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明攻取河北及大都之战

明北伐灭元之战中进行的第三次作战
明攻取河北及大都之战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五月至八月,朱元璋派遣徐达率军在北伐灭元战争中发动的第三次关键战役。
此战前,明军已控制山东、河南及潼关,对元大都形成包围。朱元璋亲赴汴梁(今开封)决策,采纳徐达直取大都的战略,并授以《征进阵图》。闰七月初,明军自汴梁北进,连克卫辉、磁州等地,于临清会师后分水陆两路攻占德州、沧州,直逼通州。元顺帝见大势已去,携眷逃往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八月初二,徐达攻入大都(今北京),处决元朝残余势力,封存府库并安定民众,元朝统治至此瓦解。
中文名
明攻取河北及大都之战
战前策划
明军
战役评价
统一中国
发生时间
1368年

事件背景

播报
编辑
在明军攻占山东(参见明攻山东之战)、河南(参见明攻河南之战)以及潼关以后,元朝大都(今北京)已经处于明军的弧形包围圈中,攻取大都的条件业已成熟。洪武元年五月二十一日,明太祖朱元璋亲抵前线汴梁(今开封),与诸将商讨攻取元都之决策。他采纳征虏大将军徐达提出的直捣元都的主张,并据图指示:“北土平旷,利于骑战,不可无备,宜选偏裨提精兵为先锋,将军督水陆之师继其后,下山东之粟以给馈饷,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趋赵(今河北邯郸),转临清而北,直捣元都,彼外援不及,内自惊溃,可不战而下。”为使这一战略意图能够很好地得以实现,他还将亲自绘制的《征进阵图》交给徐达。

过程

播报
编辑

攻取河北

六月初,徐达令河南各军向河阴(今武陟西南)集结,各卫粮船由济宁起航,保障后勤供应。七月二十九日,他又遵朱元璋之命,令都督同知张兴祖、平章韩政、都督副使孙兴祖、指挥高显等率益都、徐州、济宁之师集结于东昌,等待与河南诸军会师北进。闰七月初二日,明军出师汴梁(今开封),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卫辉(今汲县)、彰德(今安阳)、磁州(今河北磁县)、邯郸、广平(今均属河北)。十一日至临清(今属山东),遂令集结于东昌之师来会,且令参政傅友德开通陆路,都督副使顾时开通河道,于十五日水陆两路并进。师至德州,会征虏副将军常遇春张兴祖高显毛骧、程华等师北进。

攻占大都

二十日下长芦(今河北沧州)、青州(今河北青县及天津静海等地),二十三日至直沽(今天津),二十五日败元军于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东北)。二十八日克通州(今北京通县)。元顺帝见大势已去,遂于当日夜三鼓携太子、后妃出建德门,由,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八月初二日,徐达等进师攻取元都,至齐化门,令将士填壕登城而入。徐达本人亲自登上齐化门楼,杀死元朝监国宗室淮王帖木儿不花和右丞相张康伯等人,并俘诸王子6人,封存府库图籍宝物以及故宫殿门,令兵守卫。命令士卒不得侵暴抢掠,居民各安其业。同时遣将巡逻古北诸处关口,又命指挥华云龙经理大都,新筑城垣。

评价

播报
编辑
攻取大都之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使残存在各地的元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为明太祖朱元璋最终统一中国,夺取了战略上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