古道始於西晉末年,是中原人向南遷移到達蕉嶺、潮汕等地的必經之路,距今1600多年。到了明崇禎年間,明月古道成為“粵鹽贛米閩茶”的重要棧道,食鹽、糧食和茶葉等商品在這裏中轉,因路途迢迢,商人們往往趁月趕路,故而得名。
工作人員還告訴筆者,這條古道,上通福建武平、上杭,橫接江西尋烏、贛州等地,下至潮州汕頭,可謂“一線牽三省”,因為地處交通要塞,就不難想像出當年古道上的繁忙程度了。 [2] 

明月古道見證千年歷史

穿過橫崗村寬闊整潔的水泥村道,來到古道山腳下。雖然已是深秋,漫山依然是綠樹葱蘢,滿目蒼翠,呈現出一派生機。若是仔細向山上觀望,會看到在起伏波動的綠海中,隱現着一條蜿蜒小徑,這就是明月古道。明月古道的入口處有一座碑刻,上面刻寫着古道整修捐資人的芳名。古道隨着山勢,呈“之”字形向上攀爬,坡度超過45度,登上不多時,臉上已是汗光閃閃。古道由石塊鋪成,寬約1米,還保留着原始的模樣,兩旁是四季常青的馬尾松林,環境清幽,空氣清新。走在這樣的古道上,讓人不禁對客家祖先們產生敬意,以前交通工具不發達,祖先們只有結着隊,挑着擔,唱着山歌,帶着一家人的牽掛與希望,穿梭在這深山的寂寞裏。
走了20多分鐘,來到一個看似“山頂”的地方時,筆者看到有幾個人在平地上休息,筆者以為自己已征服了這條古道,但他們笑着説:“這只是爬了一小段,登上的只是一個小山腰。”順着他們手伸出的方向,舉目望去,只見一條道路穿越在崇山峻嶺,如天梯般穿越雲彩,消失在天際。筆者與同行的人員相互鼓勵,一步一個石階往上爬,經過1個多小時的爬行,才到了真正的最高點,雖然汗流浹背,但身處高點,放眼望去,腳下山腰綠樹成蔭,山腳下樓房林立,陣風吹來,使人心曠神怡。 [2] 

明月古道羣眾健身好場所

在“山頂”休息時,又陸陸續續上來了許多人,與他們攀談才得知,如今每逢清晨、傍晚和週末,山下車輛排成長龍,山上登山者絡繹不絕,成為蕉嶺人健身吸氧的好去處,羣眾都習慣稱這裏為蕉嶺的“百歲山”了。據工作人員介紹,前幾年,在原有古道的基礎上,對路面稍加修整,同時清除路邊雜樹雜草,置放石椅石凳,原來雜草叢生、行人止步的廢棄古道,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廣大羣眾前往健身的“民心登山道”,呈現出昔日熱鬧繁忙的景象。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