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慶忠

鎖定
明慶忠,男,漢族,湖北省黃岡市人。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雲南財經大學旅遊文化產業研究院首席教授,旅遊產業發展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首席科學家,區域規劃與中國西部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雲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枝術帶頭人, 雲南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 高原地理過程與環境變化” 雲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 “地理學”雲南省省級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 ”低緯高原環境變化” 雲南省省級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 旅遊產業發展研究”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雲南省高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1] 
中文名
明慶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枝術帶頭人
出生地
湖北省黃岡市

明慶忠人物經歷

▲ 1981年9月~1985年6月 華中師範大學地理科學系地理科學專業,獲理學學士
▲ 1985年9月~1988年6月 華中師範大學地理科學系自然地理學碩士研究生,獲理學碩士學位
▲ 1998年9月~2006年6月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自然地理學(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博士研究生,獲理學博士
業務經歷:
▲ 1988年7月~1992年9月 雲南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助教、科研秘書
▲ 1993年10月~1995年10月 雲南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講師、資源教研室主任▲ 1993年7月~1997年4月 雲南師範大學“骨幹教師”
▲ 1995年11月~1998年8月 雲南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地理學系和旅遊學系副教授,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人文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 1998年9月~ 雲南師範大學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教授、院長和能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
2002年 雲南師範大學“學科帶頭人”
2005年 地理學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第一導師,旅遊管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第一導師
2003年 自然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5年 雲南省高校教學科研學術帶頭人
2006年 雲南省學術技術學科帶頭人
1999年~ 昆明理工大學地質勘察與礦產普查(旅遊地學方向)博士生導師
2005年~ 中山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博士生導師
2007年~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明慶忠社會任職

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山地分會副主任,教育部旅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雲南省旅遊職業教育集團副理事長,中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旅遊協會理事,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專業委員會理事,雲南省森林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主任委員、雲南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雲南省遙感技術應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雲南省生態經濟學會副理事長,雲南省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雲南省旅遊區(點)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專家.雲南旅遊產業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專家顧問組成員,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 雲南省文化旅遊研究會旅遊文化專家,雲南省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雲南省學位評定委員會,雲南省職稱評定委員會評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訊評委,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定委員會評委,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定專家,雲南省人民政府旅遊專家組專家,雲南省旅遊信息化建設專家委員會專家,《雲南地理環境》雜誌副主編,《人文地理》《學術探索》《旅遊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等雜誌編委等。

明慶忠著作教材

明慶忠 李慶雷 發展旅遊循環經濟的科技支撐.科學出版社,2008,1月
明慶忠 李慶雷 旅遊循環經濟發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11月
明慶忠 李慶雷 旅遊循環經濟學,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7,10
明慶忠 遊旅開發效應研究,科學出版社, 2007,12,
明慶忠 陳亞顰主編 旅遊解説系統構建的理論與實踐,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7,
明慶忠.三江並流區地貌與環境效應,科學出版社,2007.3
明慶忠 旅遊地規劃 科學出版社 2003
明慶忠 朱虹 自然資源學導論 雲南科技出版社 1997.12
明慶忠 周建新 南昆鐵路沿線旅遊指南 雲南科技出版社 1999.12
楊桂華 鍾林生 明慶忠 生態旅遊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 2000.1
劉堅 王德義 明慶忠主編 雲南民族體育旅遊資源與產業化研究 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0.12
葉文 明慶忠 楊志耘 雲南山水景觀論 雲南科技出版社 1996.12
明慶忠 生態旅遊(第五章、第六章)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4.4
劉衞東 明慶忠 彭俊 武友德房地產投資分析 百家出版社 1975.7
明慶忠副主編 前景燦爛的思茅旅遊業 雲南科技出版社 1997.12
明慶忠 中國旅遊地理·西南旅遊資源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明慶忠參編 雲南大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8.8
明慶忠參編 旅遊接待綜合知識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8.4
明慶忠參編 邁向2010年的雲南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8.10
明慶忠 旅遊地理學(第六章)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5.11
明慶忠 旅遊資源學(第六章)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4.12
明慶忠參編 中國西部環境演變評估 科學出版社 2003
明慶忠參編 區域開發規劃原理 山東地圖出版社 1994.12
潘玉君、鄒平、武友德、明慶忠等 可持續發展原理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明慶忠參編 文化·社會·環境 雲南科技出版社 1996
明慶忠副主編 雲南石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研究 科學出版社 2003
明慶忠參編 鶴慶旅遊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8.8
明慶忠 旅遊資源開發與鑑賞(第四章) 科學出版社 2008
明慶忠 旅遊地理學(第六章) 科學出版社 2007

明慶忠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雲南省聯合基金重點項目 金沙江雲南段河谷——水系形成演化與環境效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金沙江干熱河谷形成時代研究
國家“973”計劃子項目 縱向嶺谷區地表過程及生態環境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長江第一灣形成與金沙江水系發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滇西北三江並流區地貌與環境演化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邊疆高原山區旅遊循環經濟的發展戰略及對策研究
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項目 金沙江中游河谷地貌與水系發育的研究
雲南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 三江並流區現代地表過程及其關聯效應研究
雲南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 橫斷山中南段乾熱河谷生態地理環境形成機制與演化研究
雲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項目 雲南休閒型旅遊目的地培育與品牌創新研究
雲南省重點項目 三江並流區現代地表過程及其關聯效應研究
雲南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 雲南發展旅遊循環經濟的科技支撐
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雲南區域旅遊可持續發展評價與產業建設研究
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山區小流域土地資源綜合利用新模式試點研究
雲南省省校合作 雲南參與泛珠三角合作重點及對策研究
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中甸旅遊地貌開發利用與保護研究
雲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滇西北高山峽谷區旅遊開發影響效應及其調適研究
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滇西北大河流域地貌演化與旅遊景觀形成研究
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南方絲路(雲南段)旅遊資源調研評價與開發利用
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山間盆地城市下墊麪條件研究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 雲南民族體育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副組長.)
雲南省校合作項目 雲南石林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研究(副組長)
雲南省政府綜合研究項目 2010年雲南社會經濟綜合研究子項目:雲南重要旅遊區·旅遊項目
雲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項目 中國雲南—GMS旅遊決策支持信息系統方案構建及實施對策研究(副組長)
雲南省教育委員會科學研究基金 旅遊地規劃與調整性規劃的理論與實踐
雲南省教育廳 昆明城市發展下墊麪條件研究
雲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 雲南旅遊產業合理佈局研究
雲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 旅遊地調整性規劃的理論與實踐
雲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 雲南旅遊景觀空間結構差異形成機制分析與應用
雲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 雲南旅遊資源利用區劃研究
雲南省建設廳 昭通盆地下墊面特徵對城市建設影響確研究
香格裏拉縣旅遊局 香格裏拉縣旅遊發展規劃
騰衝縣旅遊局 騰衝縣旅遊發展規劃
麗江市旅遊局 麗江市旅遊發展規劃
麗江古城管委會,麗江古城旅遊區總體規劃
雲南省旅遊局 雲南旅遊倍增計劃(2004—2010)(主要完成人)
雲南省旅遊局 雲南參與瀾-湄旅遊合作框架及十五行動計劃(主要完成人)
雲南省旅遊局 滇西北旅遊規劃綱要(1998—2015)
雲南省旅遊局 滇西火山熱海邊境旅遊區旅遊規劃綱要
老撾會賽旅遊經濟開發區規劃
香格里拉大峽谷國家公園總體規劃
怒江大峽谷暨馬吉水電站旅遊總體規劃
保山太保山旅遊區總體規劃
楚雄太陽區旅遊區概念規劃
楚雄元謀小涼山旅遊區總體規劃
.姚安縣旅遊發展規劃
晉寧縣旅遊發展規劃
西雙版納熱帶花卉園旅遊區總體規劃
西雙版納孔明山旅遊區總體規劃
西雙版納生態茶園旅遊區概念規劃
保山赧滸鄉村文化旅遊區總體規劃
德宏州旅遊局 德宏州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姐告月亮島旅遊度假區修建性詳規
盈江縣旅遊局 盈江縣旅遊發展規劃
永仁縣旅遊局 永仁方山旅遊區總體規劃
雙 柏縣旅遊局 雙柏縣旅遊發展規劃
楚雄市旅遊局 楚雄市旅遊發展規劃
沾益縣旅遊局 曲靖沾益旅遊發展規劃
瑞麗市旅遊局 瑞麗市大等喊傣寨旅遊區修建性詳規
丘北縣旅遊局 丘北縣旅遊發展規劃
丘北縣旅遊局 丘北普者黑旅遊區總體規劃
墨江縣旅遊局 墨江縣旅遊發展規劃
盈江縣旅遊局 大盈江風光旅遊區總體規劃
元謀縣旅遊局 元謀縣旅遊發展規劃
巴拉格宗生態旅遊開發公司,香格里拉大峽谷·巴拉格宗旅遊景區總體規劃
巴拉格宗·潤眾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香格里拉大峽谷·巴拉格宗景區可行性研究
富源縣旅遊局 富源熱水塘旅遊發展修建性詳細規劃
富源縣旅遊局 富源古敢鄉水族鄉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騰衝縣旅遊局 騰衝下綺羅文化旅遊區控制性詳規
宜良巖泉風景區開發有限公司 巖泉旅遊區總體規劃
雲南北大營(尋甸)草原旅遊區發展規劃
玉溪市旅遊資源調查、分類與評價報告
建水縣人民政府 建水產業調整與支柱產業建設研究
思茅地區行暑 省旅遊學會 思茅地區旅遊資源調研評價(副組長)
思茅地區行暑 省旅遊學會 思茅地區旅遊業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副組長)
南澗縣旅遊局 大理南澗縣旅遊發展規劃
隆陽區旅遊局 保山隆陽區旅遊發展規劃
勐臘縣旅遊局 勐臘縣旅遊發展規劃
江川縣旅遊局 江川縣旅遊資源調研評價(副組長)
江川縣旅遊局 江川縣旅遊發展規劃(副組長)
福貢縣旅遊局 怒江福貢旅遊發展規劃
藏秘旅遊公司 香格里拉藏秘谷旅遊區規劃
元謀縣旅遊局 金沙江元謀旅遊區總體規劃
丘北普者黑旅遊循環經濟示範區規劃(生態健康評價、旅遊規劃)
雙柏縣旅遊局 雙柏妥甸生態文化旅遊區可行性研究報告
雙柏縣旅遊局 雙柏鄂嘉生態旅遊區可行性研究報告
永仁縣旅遊局,永仁方山旅遊區旅遊開發可行性研究報告
永平縣旅遊開發辦 永平縣旅遊發展規劃
永平縣旅遊開發辦 永平縣寶台山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
永平縣旅遊開發辦 永平縣寶台山生態旅遊區開發可行性研究報告
蒙自縣旅遊局 蒙自縣旅遊發展規劃
蒙自縣旅遊局 蒙自縣綠翠塘旅遊開發規劃
蒙自縣旅遊局 蒙自縣碧色寨旅遊開發規劃
西藏阿里地區行暑 阿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旅遊發展規劃
天水市人民政府 甘肅天水市旅遊發展戰略
雲南師範大學地理學學科建設項目(總負責人,2006~2010)
“地理學”雲南省省級重點學科
雲南省發改委 《雲南省國土資源遙感調查》修訂與數據更新
雲南省重點實驗室
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雲南師大 地方院校旅遊職教專業面向21世紀課程體系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雲南師大重點學科建設 旅遊開發規劃與管理
雲南省省級創新團隊
“旅遊產業發展研究” 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明慶忠獲獎記錄

人地關係和諧: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一種地理學的視角,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9
旅遊循環經濟發展研究,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9
面向東南亞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
雲南省旅遊產業發展先進個人 雲南省人民政府 2009
全國首屆地理科技先進工作者 中國地理學會 2009
“雲南省旅遊產業建設突出貢獻先進個人”, 雲南省人民政府,2005
雲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面向東南亞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體系創新與實踐 2008
享受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業技術人員,2002年9月
滇西北旅遊地貌資源及其開發研究”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6)
“雲南區域旅遊可持續發展評價與產業建設研究”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01)
“滇西北高山嶺谷區旅遊開發效應及其調適研究”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03年)
“高等旅遊教育的專業建設”獲雲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
“構建有地方特色的旅遊高職師範教學體系,培養高素質人才”獲雲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年)
“創新地理學傳統專業,構建有特色的專業羣”獲雲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年)
“生態旅遊”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部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2006)
“雲南省旅遊產業建設突出貢獻先進個人”(2005年)
“地理專業野外研究性實習的理論與實踐”獲雲南師範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5年)
“生態旅遊環境問題類型及保育對策”獲全國高校人文地理學教學研究會優秀論文獎(2000)
“中國地理學會科普先進個人”(中國地理學會,1999年)
“雲南旅遊開發重點與東南亞旅遊市場開拓”獲優秀論文一等獎(雲南省城市規劃學會,1997年)
“玉龍雪山‘阿呂呂去’成因辨析”獲優秀論文獎(雲南省地質學會,1991年)
“玉龍山新構造運動研究”獲優秀論文二等獎(雲南省地質學會,1992)
“滇西北玉龍山地貌特徵與第四紀冰川作用”獲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湖北省李四光研究會,1991)
旅遊開發研究貢獻獎(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2001年)
“昆明城市發展下墊麪條件研究”入選“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1996年)
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曾憲梓基金會優秀教師三等獎(1999年12月)
“域市地貌系列論文”獲雲南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獎(1995年)
“昆明城市下墊麪條件研究”獲雲南省高校科研突出貢獻三等獎(1993年)
“昆明城市發展下墊麪條件研究”獲雲南省建設廳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
“房地產投資分析”獲同濟大學優秀教材二等獎(,1998年)
“高等旅遊教育的專業建設”獲雲南師範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7年)
“在科研實踐中培養高層次旅遊規劃人才”獲雲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2000年)
鄉村旅遊發展與西部城鎮化的互動關係初探“(指導)獲雲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2001年)
雲南師範大學伍達觀獎教二等獎1項(2002年)
2002年度雲南師範大學科研成果獎(標誌性學術著作獎)
2000年度雲南師範大學科研成果獎(高層次論文獎)
2001年度雲南師範大學科研成果獎(高層次科研項目獎)
2004年度雲南師範大學高層次科研項目獎
“依託地理老專業,創新發展地理學科”獲雲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0年)
積極加強素質教育,創建地方特色旅遊高職教育”獲雲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000年)
雲南省生態經濟學會先進科技工作者2009
雲南省生態經濟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9
雲南省生態經濟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2009
雲南省艾滋病流行社會經濟影響評估與防治對策研究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
多重整合優化,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地理與旅遊人才獲雲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008)
現代地理教師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獲雲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008)

明慶忠發表論文

(部分)
明慶忠.人地關係和諧: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一種地理學的視角,清華大學學報,2007(6):新華文摘,2008(2),中國社科文摘2008(3)全文轉載,中國高校文科科學報文摘,2008(3),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地理》,2008(2)
明慶忠.從可持續發展思想走向可持續性科學,光明日報(理論週刊),2007.11,新華文摘,2008(3)
明慶忠 張瑞才 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提升 人民日報(理論版) 2009.8.14
李慶雷 明慶忠 旅遊產業生態集羣及其實現方式 人大<旅遊管理>2009.2
.明慶忠陳英旅遊產業地理:旅遊地理學研究的核心與主題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 第2期,<新華文摘>2009,4<高等學校文科科學學術文摘>2009.3中國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地理》,2008
邱臏揚 , 袁霜凌 , 明慶忠 "5·12"地震災後失地農民異地安置產業重建的統籌機制研究 《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6期-
明慶忠陳英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行動:旅遊循環經濟與產業生態化,《旅遊研究》2009年 第1期人大<旅遊管理>2009.9
楊敏明慶忠高大帥發展旅遊循環經濟的政策引導體系初探《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9年 第5期
侯海濤 陳明 明慶忠 6R原則在旅遊循經濟發展中的應用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2008.9
高大帥 明慶忠 李慶雷 旅遊產業生態化研究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9.9
旅遊循經濟發展的能源高效利用和節約技術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8.12
明慶忠 應用科學技術發展旅遊循經濟,促進雲南旅遊產業生態化學術探索 2008年增刊
明慶忠.樹立科學發展觀 建立水電可持續發展安全戰略學術探索 2008年增刊
蘇懷…明慶忠(4) Sequences and genesis of the Yellow River fromSanmen Gorge to kouma J. Geogr.2009.3
王李鴻,角媛梅,明慶忠… 雲南省沘江流域水體重金屬污染評價 環境科學研究 2009.5
高大帥 明慶忠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雲南國家公園生態旅遊初探 雲南生態經濟年鑑 2009 線裝書局 2009.6
明慶忠 陳英 李慶雷 生態文明的雲南旅遊產業生態化的重要意義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促進生態經濟發展 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9.10
陳英 明慶忠 李慶雷 旅遊產業生態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促進生態經濟發展 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9.10
高大帥 明慶忠 俞竹青 呂利軍 旅遊生態化景區建設模式研究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促進生態經濟發展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9.10
袁花 明慶忠 劉麗華 生態文明視域中的旅遊產業生態化思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促進生態經濟發展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9.10
.施飛 明慶忠 金融危機影響下雲南旅遊發展對策研究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促進生態經濟發展 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9.10
李莉明慶忠 理念到現實的迴歸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促進生態經濟發展 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9.10
王亞輝 明慶忠 生態文明視野下的鄉村旅遊發展研究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促進生態經濟發展 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9.10
劉麗華 明慶忠 徐麗姣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旅遊資源觀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促進生態經濟發展 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9.10
明慶忠 論中國水電可持續發展安全戰略體系構建 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2009.11
明慶忠 山地地表過程及環境變化效應研究 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2009.11
明慶忠 陳英 李慶雷 旅遊產業生態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研究 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 2009.11
明慶忠 陳英 旅遊地理學研究的核心與主題 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2009.11
明慶忠.試論山地人地關係地域系統基礎性研究—山地高梯度效應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科版),2008(2)
角媛梅,周鴻斌,史正濤,明慶忠,王李鴻,何蘭蘭.鉛鋅礦區河谷沉積物的磁學特徵與重金屬污染的關係, 生態環境,2008,10(1)201-205
周鴻斌,角媛梅,史正濤,明慶忠,王李鴻,何蘭蘭.雲南沘江沿岸農田土壤磁測分析與重金屬污染評價,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朱菲.地熱能技術及在邦臘掌旅遊區中的應用.能源技術,2008年第4期
李慶雷,黃梅,高大帥.旅遊循環經濟視角下景區垃圾處理的新模式.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年第4期
李慶雷,楊敏,李秋豔,明慶忠.旅遊循環經濟:從理論到實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1):11-16.
李慶雷,李秋豔,明慶忠.中國旅遊循環經濟研究動態分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40(1):36-42.【人大報刊複印資料2008年第4期轉載】
朱菲,李慶雷,明慶忠.旅遊循環經濟理念下的珠江源旅遊區建設初探[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8,24(3):284-286.
楊向陽,明慶忠,李慶雷.發展旅遊循環經濟芻論[J].資源開發與市場, ,24(3):281-283.
朱菲,楊文娟,明慶忠等.發展旅遊循環經濟的重點領域遴選體系構建初步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學報(旅遊版),2008,30(3):12-17.
明慶忠,吳映梅,李慶雷.論旅遊循環經濟生態系統.旅遊論壇, 2008年第3期
吳雅玲,明慶忠,李慶雷.從景觀生態學視角探析旅遊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桂林旅專學報, 2008年第3期
李秋豔,李慶雷,明慶忠.環境友好型旅遊小鎮建設的案例研究.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08年第6期
侯海濤,陳旻,明慶忠.6R原則在旅遊循環經濟發展中的應用.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09年第1期
陳旻,侯海濤,明慶忠.GG21與綠色建築及其在旅遊循環經濟中的應用.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8年第6期
李慶雷,明慶忠.鄉村旅遊循環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以昆明市西山區團結鎮為例.中國循環經濟, 2008年第2期
朱菲,李慶雷,明慶忠.旅遊循環經濟理念下的珠江源旅遊區建設初探[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8,24(3):284-286.
Jing Cairui Ming Qingzhong Quaternary Glaciads in the Yulong Mountains Abrstracts of papers and posters SECOND INTERNATONAL COFERENCE ON GEOMORPHOLOGY 1989.9 138
Jing Cairui Ming Qingzhong Iandforms and Quaternry Glacials in The Yu Long Mountain Abstracts of papers and posters SECOND INTERNATIONAL COFERENCE ON GEOMORPHOLOGY 1989.9 139
On Geomorphic Environme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 of Kunming, Study of urban Landform in chind,Chengdu Map press,1992,13-14
Ming Qingzhong, et al, An Elementary Study of Amelior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Sloping of Small Basin in the Poverty-Stricken ABSTRACT Areas l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il Eros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eep Lands 1996.6 49-51
Ming Qingzhong, Pan Yujun The Elementary Acknowledge on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Evolvement of yunnan plateau, Chincse-Japan Joint lnternational Geomorphological Conf erence Abstract 2002.11
Ming Qingzhong et.al The Forming Factor Analysis for the First Bench of yangtze River ,2006 IGARSS(EI檢索)
Dilemma of dating on lacustrine deposits in a hyperaried inland basin of NW china,Radio Carbon 2006.6 (SCI檢索)
Jiao Yuanmei and Ming Qingzhong,Assessment o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Procc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uture Intellingent Earth;Beijing Science Press.2007,5,385~387
明慶忠、史正濤、董銘.長江第一灣成因及形成時代探討,地理科學研究進展,2007,26(3):119~125.
明慶忠,史正濤.三江並流區乾熱河谷成因新探析,中國沙漠,2007(1):99~104.《中國地理與資源文摘》,2007,21(3):85
明慶忠、史正濤、鄧亞靜、董銘.試論山地高梯度效應——以橫斷山地的自然——人文景觀效應為例,冰川凍土,2006(6)P25~P30.《中國地理與資源文摘》,2007,21(3):86.
明慶忠.試論山地人地關係地域系統基礎性研究—山地高梯度效應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科版),2008(2)
明慶忠.長江第一灣成因之爭及其新解,科學,2007,59(5)35~38.
鄧亞靜,明慶忠.山地氣候梯度效應與特色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J],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07,29(3):312~315
角媛梅,周鴻斌,史正濤,明慶忠,王李鴻,何蘭蘭.鉛鋅礦區河谷沉積物的磁學特徵與重金屬污染的關係[J], 生態環境,2008,10(1)201-205
周鴻斌,角媛梅,史正濤,明慶忠,王李鴻,何蘭蘭.雲南沘江沿岸農田土壤磁測分析與重金屬污染評價[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明慶忠、史正濤、蘇懷、董銘、劉勇.金沙江虎跳峽成因及形成時代探討,熱帶地理,2007,27(5):400~404.
明慶忠,縱向嶺谷三江並流區河谷地貌特徵分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65~69.
明慶忠、史正濤、董銘、鄧亞靜.西南縱向嶺谷地貌的生態環境效應研究,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自然地理學與生態建設》,氣象出版社,2006,8:20~29.
明慶忠,西南季風對中國自然環境影響的區域變化研究,雲南地理環境研究,2007,19(4):P3~P7.
明慶忠.青藏高原與三江並流區新構造期及環境演化研究 雲南地質 2007(4)
鄧亞靜,角媛梅,明慶忠.雲南省邱北普者黑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資源環境與發展,2006,7(4):25~29.
明慶忠,舒小林.旅遊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與運行體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3):78~81,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旅遊管理》,2007,(9):3~7
舒小林,明慶忠,李慶雷.旅遊循環經濟的發展戰略初探[J],經濟問題探索,2006,(10):108~113,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旅遊管理》,2007,(1):8~13
明慶忠.旅遊循環經濟發展的新觀念與運行的系統模式[J],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8(5):58~62
舒小林,明慶忠,毛劍梅等.生態旅遊、旅遊循環經濟和旅遊可持續發展[J],昆明大學學報,2007,18(2):55~59
明慶忠,史正濤,鄧雅靜,董銘.試論高梯度效應,中國地理學會山地分會2007年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工作會議,2007,97~107
青藏高原與三江並流區新構造期劃分及環境演化研究,明慶忠. 中國地理學會山地分會2007年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工作會議,2007,108~119
明慶忠.可持續性科學:走出可持續發展的“缺陷”與“困境”.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2007,4~7
明慶忠.構建和諧社會的地理學分析,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2007,4~8
明慶忠,史正濤,鄧雅靜.雲南高原水系演化與三江並流形成研究,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2007,13~8
朱菲.地熱能技術及在邦臘掌旅遊區中的應用.能源技術,2008年第4期
朱菲,李慶雷,明慶忠.可再生能源技術在我國旅遊循環經濟發展中的應用. 資源開發與市場,2007,8:722-724.
李慶雷,黃梅,高大帥.旅遊循環經濟視角下景區垃圾處理的新模式.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年第4期
朱菲,李慶雷,明慶忠.雲南旅遊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地熱能利用技術——以邦臘掌旅遊區為例.資源開發與市場,2007,20(1) :10-12.
[31]明慶忠,舒小林. 旅遊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與運行體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7, (3):78-81【人大複印資料《旅遊管理》2007年第10期轉載】
舒小林,明慶忠,李慶雷. 旅遊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初探.經濟問題探索, 2006年第10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旅遊管理》轉載,2007年第1期
李慶雷,楊敏,李秋豔,明慶忠.旅遊循環經濟:從理論到實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1):11-16.
李慶雷,李秋豔,明慶忠.中國旅遊循環經濟研究動態分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40(1):36-42.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2008年第4期轉載
李慶雷,明慶忠.旅遊循環經濟運行的基本模式.社會科學家,2007,(5):130-132.
侯海濤,李慶雷,明慶忠. 雲南發展旅遊循環經濟的戰略構想[J]. 桂林旅遊專科學校學報,2007(6): 816-819.
李慶雷,明慶忠,馬繼剛.循環經濟視野下餐飲業的運營與管理.生態經濟,2007(10):286-289.
舒小林,明慶忠,毛劍梅,麻新華.旅遊循環經濟和旅遊可持續發展. 昆明大學學報,2007,18(2):55-59.
楊敏,李慶雷,張曉輝等.發展旅遊循環經濟的制度建設研究[J].昆明大學學報,2007,18(2):48-50.
李瓊,李彥輝,李慶雷,明慶忠.運用循環經濟理念打造旅遊產業集羣[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旅遊版),2007,(9):15-20.
朱菲,李慶雷,明慶忠.旅遊循環經濟理念下的珠江源旅遊區建設初探[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8,24(3):284-286.
楊向陽,明慶忠,李慶雷.發展旅遊循環經濟芻論[J].資源開發與市場, ,24(3):281-283.
朱菲,楊文娟,明慶忠等.發展旅遊循環經濟的重點領域遴選體系構建初步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學報(旅遊版),2008,30(3):12-17.
明慶忠,吳映梅,李慶雷.論旅遊循環經濟生態系統.桂林旅專學報,2008年第5期
吳雅玲,明慶忠,李慶雷.從景觀生態學視角探析旅遊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桂林旅專學報, 2008年第3期
李秋豔,李慶雷,明慶忠.環境友好型旅遊小鎮建設的案例研究.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08年第6期
侯海濤,陳旻,明慶忠.6R原則在旅遊循環經濟發展中的應用.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9年第1期
陳旻,侯海濤,明慶忠.GG21與綠色建築及其在旅遊循環經濟中的應用. 資源開發與市場2008年第6期
李慶雷,明慶忠.鄉村旅遊循環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以昆明市西山區團結鎮為例.中國循環經濟,發於2008年第2期(季刊)
葉學齊、肖平、明慶忠 從板塊構造論中國宏觀地貌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6 20(4):524-530
明慶忠 神農架新構造運動 長江流域第四紀地質及流域綜合開發問題學術會論文摘要彙編 1986(12):44
明慶忠 神農架地貌特徵 全國高校地貌科研教學研究會《地貌與環境》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編 1986(10):44-45
明慶忠譯 礫石海灘沉積物中顆粒的大小和形態 國外第四紀地質 1986(3):64-65
明慶忠譯 濱海流體動力學與沉積學綜合研究 國外第四紀地質 1986(3):66
明慶忠譯 熱廢水注入對潮間形態的影響 國外第四紀地質 1986(3):67-68
明慶忠譯 1976-1984年美國紐約火島海岸沙丘的移動 國外第四紀地質 1986(3):68-69
明慶忠等 中國東部中低山地確存在第四紀冰川 中國地質報 1987(3)
明慶忠 神農架第四紀地質的初步研究 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冰川及第四紀地質專業委員會會訊 1987 64-65
明慶忠譯 馬來西亞半島季風海灘變化 國外第四紀地質 1987(1):15-25
明慶忠 板塊構造與中國三大地貌區 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報 1989(1):146-149
明慶忠 玉龍山新構造運動特徵研究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3-4):98-105
易朝路、明慶忠 雲南省東川市雪嶺第四紀冰川遺蹟 冰川冰土 1991 13(2):185-188
明慶忠、景才瑞 滇西北玉龍山新構造運動研究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報) 1991.6 25(2):224-228
明慶忠 元謀土林開發的戰略思考 區域開發研究 1991(2):60-66 總第18期
劉偉強、明慶忠 西南絲路(雲南段)旅遊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台灣)觀光管理 1992 (2):57-61
明慶忠 玉龍山區一種孤立“崗丘”成因辨析 雲南地質 1992 11(1):88-93
明慶忠、徐文雄、劉偉強 西南絲路(雲南段)旅遊資源及其開發利用 區域開發研究 1992(8):24-30
明慶忠 雲南山地自然災害類型及防治對策 自然災害學報 1992 1(3):75
明慶忠、劉偉強 加強通道開拓建設是振興雲南經濟的關鍵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 23(3):114-122
明慶忠、左俊輝 昆明地貌環境與城市建設 中國城市地貌研究 成都地圖出版社 1992(10):49-55
武友德、王金亮、明慶忠 山區小流域土地資源綜合開發優化模型設計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3):55-58
明慶忠、朱虹 山間盆地地貌與城市發展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3 27(2):239-242
明慶忠 昭通地區旅遊資源開發構想 經濟地理 1993 13(6):191-195
明慶忠、劉偉強 雲南旅遊業的全國地位淺論 區域開發研究 1993(5)
劉偉強、明慶忠 雲南旅遊業的全國地位 中國旅遊報 1993.5.18旅遊理論版
明慶忠 雲南拱王山第四紀冰川遺蹟 中國第四紀南北對比與全球變化 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 中科院廣州地質新技術所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83
明慶忠 關於開展古人類文化旅遊的思考 中國第四紀南北對比與全球變化 中國第四紀研究委員會 中科院廣州地質新技術所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229-230
明慶忠、肖平 論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1994(4):89-94
明慶忠譯 保險業與國際減災十年——共同的利益與任務 雲南省地質災害研究會第二屆代表會暨學術交流論文集 1994(8):99-101
朱虹、明慶忠 中國城市地貌特點與利用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 28(3):413—418
明慶忠 昆明市地貌條件與城市發展淺論 熱帶地理 1994 14(1):11-18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地理》1994(6):17-24中國地理科學文摘 1994(8):23
明慶忠 雲南旅遊資源開發的主導方向與東南亞旅遊市場開拓研究 雲南省地質學會論文摘要集1994(10):133-135
明慶忠 建水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淺論 經濟地理 1994 14(6):114-116
明慶忠 茶馬古道(雲南段)旅遊資源及其開發利用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1994 3(4):349-351 核心期刊
明慶忠、肖平 小流域綜合開發治理的新構想 青年地理學家 1994(2):34-39
明慶忠、肖平 論小流域治理 區域開發研究 1994 總五十四期 53-60
明慶忠 《山海經》與滇西旅遊開發 雲南日報 1994.5.24 第七版
明慶忠 雲南喀斯特溶洞旅遊資源及開發利用 雲南省地質學會論文摘要集1994.10 135-136
明慶忠 論山間盆地城市地貌適宜利用模式 地理學與國土研究 1995.1 11(2):52-56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地理》1995(8):80-85 人大《旅遊經濟》1997(2)
明慶忠 雲南溶洞旅遊資源及開發利用 雲南城市規劃 1995(2):33-36
明慶忠 雲南旅遊資源開發的主導方向與東南亞旅遊市場開拓研究 區域開發研究 1995 總五十七期 25-32
明慶忠 雲南水景景觀特徵與開發利用 經濟地理 1995 15(13):185-188
崔明昆、明慶忠 雲南雞足山苔蘚植物區系的比較分析研究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總四十八期 1995(5):71-76
明慶忠、駱勤 雲南丹霞地貌景觀發育與旅遊開發 經濟地理 1996.8 第三屆丹霞地貌旅遊開發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6(增)177-183
明慶忠 關於地方院校培養地方特色人才的探討——以雲南師範大資環系旅遊專業建設為例 高教研究 1996.20(4):17-19
明慶忠 山間盆地可持續發展研究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12地理專輯 46-50
明慶忠 滇西北玉龍雪山第四紀冰川沉積特徵研究 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增刊) 1996(14):1-6
明慶忠 雲南旅遊開發重點與東南亞市場開拓 雲南城市規劃 1996(2):28-32
明慶忠 雲南旅遊資源開發的主導方向與東南亞旅遊市場開拓研究 區域旅遊開發的理論與實踐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6.4 180-184
明慶忠 滇西北玉龍山第四紀冰川作用探討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 53(3):94-104
明慶忠 關於開展雲南史前文化遺址旅遊的構想 中國地理學會第六屆青年地理工作者學術研討會文集 1997(10):340-343
明慶忠、張黎明 昭通大山包發展生態旅遊研究 雲南城市規劃 1997(4):37-39
明慶忠 稻米之路·倭族之源與雲南旅遊開發 《史與志》 1997(3):30-32
白廷斌 明慶忠 思茅地區旅遊業發展條件評析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58(4):102-108
明慶忠 武友德 建水旅遊景觀結構與旅遊可持續發展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 58(4):109-113
明慶忠、劉堅 雲南民族體育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初探 經濟地理 1997(2):544-549
明慶忠、白延斌、陳述雲 資源型旅遊目的地產業佈局研究 經濟地理 1997(5):45-48
明慶忠等 論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旅遊合作基本設想 經濟地理 1997 17(2):77-81
明慶忠等 試論旅遊學學科體系構建 旅遊學刊(旅遊教育增刊) 1997
明慶忠等 雲南旅遊支柱產業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 經濟地理1997.17(旅遊專緝)
武友德 明慶忠 雲南跨世紀人口障礙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 雲南人口 1997 34(4):16-20
明慶忠 雲南民族體育旅遊產業化可行性研究 雲南旅遊 1997 18(2):23-24
明慶忠 雲南新奇旅遊地貌開發研究 雲南城市規劃1997 9(1):48-52
明慶忠等 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旅遊合作的基本設想 旅遊學刊1997 12(6)25-27,人大《旅遊經濟》1998(1)
明慶忠、陳述雲 旅遊學理論研究的幾個問題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4):129-134
明慶忠 雲南溶洞旅遊資源開發研究 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997(1);中國地理科學文摘1997(4):17-2;中國國土資源文摘1997(3)
武友德、明慶忠等 雲縣區域產業結構分析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8(3):103-107
明慶忠 建水旅遊開發研究 雲南城市規劃 1998(1):21-22
明慶忠、武友德、李宏 論生態旅遊促進雲南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經濟地理 1998(3):100-104
明慶忠等 雲南旅遊項目開發條件評析 經濟地理1998(專輯):5-9
武友德、明慶忠 政治: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經濟地理1998(專輯):10-16
王金亮、武友德、明慶忠 長江上游山區小流域土地生態設計 經濟地理1998(專輯):70-73
明慶忠等 雲南民族體育旅遊產業化研究 社會科學家 1998(6):47-51
武友德、明慶忠、王金亮 雲南省可持續發展中的人口問題分析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1998(8):104-106
明慶忠、陳述雲 關於旅遊業構成的新探索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1): 97-103
武友德、明慶忠 中國西部民族地區反貧困戰略與可持續發展 經濟地理 1998 18(5):49-53
武友德、明慶忠 中國西部民族地區反貧困戰略與可持續發展 秦大河主編《可持續發展戰略探索》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8
王金亮 明慶忠等 貧困山區小流域土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模式研究——以雲南省祿勸縣硯瓦小流域為例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1):54-57
明慶忠、陳玉英、周新生 雲南旅遊產業結構探微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1999(6)
明慶忠、王斌 試論旅遊環境容量的新概念體系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 (5):52-57
陳玉英、明慶忠 關於旅遊學理論研究的若干思考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9(1):4-7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旅遊經濟》1999(3):6-10
陳玉英、周新生、明慶忠 雲南旅遊產業經濟結構體系初探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增刊) 1999 22-26
肖勝和、明慶忠 論郊野旅遊功能的開發 經濟問題探索 1999(5):33-34
明慶忠、武友德、李宏、王金亮 旅遊開發促進貧困山區可持續發展—以雲南為例 見:雲南山地開發與保護 雲南科技出版社 1999(3):126-132
武友德、明慶忠 論雲南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人口障礙 見:雲南可持續發展研究 雲南科技出版社 1999 48-53
明慶忠、武友德、李宏 論生態旅遊促進雲南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見:雲南可持續發展研究 雲南科技出版社 1999 126-136
明慶忠、王嘉學、劉麗娜 丹霞地貌、土林地貌與旅遊開發 經濟地理(第六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1999 48-51
明慶忠等 生態旅遊環境問題類型及保育對策 經濟地理 2000 20(4):114-117
李宏、明慶忠 旅遊地調整規劃與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5):46-48 核心期刊
李宏、武友德、明慶忠等 雲南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初步研究 雲南師大學報 2000 20(增刊)45-48
白廷斌、李宏、武友德、明慶忠 教育產業化與教育資源配置機制的構建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增刊) 2000(20):49-53
明慶忠、李宏、徐天任 試論生態旅遊環境保育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學報 2000(4):55-59
劉堅、王晶、明慶忠 雲南民族體育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初步研究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增刊):95-98
明慶忠等 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的確定與量測 林業建設 2000.5
明慶忠等 試論地方院校旅遊職業師範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教研究 2000(2): 50-51
明慶忠、武友德、李宏 雲南森林生態旅遊資源與可持續利用對策研究 熱帶地理 2000 (4):321-325
明慶忠、王嘉學、劉麗娜等 丹霞地貌、土林地貌與旅遊開發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2000(3):63-67
楊桂華、明慶忠等 滇西北生態旅遊開發研究 經濟問題探索 2000(9):104-107
明慶忠、武友德、李宏 地方院校旅遊職業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初步研究 雲南師範大學《高教研究》2000(2):52-54
武友德、明慶忠 建水縣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初步研究 平頂山師專學報2000(2):60-63
明慶忠等 面向21世紀“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教科版)2001(3)
明慶忠等 試論生態旅遊環境與生態旅遊活動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5): 34-40 核心期刊
明慶忠 試論生態旅遊環境問題的類型及其產生原因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67-72
肖佑興、明慶忠 關於開展雲南鄉村旅遊的思考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1(1): 33-35
明慶忠、李宏、武友德 生態旅遊的環境影響評價初步研究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2001 (1):60-65
明慶忠 武友德等 山區小流域開發分區的理論與實踐—以雲南祿勸硯瓦河小流域為例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 2001(3):28-34
明慶忠 生態旅遊環境容量影響因素、概念體系與特徵 高教研究 2001(1):22-27
王子新、明慶忠 雲南民族體育旅遊產業化淺議 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1
王子新、明慶忠 雲南民族體育旅遊產業化淺議 旅遊研究與實踐 2001(4):46-48
蒙睿,明慶忠等 我國青少年旅遊網絡建構的初步探討 人文地理 2001(3):71-74
明慶忠等 試論雲南雪山旅遊資源開發利用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2001(9):55-59
肖佑興、明慶忠、李松志 論鄉村旅遊的概念和類型 旅遊科學 2001(3):8-10
趙波、李宏、武友德、明慶忠 區域教育資源空間優化配置的理論初探 教育科學200(2):6-7
潘玉君、明慶忠、李宏 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2002(5):20-24
王子新、明慶忠 滇西北旅遊發展一體化建設淺析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2002(3):113-116
明慶忠等 對雲南高原環境演化研究的重要性及環境演變的初步認知 地質力學學報 2002(4):361-367
明慶忠、武友德、李宏、王金亮 小流域土地綜合分區與利用初步研究 見:土地覆被變化及其環境效應,星球地圖出版社 2002.7
肖佑興、明慶忠、李松志 迪慶州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初探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02(1): 93-96
明慶忠 關於建立丹霞地貌學的思考 經濟地理(增刊)2002(6):20-23
蒙睿,明慶忠等 西藏阿里地區旅遊資源評價與開發 2002(1):57-61
肖佑興、明慶忠 旅遊綜合效應評價的一種方法——以白水台為例 生態學雜誌 2003 22(6):152-156
範斌 明慶忠等 香格里拉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初探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6):
明慶忠 範斌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倫理學思考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1):
趙蔚霞、明慶忠 旅遊開發影響效應的經濟性手段調適研究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增刊) 2003(5):395-398
明慶忠 關於陸良彩色沙林旅遊發展的思考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5):55-58
潘玉君、張謙舵、武友德、明慶忠 地理學元研究:地理學思想史的範式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2003(5):59-62
黃華、明慶忠 雲南老年旅遊市場 西北人口 2003.3
歐朝蓉、楊昆、明慶忠 DTM在三維地形可視化中的應用初探 見:雲南省第一屆科學技術論壇集萃 科技造福人類,青年開創未來,雲南科技出版社,2003,227-229
楊昆、明慶忠 地理信息技術在自然保護區管理中的應用方法研究 見:雲南省第一屆科學技術論壇集萃·科技造福人類·青年開創未來,雲南科技出版社,2003,234-237
明慶忠 晚新生代以來雲南高原環境演化研究 見:雲南省第一屆科學技術論壇集萃·科技造福人類,青年開創未來,雲南科技出版社,2003,260-264
吳迎春,明慶忠 雲南與周邊省區旅遊發展競爭分析 見:雲南省第一屆科學技術論壇集萃·旅遊與大通道建設/雲藥產業培育與發展,雲南科技出版社,2003,102-110
範斌、明慶忠、趙飛羽、周彬 旅遊地品牌特徵塑造初探—以香格里拉旅遊品牌為例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 2003(1):75-79
趙飛羽、明慶忠、王波 遊客對旅遊地的跨文化傳播之初探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 2003(2):50-53
潘玉君、武友德、明慶忠 地理野外研究性實習的初步探討 中國大學教學 2005.2
史正濤、明慶忠、張虎才 雲南高原典型湖泊現代過程及環境演變研究進展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 2005 17(1):24-26
潘玉君、武友德、明慶忠、饒允昌 中國西部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研究的地理範式 經濟地理 2005(1):6-8
明慶忠等,試論旅遊概念規劃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王嘉學、明慶忠等 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地旅遊地質景觀成景地質作用初步分析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 2005(3)
舒小林、明慶忠等 旅遊扶貧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戰略意義和對策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6):75-78
明慶忠、駱華松、鄒平 區域合作研究的系統思維範式研究——以雲南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例 中共雲南省委黨校學報 2005(4):94-97
邱臏揚 明慶忠等 基於循環經濟理念的生態旅遊區目標管理運行模式的構建 環境保護 2005(12):51-54
明慶忠,史正濤 滇西北三江並流區自然地理環境發展初步探討,見:2005年全球華人地理學家大會論文摘要集,4-7
152、明慶忠,李慶雷 廣西與東南亞旅遊合作戰略初步研究,見:2005年全球華人地理學家大會論文摘要集,4-7
明慶忠等 區域合作研究的系統思維範式研究——以雲南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例,見:2005年全球華人地理學家大會論文摘要集,4-7
明慶忠,李慶雷等 試論旅遊概念規劃,見:2005年全球華人地理學家大會論文摘要集,14-8
楊昆、明慶忠 地理信息技術在自然保護區管理中的應用方法研究 測繪通報 2005(6):44-46
廖春花,明慶忠 我國西部地區旅遊開發的成本分析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 (3):28-30
王嘉學、明慶忠、楊世瑜 雲南鄉村生態旅遊發展地域模式初步研究 生態經濟2005(1): 96-97
明慶忠 《將臨滄以佤文化為龍頭的旅遊業納入全省旅遊經濟圈的思考》,見《社會科學專家話臨滄》編委會主編:社會科學專家話臨滄,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6,317-335
何玲姬、明慶忠等 西部地區旅遊生態環境系統維護的社區參與研究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6(4):459-462
張學波、武友德、明慶忠等 地緣經濟關係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探討,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3):62-64
明慶忠等 旅遊地規劃空間組織的理論研究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 2006(3):137-143
王婷 明慶忠等 體驗經濟視野中的旅遊區規劃——以瑞麗大等喊傣寨為例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學報 2006(3):164-167
張虎才、明慶忠,中國西北極乾旱區水文與湖泊演化及其巴丹吉林沙漠大型沙丘的形成,地球科學進展,2006(5):532-538 核心期刊
王愛忠,明慶忠等 構建“泛珠三角”條件下的滇粵空間合作軸線,資源開發與市場,2006(3):245-248
廖春花,明慶忠,邱臏揚 區域合作背景下的地方旅遊產品結構調整研究,旅遊學刊,2006(7):48-53
廖春花 明慶忠等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背景下的雲南產業結構調整初探 經濟問題探索 2006(2):84-88
邱臏揚 明慶忠等 雲南參與泛珠、瀾湄次等多重外向區域科技合作的區位優勢對雲南產業結構的影響與發展措施 經濟問題探索 2006(1):121-125
王嘉學、明慶忠、李培英、彭秀芬 怒江干流水能資源開發促進世界自然遺產保護途徑研究 見《“三江”水能開發與環境保護》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18-331
張林源、明慶忠、李宏 生態旅遊環境與生態旅遊活動 生態旅遊透視
明慶忠 《山海經》與滇西旅遊資源開發 《旅遊地學的理論與實踐—旅遊地學論文集第三集》 54-59
明慶忠 雲南水景景觀特徵及其開發利用 《旅遊地學的理論與實踐—旅遊地學論文集第三集》 216-220
明慶忠 楊桂華 雲南雪山峽谷景觀的開發與東南亞旅遊市場的開拓 旅遊經濟研究(第二輯)雲南大學出版社127-134
楊桂華、明慶忠 自然保護區的旅遊開發 旅遊經濟研究(第二輯)雲南大學出版社135-138
明慶忠、楊桂華 雲南古人類文化遺址旅遊資源開發研究 旅遊經濟研究(第二輯)雲南大學出版社181-186
明慶忠、張黎明 昭通大山包發展生態旅遊研究 《旅遊地學的理論與實踐—旅遊地學論文集第五集》中國旅遊地學研究會 地質出版社269-276
參考資料