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斷

鎖定
明斷,漢語詞彙,拼音:míng duàn,意思指暗示公正的、頭腦清晰的、健全並睿智的判斷力。
中文名
明斷
外文名
judicious
拼    音
míng duàn
近義詞
果斷 明朗 [1] 
基本解釋
其中確有冤情,請包大人明斷

目錄

明斷釋義

[judicious] 暗示公正的、頭腦清晰的、健全並睿智的判斷力 [2] 
其中確有冤情,請包大人明斷 [2] 

明斷出處

後漢書·孔奮傳》:“為政明斷,甄善疾非,見有美德,愛之如親。” [1] 

明斷例句

1、清明而果斷。
①《後漢書·孔奮傳》:“為政明斷,甄善疾非,見有美德,愛之如親。”
②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賞譽》:“王大將軍與丞相書,稱楊朗曰:‘世彥識器理致,才隱明斷。’”
③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捲上:“李景讓尚書,少孤貧,夫人某氏,性嚴重明斷。”
④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 《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左將軍張布亦曰:“皓才識明斷,堪為帝王。”
2、英明的決斷。
①唐·李白 《古風》之三:“明斷自天啓,大略駕羣才。”
②明·葉盛 《水東日記·胡忠安自述三事》:“於是羣臣皆言,不顯責大臣,而旌禁衞,所以寬其罪而媿其心,殿下之明斷也。”
3、明確地辨別是非,做出公正的判斷。
①《隋書·於仲文傳》:“明斷無雙有於公 ,不避強御有 次武 。”
②《京本通俗小説·錯斬崔寧》:“望相公可憐見老漢的女壻生死不明,姦夫淫婦,贓證見在,伏乞相公明斷!”
③清·杭世駿《質疑·禮記》:“陳璉問:‘《王制》:“將徙於諸侯,三月不從政,自諸侯來徙家,期不從政。”舊説主民,一説主出仕、退仕。請問:從何説為當?《集説》未有明斷,豈兩説可竝行乎?’” [1] 
4、公平明白的判決;判決書。
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開封府就取出廟官孫神通來,當堂讀了明斷……推出市心,加刑示眾。”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