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攻元灰山、臚朐河之戰

鎖定
明攻元灰山、臚朐河之戰,洪武十三年(1380年)冬,元平章乃兒不花等進擾永平(今河北盧龍)。十四年(1381年)正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大將軍率領湯和、傅友德以及沐英出北平征討北元。 [1]  這是明太祖發動的第四次北伐,既是為了報復洪武十三年北元平章乃兒不花的寇邊行為,也是為了打擊蒙東草原上的北元勢力。 [3] 
名    稱
明攻元灰山、臚朐河之戰
發生時間
1381年(洪武十四年) [4-5] 
地    點
灰山、臚朐河
參戰方
明軍、元軍
結    果
明軍大勝,俘獲人畜無算 [2] 
主要指揮官
徐達
湯和
傅友德
沐英
明攻元灰山、臚朐河之戰,洪武十三年(1380年)冬,元平章乃兒不花等進擾永平(今河北盧龍)。十四年(1381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決定發動第四次北伐,於是下令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信國公湯和為左副將軍,潁川侯傅友德為右副將軍,率軍前往北平,伺機出塞征討北元。 [3]  徐達抵達北平後徵發當地燕山諸衞屯軍一萬五千一百人修繕關隘。 [6]  至四月,太祖下令都督府徵發一萬六千一百三十五名騎士抵達北平隨徐達出征, [12]  徐達隨後率大軍出塞抵達北黃河,元軍騎兵驚駭而遁,傅友德率輕騎夜襲灰山(今寧城縣東南),克之,傅友德追擒其平章別裏不花、太史文通等。 [2]  [4]  沐英出古北口,破公主山長寨,搗高州、嵩州、全寧諸部,收服在當地放牧的全寧四部,而後直追西北,渡臚朐河(今克魯倫河),俘獲元知院李宣及其部眾。 [1-2]  [7]  至此,徐達認為這一仗的目的已經達成,隨即決定班師回朝,最終於八月末回到南京。 [5]  [8]  此戰後,徐達一直在北平駐守以防禦元軍進犯,直至洪武十七年背疽發作被召回南京。 [9-10]  而傅友德和沐英則在回到南京後即被派往西南收復雲南。 [11]  至此,明太祖第四次北伐結束,此戰打擊了蒙東草原上屬於北元皇帝的本部勢力,並且切斷了和林與東北之間的聯繫,為第五次北伐的金山之戰迫降納哈出打下了基礎。
參考資料
  • 1.    熊武一、周家法主編.《軍事大辭海·下》:長城出版社,2000年5月:第1856頁
  • 2.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七》“庚午大將軍徐達率諸將出塞右副將軍傅友德至北黃河虜騎駭遁友德選輕騎夜襲灰山克之獲其部落人畜甚眾西平侯沐英等略公主山長寨殲其戍卒獲全寧四部以歸。”
  • 3.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五》“戊子故元平章乃兒不花等寇邊 上命魏國公徐達為徵虜大將軍信國公湯和為左副將軍潁川侯傅友德為右副將軍率諸將士往討之。”
  • 4.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七》“洪武十四年夏四月......庚午大將軍徐達率諸將出塞。”
  • 5.    《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八》“八月......大將軍魏國公徐達等徵北還。”
  • 6.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五》“洪武十四年春正月......辛亥徵虜大將軍魏國公徐達發燕山等衞屯兵萬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嶺等三十二關。”
  • 7.    《明史》(卷126)“明年,又從大將軍北征,異道出塞,略公主山長寨,克全寧四部,度臚朐河,執知院李宣,盡俘其眾。””
  • 8.    張廷玉,《明史‧卷二‧太祖二》“夏四月庚午,徐達率諸將出塞,至北黃河,擊破元兵,獲全寧四部以歸。”
  • 9.    《明史》(卷125):“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
  • 10.    《明史》(卷125):“明年,達復帥諸將行邊,破敵於答剌海,還軍北平,留三年而歸。十四年,復帥湯和等討乃兒不花。已,復還鎮。”
  • 11.    《明史‧卷二‧本紀第二‧太祖二》“九月壬午朔,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左、右副將軍,帥徵雲南。”
  • 12.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七》“洪武十四年夏四月......命都督府選騎士赴北平從大將軍徐達徵,進得精壯者萬六千一百三十五人各賜文綺戰衣遣行.”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